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鸭脖子,就是老鼠头!

6月1日,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食堂吃出疑似“鼠头”的异物。

面对这长着尖牙、胡须和长毛的怪物,

孩子拍摄了视频,表达疑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事兜兜转转半个多月后,

终于有了权威定论。

经过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发布:

经联合调查组的判定,在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堂里,学生发现的“异物”,就是老鼠头

而这个“小恶”背后反映出的问题,

很大。

01

因为赵高,汉语中多了一个成语:指鹿为马。

感谢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让我们又见识了一个新成语——“指鼠为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来看看通报中的一个细节:

6月1日,同学在食堂就餐时发现了“鼠头”,

之后,拍了视频发到了网上。

尖牙、长毛、胡须,

隔着屏幕大家都能看出,更勿论是在现场了,

燃鹅,现场所有工作人员都众口一词:

这就是鸭脖子

并且事发当天,“鸭脖子”就被食堂的工作人员“处理”掉了。

也就是说,最重要的证物,

毁了。

随后,这件事惊动了当地市场监管部门

在没有正确的结果或证据的前提下,

经专业人员现场调查,下了同样的结论——

“这就是鸭脖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又又又有专业人士调查,

结果仍然是:

这不是老鼠头,就是鸭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口铄金,鼠变鸭脖。

随后,就到了发视频的学生

事发的第二天,孩子就出来说:

“当天是我看错了!的确是鸭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一位转发“鼠头鸭脖”视频的老师

本想借此事件教育学生们独立思考,

迫于“某些压力”,删除了视频。

事后,老师无奈表示:

“我承认我没有我的学生勇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了吗?

上至职能部门,下至老师同学,

似乎所有人都以光速达成了一致:

这,明明就是鸭脖啊!

除了“呵呵”,我竟无言以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事发后的10天,

一个小小的老鼠头,坐上了火箭!

从学校→区级→市级→省级,一路蹿升,

甚至,江西省专门组成了“联合调查组”,

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督局等多部门齐上阵,又整整调查了一周,才终于水落石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原始证物被毁,

只能由来自中国最权威的动物学专家,根据之前提供的视频、图片等影像资料进行专业判定。

6月17日,历经从下至上“层层鸭头”后,

终于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最终判定异物为鼠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根据《中国食品安全法》规定,涉事食堂吊销了相应的许可证,企业法人被处理。

从6月1日事发,到6月17日官宣,

此学校的食堂不仅一直经营,而且还在频频出事!

6月8日,又一名同学吃出了一条大虫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吃出虫子并不是稀奇事,

但面对这条几厘米的大虫子,不禁疑惑:

该食堂的菜是不是一点都不洗?

也有同学直接表示:

不要慌,这是泡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立刻有工作人员将这份饭菜拿走了,并和学生进行了谈话,提出了赔偿事宜。

而江西工业职院的同学则表示:

还有人吃出过钢丝球、毛发、虫子等,反正几乎每个月都有大量的投诉……

仅2023年4月,就有多达20多张图片,反映该校食堂菜品的问题,5月更多,接近30张……

紧接着,才是6月1日的“鼠头鸭脖”和6月8日的“泡椒大虫”

然而,这家食堂就这么一直开着,

开得稳如泰山

网友们的评论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评

这件事最荒谬的地方在哪里呢?

这么简单一件事,竟然要省里组成“联合调查组”,前后整整调查了半个多月。

一个鼠头,需要省里成立一个专门调查组,

这个学校食堂的水,到底有多深?

当然,我们相信,通报只是第一步。

不过,有几个问题希望相关部门注意:

一、当天事发后,为什么一个食堂的“工作人员”非常轻易地就将证物处理掉了?

谁扔的?扔哪儿了?谁下的命令?目的是什么?

二、证据被毁,那么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是凭什么做出了“鸭脖”的判断?整个过程是否合理合法?

中间某些环节,是否需要纪委介入?!

三、发视频的同学,第二天为什么突然改口?明明吃的满嘴鼠毛,还得当成鸭脖咽下去!

孩子背后是否遭人威胁?或者是否存在某些不可告人的交易?

分清鼠头还是鸭脖不难,难的是如何挑出老鼠屎!它们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却欺上瞒下、指鼠为鸭、假公济私、祸害一方!

这事必须严查到底,

因为太恶心,恶心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社会!

感谢您的阅读,还请帮忙转发,多一个人支持,就多一份不屈向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