大熊猫祥祥,谱系号531,人类首次放归野外的圈养大熊猫,野放先驱。最让人心疼的熊猫,没有之一,2001年出生于核桃坪,2007年离开地球去往熊猫星球。

熊猫家族:

母亲-龙古

姐姐-喜妹

弟弟-阳光、福福、彤彤

妹妹-新月

成长历程

2001年8月25日出生于中心核桃坪基地

2003年7月被选为接受野化放归培训的第一只大熊猫,开始参与人工野培

2004年9月进入二期野培基地

2006年4月,5岁的祥祥被放归山林

2006年12月22日科研人员发现祥祥受伤并将他接回治疗

2006年12月30日祥祥伤口尚未痊愈的情况下被再次放回野外

2007年1月7日,祥祥的无线电信号中断。

2007年2月19日,科研人员发现了祥祥去了熊猫王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中前的祥祥:

清晨 祥祥在阳光与鸟鸣中醒来,等待他的是奶爸早就准备好的盆盆奶、窝窝头和切好的苹果。

吃完早餐后他会和奶爸玩闹,在阳光和雨露的院子里和小伙伴嬉戏、干仗!不想营业了就随便找个地方躺下呼呼大睡,任由阳光和微风轻拂着他的身体。

2003年7月8日,中心正式启动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工程,从这一天开始,祥祥原本安逸的生活被打破,他被选中为人类首只人工圈养后野化放归前期研究的大熊猫。不到2岁的祥祥被送到了野外。

为什么是祥祥:

‘祥祥’能从卧龙上百只圈养大熊猫中脱颖而出,主要在于它有三个特质:年龄优势、身强体壮和便于参照。与其他同龄伙伴相比,‘祥祥’反应敏捷,学习能力强,可塑性高。

入选大熊猫首要条件为年龄在两岁左右的亚成体。而“祥祥”在同时入选的大熊猫中体格最健壮,也是唯一一只在整个圈养阶段从未生过病的大熊猫。

此外,“祥祥”还有一个双胞胎弟弟“福福”,一直生长在人工圈养环境里。两者有着相近的基因及类似的先天条件,作为备份入选对照实验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祥祥在野化培训圈中采食竹子

祥祥的表现如何:

一期野化培训

初到野外的祥祥,对于这个陌生的环境,无所适从,这里没有了奶爸、没有了小伙伴。更没有了盆盆奶和窝窝头。在大山里他显得十分孤独和渺小。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只能呆呆的站在那里环顾着四周

当奶爸出现在训练场时,祥祥仿佛看到了希望,他总会第一时间跑过去。按照野培计划奶爸带给他的食物逐次减少,尽管场地内有许多竹子,但他不知道应该如何采食,也不知道渴了去哪里找水喝,困了应该去哪里!甚至他都不知道黏在他身上的蚂蟥和蜱虫是“吸血鬼”。

不到1个月,祥祥的体重就减轻了近10公斤。曾经圆圆的脑袋也变得棱角分明,他脏得像个泥猴。

一段时间后,环境的变化终于还是让他让它学会了基本的生存技能。他会爬到高高的树上休息、他会采食竹子、他也会寻找水源和驱赶“吸血鬼”对于饲养员的出现也不再依赖。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抬头啃竹叶,低头喝泉水,过冬的窝自己刨……“祥祥”告别了“饭来张口”的日子,闯过头道关成功晋级第二阶段。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更加严酷的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期野化培训:

2004年9月15日,经过1年多的野化训练后,祥祥已经初步达成一期培训目的,科研人员为他佩戴项圈后送往二期野培基地。

二期的野培,的“祥祥”野性初显,面对往日亲昵的饲养员,不是躲避,便是攻击。

开局良好,放归行动循序渐进。在人类的眼中,这似乎已经表现得相当出色了,但人类低估了熊猫的世界的残酷。

2006年年初,卧龙白雪皑皑。以往奶爸用来与祥祥交流的口哨声已经对他不起作用了。要找到他,得通过科研人员的无线电监测设备。科研人员认为他已经是个十足的“野孩子”

2006年4月28日,科研人员认为,祥祥已经学会了自己筑巢、选择食物、标记地盘、驱逐入侵者等本领且发育正常,他们相信祥祥会带着大熊猫科研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以及圈养大熊猫家族的神圣使命,完全独立地走进了大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祥祥的野外放归:

卧龙保护区,当铁笼子的门打开,带着项圈的祥祥稍作停留后,随即转身迈着“内八字步”头也不回地走入了有野生大熊猫种群栖息的森林中。“

头半年,一切顺利。科研人员也看到了希望, 对于祥祥来说更严酷的冬季即将来临,“祥祥”所面临的的压力将是前所未有的。

2006年12月13日,无线电监测显示,“祥祥”出现非常规的长距离移动。(看过淘淘和八喜的都知道,男熊初到野外一般不会长距离移动)。

12月22日,科研人员在竹林中发现了“祥祥”的身影,祥祥的行动变得跌跌撞撞。通过仔细观察,科研人员发现“祥祥”身上多处受创,尤以背部、后肢掌部伤势严重,耳朵和后腿也因为咬伤而化脓,祥祥被紧急送归基地治疗。科研人员推测能够给他造成如此伤害的恐怕只有同类,他在野外误入了其他野生公熊猫的领地被驱赶。

12月30日科研人员在祥祥伤口并未完全康复情况下再度原址放归。放归后GPS监测到祥祥二次放归后立即开始长距离移动,似乎是在有意的逃离这个区域。

2007年1月7日上午,无线电信号持续衰减,继而中断,“祥祥”下落不明!科研人员冒着严寒,满山搜寻,奈何杳无踪迹。

2007年2月19日终于在山沟里找到了祥祥,此刻的祥祥已经离开了人类世界,去往熊猫星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祥祥死因:

经过剖析,“祥祥”死因逐渐清晰:与另一只雄性大熊猫争夺领地时发生冲突,一番打斗,“祥祥”败下阵来,逃跑中慌不择路,失足落崖导致左侧胸腹部被钝器(石头)撞击,胸腔变形、脏器不同程度受伤。内伤加之精神状态惊恐、衰弱,祥祥最终因为休克死亡。

“祥祥”离开后,皮毛保存在研究中心,尸骨埋在它生活了近1年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白岩区域。刘奶爸痛哭一场后离开了这个让他伤心的地方。

祥祥的思考

躲过了第一次死亡的祥祥为何会被再次推向死亡?

是让正在野化培训的大熊猫返回圈养场,还是让它们到野外继续自己的使命?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在祥祥离开以后,争论最多的话题

“我心里一直想,无论多难,大熊猫还是得回归自然。只有在野生的条件下,大熊猫种群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濒危野生动物能够在自然条件下生存和发展,才是真正的人与自然和谐。”

祥祥的死可以避免,当他第一次被救以后就足以证明之前的野培计划不可行也不科学,至少在应对天敌和同类上还需要学习,应该重新制定计划。或许正是因为部分科研人员的急功近利让祥祥失去了生存的机会。

祥祥去世4年后,人工野培被母兽带仔野培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