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的一个雨后,湖南桃源县漆家河镇发生了一件惊人的事情。当时,一位名叫艾青宴的农民去田里查看田水时,意外发现水沟里有一个黑咕隆咚的东西。他捞起来一看,竟然是一个挺大的铜罐,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看起来非常漂亮。艾青宴心想,这个罐子可以拿回家装米,是个不错的主意。

艾青宴是个爱说话的人,所以很快这个消息就传遍了十里八乡。消息传到了湖北的一个商人石瑜璋耳中,他立刻赶到艾青宴的家,看到了这个铜罐后,他开出了400银元的高价,想要买下这个罐子。当时的400银元可是一笔相当可观的金额。

艾青宴的大儿子觉得这个罐子一定有来头,所以他带着罐盖找到了村里最有文化的钟校长。校长一看,立刻表示这是个宝贝。大儿子高兴地想,这个罐子居然值这么多钱,他决定卖掉罐身来换取更高的价钱。

校长向石瑜璋提议,他把罐盖留下来,回家把罐身拿来,石瑜璋出双倍的价钱。大儿子听了非常高兴,觉得这个罐子竟然能卖到800银元,心里暗暗盘算着发财的日子即将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石瑜璋突然起了贪念,他拿着400银元塞给了艾青宴,抱着罐身跑了。校长和石瑜璋都在争夺这个罐子,石瑜璋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找到了当地的权威人物驻军团长周磐,并告发了钟校长和艾青宴。周磐作为军团长,有很大的权力,但他左右为难,最终没有帮助任何一方。

石瑜璋不甘心,继续往上级寻求帮助,直到找到了市长。市长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不想让自己因此丧命,于是提议将罐盖上缴国家,而石瑜璋则出钱修建学校,以此作为慈善行为。

然而,周磐对这个罐子也产生了贪念,他私自将其据为己有,并拒绝交出罐盖。这件事情不知怎么传到了京城,当时的北洋政府下令追回罐盖,但周磐一直拖延不交出。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这时候谁还会关心这个罐子的去向呢?于是这个罐子就被遗忘了20多年。

直到1952年,周磐被判死刑之时,他想到自己手上有一件宝物,希望能够用来救命,于是交代了罐子的历史并上交了罐盖。然而,这并没有挽救他一命,他因为私藏文物被定罪。

这个罐盖就是商代青铜器—皿方罍的器盖,被称为“方罍之王”。皿方罍是古代的酒器,据说可以装下51升的酒。整个罍身高84.8厘米,重51.5千克,非常庞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皿方罍的器盖上刻有“皿天全父己作尊彝”的铭文,意思是“我给父亲做一个大酒罐”。根据铭文,这个罐子被称为“皿方罍”。

然而,皿方罍的罍身却一直下落不明。最初,石瑜璋将罍身卖给了上海的古董商李文卿和马长生,然后又转手卖给了德国的大商人巴尔禄。最终,这个罐子又被卖给了一个美国古董商,然后又落入了文物大盗卢芹斋手中,从此再没有音讯。

然而,在转眼间,70年过去了,皿方罍的罍身突然现身了。1992年,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在日本收藏家新田栋一的家中意外发现了皿方罍的罍身。新田栋一随后将罍身送到湖南省博物馆,罍身和器首首次“相聚”。

然而,又过了9年,2001年,皿方罍的罍身出现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中国多家博物馆虽然筹集了巨资参与竞拍,但最终无法得到罍身,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最终,一位法国人以将近925万美元的天价买下了皿方罍的罍身,创下了当时中国青铜器在世界拍卖中的最高价格。

然而,时至今日,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国人也变得富有起来。2014年,皿方罍的罍身再次出现在佳士得拍卖会上。当时的国际大收藏家都知道,中国永远不会放弃罍盖,因此罍身的拍卖价格飙升至4000万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以私下谈判的方式达成交易,中国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成功购得皿方罍的罍身。于是,2014年6月28日,在湖南博物馆,皿方罍的器首和罍身首次合二为一,完美归位。

这个皿方罍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流浪,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它的归来象征着中国的国力和文化自信的崛起。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文化的角度,皿方罍都是珍贵的国宝,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灿烂的历史。

对于这个故事,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是一段流浪的传奇,皿方罍经历了波折才回到了中国;也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国力的体现,只有足够富强的国家才能够将国宝留在自己的国土上。无论如何,皿方罍的归来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自豪和喜悦,也让人们更加珍惜和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