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镇江的一名航拍爱好者在采风时拍摄下江豚捕食刀鱼的罕见画面。江豚和刀鱼都是长江的特有物种,前者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后者则是著名的“长江三鲜”之一。两个“江中精灵”同时现身的“名场面”经由媒体报道和网络传播,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卫视节目播出画面

有专家称,春季在南京下关码头的上午9点至11点、下午2点至4点时间段,市民凭肉眼就能较容易看到江豚。今年2月28日,农业农村部公布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结果,江豚种群数量约为1249头。这是有监测记录以来,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第一次止跌回升。这些“微笑天使”或许并不知道,它们畅游长江的身后,是“长江大保护”筑起的生态屏障,是“十年禁渔”获得了阶段性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卫视节目播出画面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七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发展定下的总基调。七年后的今天,长江的生态环境达到了什么水平?未来还有哪些发展空间?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将镜头聚焦到江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研究所生物多样性评估与预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曹铭昌、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研究所区域生态规划与政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刘冬和江苏省镇江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蒋勇做客《海客观察》节目,探讨长江保护工作如何行稳致远。

扫图中二维码可收看完整节目

镇江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十字交汇,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以江为名、依江而建、因江而兴。“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直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在长江边留下千古名句。据了解,镇江拥有293.8km的长江岸线,在江苏省沿江八市中位居第二,肩负着守护长江生态屏障的重任。为了扛好守护长江生态屏障的重任,镇江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妥善做好退捕渔民保障。

全市持证退捕渔民共696名,通过发展产业安置一批、鼓励企业吸纳一批、支持自主创业一批、开发专岗托底一批、强化政策保障一批,实现100%转产就业,确保退捕渔民上岸有出路,生活有保障。二是打造“人防+技防+机防”的全天候监管模式。全市共有渔政执法人员206名,投入近1000万元建成渔政执法基地,整合全市133个渔政探头和69个水政探头,搭建起“镇江市长江禁渔智慧监控平台”,实现市县“技防”平台共享。三是联动共管加大执法打击力度。2022年,镇江市人大与南京市、马鞍山市共同制定《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举起《决定》),本次协同立法是全国首例对单一物种的流域性区域协同保护立法(放下《决定》)。

镇江市农业农村部门与公安、海事、市场等部门多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共查办各类涉渔行政处罚案件1100多件,刑事案件116起。四是建立健全长效管理体系。出台了《禁捕长效管理机制》《举报奖励制度》等制度文件,构建起覆盖市、县、镇、村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四级网格化管理格局,沿江21个镇(街道)共落实基础网格员221名,打通禁渔“最后一公里”。五是持续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自2002年起,连续20年累计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放流各类苗种1.93亿尾,促进了渔业资源恢复和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改善。2023年是长江禁渔“三年强基础”的关键之年,镇江市相关部门将继续加大政策普及力度,引导群众共同参与,建立常态长效机制,调动长江流域居民共同保护母亲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镇江扬中长江沿岸风景

编辑:夏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