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神奇的“技术”,是军舰、导弹、潜艇、飞机.....统统离不开的,大国强国提到它只会用一句话形容:“过于先进不便展示”。

同时,也有一位隐秘的中国巨星,他是这一关键技术的、全世界第一位博士。

而拒绝美国国籍的他,刚刚走了……

他,就是陆元九。

陆元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元九

1920年1月,他出生于安徽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中学教员,打小受教育熏陶的陆元九考上了江苏省最好的省立南京中学。

奈何战火已起,南京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当时陆元九已经考上了中央大学,在炮火中,他逆江而上到达重庆。

那是一段艰难却执着的日子,头顶敌机盘旋,而他和同学们,在山顶搭建的平房上课,为躲避轰炸,有时一整天都在防空洞里。

艰苦岁月,催生了他心中炙热的爱国火焰,头顶盘旋的敌机让他的梦想更加清晰:

献身航空,让国外的战机,再也不敢降落在祖国的土地上!

敌机投下炸弹 资料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敌机投下炸弹 资料图

1945年,陆元九成为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他来到了麻省理工航空工程系,专业上选择了一个自己从未听过的领域:惯性导航。

惯性导航是一项革新技术,专业难度极高,是潜艇、飞机等高科技领域必不可少的“一级装备”,因为其高难度和保密性,美国将其列为重要军事项目。

也因此进入这个专业的人寥寥无几,那么可想而知,当年的陆元九得有多优秀,才能从积贫积弱的中国走进世界强国的顶尖院校,并且在四年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博士生。

陆元九年轻时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元九年轻时的照片

他一毕业就进入了麻省机密的科研室,享受最好的科研待遇,最秘密的科研也准许他参与。

1949年,当听闻大洋彼岸的新中国成立,新婚不久的陆元九按捺不住激动地心情,多次提出要回中国去。

可是美方的施压,让他困在了原地,学校还专门派人和他商量,破例让他加入美国国籍,升级为美国公民的事情。

可无论如何威逼利诱,陆元九就一句话:“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回到我的祖国去。”

为了争取到回国机会,陆元九主动离开麻省理工涉密岗位,然后又离开大学,去福特研究汽车。

通过不断让自己降级,他试图让美方不再注意到自己。

可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在福特,他参与了多项高新技术的研究,包括世界上第一辆气垫式汽车的研制。

一直到1955年,陆元九终于等到了曙光,在美的中国留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回国。

他迫不及待,带着自己沉淀多年的惯性导航知识,带着满腔沸腾的热血,踏上了回国的路途。

他这一回,给中国带来的,是最壮丽的航天传奇!

陆元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元九

1956年,陆元九成为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从队伍组建到场地选择,到研究室筹备到仪器购置,事无巨细,每一件陆元九都不假手他人。

研究所建成后,他高兴地说:“这是我的第一个家。”

1958年我国开始搞人造卫星,作为工业自动化开拓者,陆元九的目标自然而然转向了卫星、火箭。

当时,连一张卫星图纸都没有的情况下,他直接提出了,“要进行人造卫星自动控制的研究,而且要用控制手段回收。”

这可是世界上第一次提出的,回收卫星的概念!

更让人震惊的是,短短两个月而已,他拿出了运载火箭结构图,和我国第一个探空火箭仪器舱模型!

一鸣惊人,再鸣惊天动地,他组建了,中科院液浮惯性技术研究室,在没有任何经验和数据参考的情况下,他主持制造了我国第一台大型精密离心机!

没有他的这些研究壮举,也许就没有卫星、没有火箭、没有导弹、也没有飞机......

从青丝到白头,陆元九参与的国家机密不胜枚举:早期探空火箭、人造卫星、导弹控制、飞行器自动控制、惯性制导系统等等,这些大国重器的背后,处处都有他的身影。

陆元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元九

繁忙的科研之余,陆元九还将自己惯性导航的全部知识,凝聚了一本《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这是我国惯性技术方面最早的专著。

只是,因为他参与的工作太过机密,本人又十分低调,这位航天自动化科技的奠基者一直不为人知。

1996年,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失败,飞行20秒左右坠落焚毁。危急关头,已经76岁高龄的陆元九被紧急调来现场,负责查找事故原因。

这位高龄老人不顾自己身体,两三天没有合眼处理事故。

陆元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元九

86岁,陆元九仍在研究室,他倡导要跟踪世界尖端技术,“中国绝对不能落下一步。”

在他领导下,我航天开展了静压液浮支撑技术等预先研究课题,以及测试设备研制工作。

96岁,陆元九仍在辛勤耕耘,他将精力用于指导学生。

经过他手的每一项理论分析、每一份设计文件、每一次试验、每一个数据,都容不得半点疏漏。

如此严厉要求,只因为让年轻人“进步快一点”,一代接一代擎起航天事业的旗帜是他的毕生夙愿。

七一勋章颁布时,陆元九的名字出现在名单中,这位101岁的老人成为最年长的获奖者。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陆元九竟是一位能和钱学森相提并论,和卫星巨掣孙家栋并肩的科研元勋。

2023年6月6日,他悄然逝世。

热搜波澜不惊,国人不知我们失去的是一位创造世界第一的中国人,是一位拒入美籍的中国院士,是一位肩负起中国航天伟业的巨星!

陆元九获“七一勋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元九获“七一勋章”

在炮火下求学,在荆棘中拓荒,是陆元九这样的科研功勋,用汗水、用青春,为祖国实现了火箭升空、卫星环绕、飞船登月、踏足火星的壮丽梦想!

今天,向这位航天界的百岁拓路者致敬,陆老,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