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诗三百27.赠卫八处士.赏析

卫八处士(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赏析

开头两句,议论见情。抒写人生的感悟、感慨。状写人生离散,就如参商,升降沉浮,永不相见。这两句,暗与末尾“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遥相呼应,又能互相接榫浑合,俨然一体;单独连起,作一绝句也无不可。全诗叙事,以感慨始,亦以感慨终。叙事笼括于人生感慨的抒情氛围中。一首一尾,各以两句起合,各成独个层次。

从“今夕何夕”到“重上君子堂”,是第二层。写与卫八相会。

“今夕复何夕”,引用古人成句,表达百感交集的复杂情绪,“夕”“烛光”等词,点出时间。“少壮”两句写二人容颜苍老,“访旧”两句写相遇惊呼场面,接着以无限的感叹小结:谁能料到分别二十年后,我竟能再次登上你家的厅堂。

最有争议的是“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一般解释为二人相见,互相问询,谈起朋友故旧,一半已经离世。二人惊呼感叹,激动伤悲。但这样解说,文序文气文势与上下文都不相连属,不合逻辑。细品这一段句子关系,可以发现:“今夕复何夕”反复婉转,以引衬下句直陈“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反问婉转,以引衬下句直陈“鬓发各已苍”;“焉知二十载”反问婉转,以引衬下句直陈“重上君子堂”。那么,依此类推,“访旧半为鬼”也是婉转铺垫,以引衬下句直陈“惊呼热中肠”。如此,就应该这样解释:我一路流离,沿途寻访故旧好友,一半已经离世作鬼了。却没有想到在这里能遇到卫八你,禁不住悲喜交加,惊呼出声而心中一热,真是太激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层,奇句婉转铺垫,偶句叙事直陈,文气辗转腾挪,起伏跌宕,情感亦百变九转,五味杂集,颇能体现老杜“沉郁顿挫”的诗风。

第三层,“昔别”四句。先今昔对比,引出下一代“儿女”成行,然后是温馨的招待、问候,“问我来何方”使我无言以对,说些什么呢?安史之乱已历三年,烽烟处处,家国破碎,我抛妻弃子,奔波流荡,我到底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呢?家常闲谈的温馨轻松里,透露着沉重的时代信息。

老朋友很理解我的心情,及时打断了儿女问询,让他们赶紧上酒上菜,宴席开始了。这里有的版本为“儿女罗酒浆”,从以上分析看出,“驱儿罗酒浆”更符合当时情境,且又避免了与前文“儿女忽成行”重复。这是第四层了。

“夜雨”两句白描如画,既写乡间朴素,又含战乱贫困,还透出友情的深挚,可谓情真意切。接下来的连饮十觞,气氛达到高潮,叙事也达到高潮。而其中隐含的各种复杂难言的情愫简直就是“剪不断,理还乱”啊。宴饮的欢喜激越,友情的深重感动,安宁的宝贵珍重,动乱的灾难忧愁,人生的聚散无常、生死不定等等。

暂享这一夕的欢乐,明日又将踏上茫茫的前途。

杜甫不愿做隐者,他走在路上,他的一生其实一直都走在艰危的人生路上。

此诗五层,以第三层“昔别”四句为轴,第二、四层对应,第一、五层对应,形成严整匀美的对称格局。结构之精美,令人叹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