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顺利突破25%,与之相对应的车桩比为2.5:1。尽管,距离理想的1:1还存在较大空间,但是在充电桩行业内部,已经出现了垄断竞争特征:龙头企业占比较高的同时,市场竞争又比较充分。
作者 | 本刊记者 李启辉
来源 | 《经理人》杂志
中国文旅部发布消息称,2023年“五一”假期期间,全国出游人员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其规模超过疫情之前的2019年。
在出游的交通方式中,相比以往的谈“新”色变,今年众多出行人员却选择乘坐新能源汽车出行。难道他们不担心排队充电影响情绪么?是没有充电焦虑了么?
充电焦虑依旧存在,但是整体等待时间有所降低,普遍等待时间低于2小时,其变局的背后离不开充电桩等新基建设施的强势助力。
“外”转“内”模式的开启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5万辆和15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7%和26.2%,市场渗透率达到26.1%,提前完成工信部定下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25%的目标,其模式也逐渐脱离政策指引,开始转向市场驱动。
新能源汽车“加油”方式主要分为直充模式与换电模式。当下市场主流的模式是通过充电桩进行直充模式,具体可分为交流慢充和直流快充。交流慢充通过直接对220V交流电网进行变压整流,成本低廉,单价基本小于5000元,充电时间为6H至10H,运用场景主要是个人家庭,市场占比60%。直流快充是目前企业争相研发及布局领域,通过高电压、大功率来缩短充电时间,具备“充电5分钟、续航百公里”技术基础,也是目前解决新能源车里程痛点最快速的方式,但技术复杂、成本高,市场单价在5到12万元之间,现阶段市占率40%。
新能源汽车爆发促使新需求产生,充电桩便是主要的新需求之一,前期市场容量大、生产者少,在政策指引下生产者接受既定市场价格大规模生产与销售。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以下简称“充电联盟”)数据显示,2022年大陆市场充电桩设施增长了259.3万台,同比接近翻倍式增长,其中公共充电桩同比增长了91.6%,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同比增长了225.5%,完全竞争市场①体现得淋漓尽致。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充电桩保有量为521万台,对比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公布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310万辆,其车桩比(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比值)为2.5:1,距离理想阶段1:1比值还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另外,2023年1月21日国家相关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明确“十四五”末,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重点区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站覆盖率不低于80%,其他地区不低于60%。
充电联盟数据预测,2023年随车配建充电桩数量增加340.0万台至681.2万台,公共直流充电桩增加47.0万台至117.1万台,交流充电桩增加56.5万台至160.1万台。以随车配建充电桩或交流充电桩2000元/台、直流充电桩6万元/台单价测算,2023年直流充电桩市场规模为702.6亿元,交流充电桩市场和随车配建充电桩市场规模为168.3亿元,并有望在2024年突破千亿级市场规模。
理想市场充满无限可能性,但由于补贴退坡情况下,新进厂商开始大幅减少,完全竞争市场开始出现了失衡迹象,而行业内部却掀起新一轮竞争。根据充电联盟数据显示,运营商特来电、星星充电及云快充分别以36.29万台、34.28万台、25.94万台占据前三位置,市占率为53.69%,相比2021年下降了13.21个百分点,前十大运营商市占率由90.29%下降至86.31%,前期完全竞争下形成的市场集中度出现了下滑,企业内部的竞争开始凸显,在完全竞争向垄断竞争市场转化中,能否实现垄断竞争地位,资本与技术优势均不可或缺(见图1)。
笔者认为,初期通过资金及资源优势大量铺设充电桩业务的企业,其烧钱速度开始慢慢下降,现金流也会出现改善情况。政策退坡情况下,企业能否走出亏损困局,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届时充电桩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洗牌模式,行业的马太效应(出自圣经寓言,描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一种现象)将愈发明显。
相比国内呈现的垄断竞争格局,海外市场仍然处于完全竞争市场。根据IEA(国际能源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欧洲、美国公共车桩比为15.4、17.5,同期中国大陆公共车桩比为6.8,欧美充电桩建设速度没有及时跟进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目前美国提出203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50%,欧盟则强调在2035年停售新的燃油轿车及小轿车,在此背景下,海外市场充电桩配套建设必然要提速,国内垄断竞争市场的经验与优势或许能实现降维打击。
快速发展下、矛盾问题逐渐凸出
市场的发展与跨越,必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当然,对于充电桩行业也不例外。笔者关注到当下充电桩行业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布局不合理。发展初期主要依靠政策驱动,新入局者在充电桩建设问题上主要考虑政策,造成地区之间建设规模差异巨大,导致整体利用率不高,自然而然在收入与成本方面就相差巨大,运营矛盾逐渐凸显。
其二,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对于公共充电桩来说,由于在室外恶劣环境下运行,产品故障率相对较高,对于私人桩来说,充电桩品牌众多,成本差异也比较大,在品质、兼容性、互操作性等方面都没有统一标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其三,私人桩拓展困难。个人安装充电桩可能要进行电网改造,尤其是旧小区区域,这其中的成本远远高于充电桩的价值,其中还涉及到电价采用标准、费用分摊、责任归属等方面的问题。
每一次充电桩行业的市场转换,都将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是市场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考验,应该以包容、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相信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升,充电桩行业作为关键配套服务,必然会拥有一套完整且有效的管理服务体系。
① 根据市场竞争程度与垄断程度的不同,将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及完全垄断4种市场类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