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象一下,再过 5 年你会以什么样的姿势阅读这篇文章?

坐在电脑桌前用鼠标滚动页面?站在地铁上用手指滑动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是戴着头显舒服地躺在沙发上,一个百寸的虚拟大屏悬浮在你面前,你的手随意地放在腿上,手指轻轻一挥,网页随之滚动。

苹果 Vision Pro 的出现让这个场景从科幻的想象变成了可以预见的现实未来,我们站在了从移动计算时代跨越到空间计算时代的转折点。

售价高昂 Vision Pro 注定不会是一款面向大众的产品,这也意味着我们很难亲身「上头」感受属于下一个时代的视听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我们可以从苹果官方的开发指南课程中找到一些系统设计细节,帮助我们理解「空间计算」和我们习以为常的手机、电脑体验有什么不同。

在开始之前,我们再来简单地了解一下 Vision Pro 是一台怎样的设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sion Pro 外置 12 个相机、5 个传感器,可以拍摄下你面前的真实空间,并且记录下深度信息,渲染成具有空间感的影像。

然后,通过内置的超高解析力 micro-OLED 屏幕(双眼 2300 万像素),你可以看到接近现实世界的画面。

Vision Pro 既不是 AR 也不是单纯的 VR,它混合了虚拟与现实,所有的现实影像都是即时采集并渲染而成,所有你可以很轻易地在虚拟画面和现实画面间流转,这也是为什么苹果将它定义为空间计算设备——你的房间、你的整个空间都是互动界面。

明确了这一点后,我们就可以比较轻松地理解苹果在设计系统时的逻辑。

我们先从戴上 Vision Pro 后第一眼看到的界面开始。

空间界面 从平面转化而来的窗口化设计

vision OS 的界面第一眼看上并没有像《钢铁侠》等电影里的全系操作介面那样看起来那么科幻,它就是很简洁的一个窗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苹果有意为之的设计,它称之为「熟悉感」。这是因为窗口界面是绝大多数人都能立即理解并快速上手的交互界面,你会本能点下搜索框进行搜索、在分栏找到类别目录,几乎没有学习成本。

这对一个全新的交互界面来说尤为重要。

窗口三大基础操作

窗口跳出了屏幕来到你房间,在交互上也有了一些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苹果重新设计了关闭按钮、拖拽栏和缩放按钮,其中关闭按钮和拖拽栏集合在窗口的底部中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睛注视着拖拽栏(内部有眼球追踪),然后用手指一捏就可以把窗口拖到你想要的位置。

缩放按钮位于窗口的角落,当你注视时就会出现,同样的手指一捏就可以调整窗口的大小。

随内容而变的窗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脱离了屏幕的限制,窗口可以变得无限大,直到 360 度填充满整个房间,同时也可以变得足够小,悬浮在你的巴掌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候窗口的大小应该就要由展现的内容来决定,例如用 Safari 浏览网页时窗口要变得修长一点,制作 Keynote 要变得矮胖一点,展示 Keynote 时或者看视频,又要变得更大一点。

总之,在空间里,窗口是非常灵活多变的,这是与平面交互最大的不同。

重新设计的窗口界面

用户的注意力在空间更容易被分散,因此苹果对窗口界面做了重新的设计,例如分离内容栏和操作栏,让用户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内容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看电影或者展示 Keynote,操控栏也被分离了出来,并且在深度上相较播放界面离用户更近,这样用户就可以更轻松地操控界面。

随身而动的窗口

头显是个移动性很高的设备,用户可能以站着、坐着、躺着等不同的姿势、不同的角度来浏览,因此窗口应该要适应用户的视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来说,窗口都会展现在用户视线都正前方,当你仰躺时,窗口则会漂浮在半空中向你倾斜。

头显上的「Home 键」

用户还会带着头显四处转头看,或者走来走去,这时候窗口要始终保持在用户视线的中间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苹果给出的建议是:千万不要,因为这可能会让用户以为他卡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窗口理应固定在空间的某个位置,就像个实体物品一样,不随用户的视线而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用户需要重新回到窗口的内容上时,按下 Vision Pro 上的数字表冠,窗口就会重新固定到当前视线的前方,相当于手机上的 Home 键。

营造沉浸感

为了让用户从现实世界沉浸到虚拟内容之中,苹果提出了一个名为「Dimming(暗淡)」的效果——调暗窗口之外的亮度,让用户更专注地看窗口上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当你翻看照片或者看视频时,环境四周的亮度就会自动调低,沉浸感更强。

空间映射

营造沉浸感本质上就是说服用户的大脑,让他相信眼前看到的都是真实发生的。苹果的做法是给虚拟物体以现实的映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当你在把窗口放在桌子上时,桌子上会有一个依稀的影子,当你在一个全景式的环境看电影时,窗口的上下平面会有轻微的反射,就像你平时关上灯看电视一样。

别小看这些细节,正是这些你可能注意不到却又觉得理所当然的细节,填补上了虚拟与现实相接时产生的「缝隙」,让你沉浸其中。

妥善利用空间

我们已经讲了非常多的原理和设计细节,让我们用一个实际应用来冲淡枯燥感。

正如前文所说,在空间之中窗口的大小应该是随内容而动态调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你制作 Keynote 时,窗口大小适中,方便你操作;当你预览 Keynote 时,窗口会变大并有一点环绕感,周围的亮度会调低让你沉浸其中。

