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十起“神医神药”违法广告典型案例,让我们看到了“神医神药”的真面目。自2023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一直致力于打击“神医神药”虚假违法广告,清理整治商业广告,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这些违法广告案例包括:冒充专家或名医开展宣传、发布未经审查的药品广告、虚构或夸大保健食品功效、普通食品宣称疾病治疗功能等。这些都是违法违规行为,消费者要警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监管总局的举措让我们相信,只有合法、科学、严格的广告才是保障健康的重要条件。我们应该秉持理性消费的观念,不要被虚假广告所蒙蔽,保护好自己的健康权益。

松滋市九九九健康生活馆因发布保健食品“番茄红素多烯酸乙酯软胶囊”和“达洛康胶囊”广告涉嫌宣称疾病治疗功能被罚款25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宣称疾病治疗功能或具有疾病预防功能。夸大产品用途并捏造虚假宣传不仅是一种欺骗行为,同时也可能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风险。作为自媒体从业者,应当懂得如何正确推广保健食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保健食品的推广不应成为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的手段,而应通过客观、真实的信息传递,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为健康消费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案件让我有两点印象。首先,这个市九九九健康生活馆的广告宣传违法,毫无疑问。无论产品有没有“蓝帽子”,声称食品可以治病,都违反了法律法规,湖北省松滋市市场监管局的处罚合理有效。其次,“昇生源”这两个产品到底属于哪一类,监管部门说法不一,缺乏明确解释。如果是保健食品,那就违法宣传;如果不是,就冤枉保健食品。但是,据查,这两个产品都是持有“蓝帽子”的保健食品,显然这是一起保健食品涉嫌违法宣传案件。然而,市场监管总局的文件中为何反复出现“保健品”这个词,需要仔细思考探讨。

一直有关“保健品”与“保健食品”的概念被混淆的新闻在网络上流传。实际上,“保健品”是对人体有保健功效的产品的统称,其中包括内衣、床垫、理疗仪等产品,并不是食品或保健食品。而对于保健食品,其监管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严格限定其属性为食品。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问答》也明确指出,宣传报道和监管执法过程中,应依法辨别产品属性,区分产品是食品还是用品,是保健食品还是普通食品,不能一概笼统表述为“保健品”。正确的认识与区分不同类型的产品,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避免消费者受到误导。

市场监管部门是对保健食品最了解、最关注的部门,但最近出现了些许不良现象。保健食品的“蓝帽子”是市场监管部门批准的,而保健品不等于保健食品的提示文件则是由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然而,在官方发布的文件中,对于保健食品的概念却颠三倒四,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市场监管总局曾表示,市场监管部门聚焦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民生重点领域。然而,在一些监管者看来,保健食品可能没有用甚至是坏的东西,导致了对这个概念的混淆。这样的错误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对于保健食品的生态环境却是有很大的不良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我们不能对保健食品用准确的概念,甚至都不知道保健食品究竟是什么,那么保健食品市场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障。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保健食品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否则就会影响到保健食品市场的正常发展。

百度搜索“保健品”一词,百度百科称其为“保健食品的通俗说法”。但许多消费者仍拿“健字号”产品问“这药治什么病?”,不法商家则以加药有害食品打着“保健食品”的旗号。此问题的根源在于概念表述不准确,市场出现违法行为和消费误区。解决此问题需要全民共治,特别是监管者必须澄清保健食品的名词和属性。挑错并不是否认市场监管总局揭示的“神医神药”违法广告案例,反而是规范市场的履职行为。企业必须自律,守住遵守法律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