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国产高超音速武器的成功和领先世界的技术实力,相信很多人在近年来已对此多有了解。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最早提出高超音速武器概念和着手开始研发的国家都不是中国,我们是在2015年之后才逐步公开了“东风-17”和“东风-26”等具备高超音速能力的新一代弹药,一度被某些国家感叹为“中国在一夜之间就拥有了高超音速武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使用乘波体滑翔弹头技术的“东风-1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用乘波体滑翔弹头技术的“东风-17”

其实答案很简单,这其中不仅有国内军工业领域科研人员的杰出贡献,也与各类配套设施和产业的积累有关。近期被国内官媒高调宣传的国产JF-22高超音速风洞,就是我们在基础研究和配套设施方面的累累硕果之一。

中国建成JF-22超级风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建成JF-22超级风洞

先来看看官方对这款高性能风洞的描述吧,JF-22总长度为167米、喷管直径2.5米、实验舱直径4米、实验气流速度范围为3公里/秒~10公里/秒,“能够揭示由分子解离主导的复杂介质超高速流动规律,可有力支撑中国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和超高速飞行器研发”……

气流速度可达30倍音速的JF-22超级风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气流速度可达30倍音速的JF-22超级风洞

显然,得益于这款风洞巨大的体积,其可以进行大量的高仿真模拟试验;而气流速度3公里/秒~10公里/秒,大约可折合为9倍音速~30倍音速之间,这种性能已经堪称“可怕”了。要知道,通常能以不低于5倍音速的速度持续飞行的飞行器,就已经迈入了“高超音速”的技术门槛。而在JF-22的面前,5倍音速甚至还不到其性能下限。也就是说,对于那些仅初步摸到高超音速技术门槛的飞行器,其连让JF-22风洞测试的资格都没有。

JF-12风洞正在测试高超音速飞行器模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JF-12风洞正在测试高超音速飞行器模型

作为对比,作为目前美国最强大的风洞的LENS-X,气流速度极限也可达30倍音速,但LENS-X尚未达到可用状态,其现役最优秀的风洞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所属的LENS,气流速度极限仅为10~15倍音速,相当于中国JF-22的一半。基本上,美国LENS风洞的气流速度性能与中国的上一代产品JF-12差不多,后者的气流速度上线在9~10倍音速左右,而火箭军部队的“东风-26”和“东风-17”等高超音速武器的成功,就得益于JF-12所提供的各类数据。

美国陆军高超音速武器发射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陆军高超音速武器发射车

进一步来想,美国刚刚研发成功的“陆基远程高超音速武器”(LRAW),仅是一款勉强在技术上追平中国“东风-26”导弹的武器,采用的是高超音速武器中的入门级技术,即双锥体弹头,该弹的最大飞行速度被认为不超过5.8倍音速。由此看来,美军之所以在发展高超音速武器方面颇为不顺,好不容易研发成功的LRAW也只是刚达到了此类装备的性能下限,显然与其使用的风洞有着某些直接的联系。在只能使用与中国上一代技术差不多的风洞的条件下,美国自然不可能拿出性能更优越的高超音速武器

JF-22将用于测试临近空间飞行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JF-22将用于测试临近空间飞行器

而在中国这边的规划中,集“高、大、上”于一体的JF-22风洞的主业,甚至都不是被用于测试和开发高超音速武器,而是与现有的JF-12风洞相配合,构成“可覆盖临近空间飞行器全部飞行走廊的地面试验平台”。也就是说,为未来的国产空天飞行器项目提供各类数据,才是JF-22超级风洞的主要任务。至于说测试高超音速导弹或高超音速战机,大部分情况下使用JF-12就够了,动用JF-22都显得有几分“大材小用”了

中国临近空间飞行器效果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临近空间飞行器效果示意图

当然了,如果未来中国的新一代高超音速武器和空天战机等装备,极其强调“全球打击+快速到达”,那或许会具备比现有的高超音速武器更快的飞行速度,届时不排除会需要JF-22出马。而此类新型装备的性能指标会是何等强悍,也就不难想象了。

国产空天战机或并非只是一种假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产空天战机或并非只是一种假设

整体看来,JF-22超级风洞的成功,意味着在这一重要的科研基础设施方面,美国已被中国甩开了约一代的技术代差。如果我们能尽量长久地保持这一优势,那就意味着美国在高超音速飞行器领域将难以追赶乃至反超中国。毕竟唯有JF-22一类的超级风洞,才能为高超音速飞行器提供最贴近真实条件下的动力结构和激波控制数据,即便是性能再好的超级计算机,也无法在模拟计算数据方面取代风洞给出的测试数据。或许在下一代高超音速武器、新型空天战机和第七代战斗机等方面,中国会因风洞技术的领先而比美国更快地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