而当你要演讲或者彩排时,Keynote 会进入一个完全虚拟的舞台界面,而你就站在舞台中间,全方位感受上台演讲的感觉。

这时候,其他用户也可以进入你的「共享空间」,聆听你的演讲,这就是苹果定义的「只有空间设备才能带来的体验」。

少即是多(Do more with less)

怎样营造影院感?放几张红座椅,中间放个投影仪,两侧再放几个安全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苹果认为,在地板和天花板上微妙的光线反射就能给人一种真实空间的感觉,而不需要把所有细节都勾勒出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设计原则。

好的空间设计应该考虑如何使应用变得有价值、引人入胜,并且愿意让用户把应用「放」进他们的空间之中。

空间交互 所见即所得

前文我们稍稍提了一下怎样与空间的界面交互,是不是感觉一切自然地恰如其分,以至于感受不到科技或者硬件的存在。

过去我们操作机器需要通过按钮、摇杆,而在 Vision Pro,你只需要用到你的眼睛、手和嘴巴就能直接与机器互动。

先来说眼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 Vision Pro 上,你的视线就是你的鼠标,当你的眼睛扫过窗口时,图标们随之产生一个高亮变化,给你实时的反馈。

这些高亮变化就像是磁感线,把你眼睛扫过的轨迹给描绘了出来,时刻提醒你正在注视什么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眼睛交互的优先级非常高,visionOS 所有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讨好眼睛,在这里你看到的所有按钮和窗口都会是圆润的,抹去了所有的棱角。

注视的魔力

视线是个很有意思的交互方式——当你注视着某样东西时,那就意味着你对它感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当你注视某个元素时,系统会知道你想要与之互动,触发一些小功能。

例如当你注视目录时会出现详细的介绍,当你注视麦克风时会触发 Siri 输入。

这就像 3D Touch 一样,当你用力按下 iPhone 的屏幕,会出现次级菜单。

不同的是,用眼神操作更加自然和轻松。

手的魔力

2007 年,乔布斯在 iPhone 上用两根手指缩放照片,给世界带来了多点触控交互。

时至今日,你的手指依然魔力不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苹果给出了 6 种基础手势,分别是点、双击点、捏住、拖拽、放大缩小以及旋转。

结合起眼神追踪,整个交互就变得非常得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你要放大照片的某一个点,只需要盯住它,然后双手往外一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你要在空间画画时,直接捏起手指,注视着画布,看到哪就能画到哪。这可比传统 VR 的手柄操作轻松太多。

实体映射

用手交互很方便,但美中不足的是用户不能感受到触觉的反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苹果在视觉和听觉上做了相应的实体映射,给用户营造出仿佛在与实物交互的真实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操作频率非常高的敲击键盘为例,当你的手指划过键盘上空时,键盘会有追踪的高亮效果,而当你敲下按键时,按键会轻轻弹起一下,并发出像 iPhone 键盘一样的敲击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键盘还有一个很有未来感的细节,当你用蓝牙连接 Magic Keyboard 键盘时,在键盘的上空会出现虚拟的提示词弹窗,让你感受到真正的虚拟现实相结合。

空间音频 赋予音频指向性

关于空间音频我们已经讨论过非常多次,现在空间音频技术终于来到了属于它的舞台——一个真正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利用空间音频技术,苹果可以还原声音「本来的样貌」:声音应该具有指向性,发声物在哪里,声音就从哪里传出来。

例如当你沉浸在湖景之中时,水流声是从湖水传过来,虫鸣声是从草丛传过来,而时不时的鸟叫声是从远方的森林传过来。

所有的声音应该像真实世界一样,这也是空间音频最大的意义。

利用声音给予反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音也是交互反馈中很重要的一部份,这在苹果其他的产品上都有体现,正如前文所说,当你在用敲击键盘会有敲击声,当你滑动照片时会有轻微的提示声。

关于反馈声,苹果特别强调这会是用户经常听到的声音,设计师一定要做到隐于无感,否则容易引得厌烦。

用声音做画卷

苹果在发布会上着重介绍了沉浸式界面这一功能:你可以进入一个实拍的虚拟环境,感受一派祥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个沉浸式风景是怎么打造的呢?苹果的声音设计师前往现场录制了大量的声音,确保能够记录下该地从早到晚的声音变化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如果直接使用现场录制的声音的话,会有大量人们不需要的噪音,于是设计师们用指向性麦克风把所需的声音从一片嘈杂中分离出来,重新混音。

整个过程就像作画一样,设计师把需要用到的声音放到对应的空间位置,最后合成出能让风景美如画的祥和配音。

未来的开始

通过这些细节不难看出,Vision Pro 或者说 visionOS 已经是一个完成度很高的产品,「空间计算」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科幻猜想,而是一个即将落地的未来。

Vision Pro 就像是架在科技发展之路上的一台「望远镜」,让我们窥见了未来生活的一角。

但请注意,它不是通往未来的「火箭」,不能立即带你进入《头号玩家》里的元宇宙,苹果只是搭起了一个最像样的架子,还需要更多内容作为填充。

我们不妨期待一下,在苹果的号召之下,VR 产品和内容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又会被「空间计算」以怎么样的方式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