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传世佳作众多,如《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唐玄宗开元十三年,也就是公元725年,对中国和李白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正是因为李白第一次离开故乡四川,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才开启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他从蜀中乘船沿长江而下,经三峡赴荆门,奔向荆楚广阔的山川,更加开阔了视野。在巴蜀奇绝仙山浸淫多年,再加上自己饱读诗书。终于可以出去放飞自我了,没想到一出来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景色,不由激发了他蓄积多年的诗情,如沉积了几个世纪的火山突然爆发。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诗作,比较著名的有:《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望天门山》等。其中,《望天门山》是他乘船赴江东途中经过安徽境内的天门山时所作。诗作原文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的大意是:天门山从中间断裂,分列两岸,仿佛是楚江把它冲开的。碧水浩浩荡荡向东奔流,到了这里开始折回。两岸是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飘荡着一叶孤舟,像从太阳边驶来。

李白这首《望天门山》是一首写景七言绝句。整首诗描写了李白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先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然后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他自己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他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全诗写景为主,情景交融,语言生动,颇富情趣,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紧密关联,互为映衬,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统览全诗,这首诗仅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全部都是景语,却也是情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李白青春韶华时期的豪迈洒脱和自由奔放之情,堪称是李白初出蜀地后众多诗作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