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沙东、太阳制药、达芬奇、君实生物,这些都是热点

图/Unsplash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Unsplash

No.1 不满“集采” 默沙东将美国卫生部告上法庭

美国当地时间6月6日,默沙东在官网发布声明,控诉《通胀缩减法案》对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价值和可及性的负面影响。默沙东在声明中表示,公司已经针对美国卫生部向美国哥伦比亚法院提起诉讼。

《通胀缩减法案》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处方药价格改革。美国政府将对处方药价格进行谈判,于今年开始施行,2026年改革价格落地,覆盖在医保中花费最多的10种药品,2029年覆盖20种。

拜登政府的这次药品定价改革,旨在通过医保的价格谈判,到2031年每年节省250亿美元。这一举措也被一些投资者称作美国版的药品“集采”。

在诉状中,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默沙东,列出了自己可能被药价打击“击中”的产品——K药,以及两款降糖药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K药是全球抗肿瘤药PD-1的领头羊,去年默沙东凭借此药在全球大卖209.37亿美元,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35%。

根据《通胀缩减法案》要求,在美国未受到仿制药冲击的品牌药,小分子药物自主定价9年后就得进入价格谈判,大分子药物则在13年。

这将极大影响默沙东的利益。K药在美国的专利将在2028年到期,为了尽可能延长K药的市场生命,默沙东一直在投入大量资金扩充其新的适应症的研究,探索各种联合方案,还在辅助/新辅助治疗领域布局,试图在围手术期治疗中再占得一席之地。

但是,如果《通胀缩减法案》开始实施,K药可能会在2026年之后某个年份被迫降价。

默沙东在诉讼书中称,根据拜登政府的计划,制药商将被迫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对相关药品进行谈判,这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其征收条款规定政府即使是为公共目的使用私人财产,也必须支付公正的赔偿。

不过,哈佛医学院的律师兼教授Ameet Sarpatwari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默沙东公司的诉讼依据不充分。“政府并没有强迫默沙东公司,它是在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责任,代表老年人和纳税人就少数已经上市多年的药物的价格进行谈判。”

作为全球处方药价格最高的国家之一,历届美国政府一直在寻求降低药价的方法,但始终未能促成重大的药品定价改革。

默沙东算是开了头,尝试挑战这项法案。此前有报道称,一些大型制药商已准备对美国政府最近实施的药品定价改革进行法律斗争。

No.2 君实生物又要上市了 这次是去瑞士

No.2 君实生物又要上市了 这次是去瑞士

6月6日,君实生物发布2023年度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新增境内基础股份的发行预案。根据本次预案,君实生物本次发行的GDR,以公司新增发的A股股票作为基础证券,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募资美元。

此次募资总额(含发行费用)约不超34亿元。其中,20亿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1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4亿元用于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

君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就在本次谋求在瑞士证交所上市的约半年前,君实生物刚刚完成一轮约37.8亿元的A股定增。再往前看,君实生物2018年在港交所上市,2020年登陆科创板,分别募资29.44亿港元、48.36亿元。

从业绩表现看,君实生物虽握有数款商业化产品,但至今仍未盈利。

No.3 印度仿制药之王 2022-2023年度业绩真好

在全球仿制药市场转冷的大背景之下,印度仿制药巨头太阳制药(sun pharma)近日交出的成绩单颇为亮眼。

太阳制药2022-2023年度,总销售额达4327.89亿印度卢比(约合53.33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净利润847.36亿卢比(约合14.44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27.27亿卢比,增长了158.92%,利润水平达19.58%。

总部位于印度孟买的太阳制药,创办于1983年。创始人Dilip Shanghvi有着精准独到的眼光。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他就显得极其克制,选择了精神病用药的细分市场,“该细分市场的特点是产量低、利润率高,更重要的是,精神病用药的推荐权掌握在数量有限的医生手里”。

Dilip没有选择在抗感染药、胃肠道用药等市场与国际巨头正面对抗,而是选择了深耕精神病、神经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疾病用药。近年来,太阳制药仍然强调专科药管线打造,建立起了皮肤科、眼科等多个专科药管线。

全球10大仿制药企5家来自印度,太阳制药能一举跃升为印度最大、世界第四大仿制药公司,源自于2014年成功并购当时的印度仿制药领导者Ranbax。现在其72%的市场均位于国外,其中美国是最大市场,公司一半的营业额都来自美国。

太阳制药首次获准进入中国市场产品分别为牛皮癣生物治疗和干眼症治疗处方药。康哲药业通过其全资附属公司与太阳制药分别签订了许可协议。

根据最新合作公告,目前双方在仿制药产品上的合作已涵盖8个产品,覆盖中国大陆约10亿美元潜在市场。接下来,双方将进一步拓展并加深在中国医药市场的合作。

此次合作被视为太阳制药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突破口。“中国拥有65%以上的仿制药市场,我们将在6个-9个月内扩大在中国的业务,”Dilip Shanghvi公开强调,该业务将在三年内为太阳制药40亿美元的总销售额贡献“一定比例”,目前几乎为零。

No.4 又一个“达芬奇”挑战者,失败了

在手术机器人领域,挑战或颠覆达芬奇,是一批公司的目标。

据外媒报道,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缔造者直觉外科以750万美元(约合5320万元)预付款签下了刚刚退市的泰坦医疗大部分知识产权(IP)。此举再次夯实了直觉外科在手术机器人领域的霸主地位。

成立13年未能有产品上市的泰坦医疗,此番出售的IP为非独家许可,且数量庞大,包含除其3年前卖给美敦力的一批独家许可IP外的所有知识产权。

尽管泰坦医疗仍保有这部分IP的所有权,但这家一度被视为“达芬奇终结者”的公司,已走向穷途末路。据了解,继日前全数遣散员工后,泰坦医疗的领导层也迎来巨大变动,原首席执行官Cary Vance将正式辞职,并由原财务副总裁接任,其余公司法务、运营、制造、人力等部门领导人大多转任咨询职位。

直觉外科设计生产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技术脱胎于斯坦福研究院。自上市以来,直觉外科股价从最初的6.02美元,上涨最高至1094.55美元,暴涨181倍,年复合增长超26%,谱写了手术机器人的传奇故事。

在资本的助推下,海内外涌现很多了“达芬奇”的追随者与颠覆者,但迄今,还没有一家能真正挑战成功。

达芬奇机器人地位难以撼动的一大原因是专利。据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此前直觉外科公司拥有专利高达3500项,其中包括多自由度手术机械臂、前端手术器械、三维立体视觉定位、人机交互等,几乎覆盖了现有同类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所有技术保护点。

截至目前,A股及H股市场合计仅有三家手术机器人企业,分别为天智航、微创机器人、润迈德。其中,天智航上市即巅峰,6天股价飙升10余倍,市值达600亿元,如今股价仅剩当时的10%左右,市值徘徊在70亿元上下;2021年上市的微创机器人开盘即破发,总市值较开盘已亏近百亿;2022年上市的润迈德,不到半年多时间市值就从60亿港元跌至13亿港元。

三家目前尚未实现盈利,可以说商业化是摆在“入局者”面前的一道大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