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6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上升12.7%,比上月回落5.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上升3.5%,比上月回落2.1个百分点。1—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升4%,涨幅较1—4月回落0.7个百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访专家表示,5月份多项宏观数据显示,我国稳经济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经济运行延续复苏态势,但复苏动能持续放缓,生产、投资和消费复苏内生动力不强,稳经济政策仍需发力,夯实经济恢复内生动力。

工业增长动力弱于预期 工业需求仍需政策提振

数据显示,5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月回落2.1个百分点。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表示,高基数效应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的重要原因。此外,从结构来看,采矿业和制造业增加值同比有所回落,但制造业回落更多受上期低基数效应消退影响,从三年复合增长率角度看,制造业表现边际改善,采矿业回落则主要受企业生产利润回落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委、研究员刘英表示,从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和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值连续两个月跌至枯荣线以下可以看出,我国工业经济复苏一定程度上处于趋冷状态。一方面,疫情所带来的“疤痕效应”仍对经济复苏产生影响,对工业生产造成一定压力。另一方面,世界经济低迷、工业出口受阻等因素也导致我国工业生产需求不足,对工业增速造成拖累。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工业生产数据偏弱,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5月份出口额同比大幅下降7.5%,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也下降5%,明显弱于上月的增长0.7%,表明外需对工业生产的拉动作用减弱。二是国内消费修复乏力,房地产投资仍持续下滑并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整体放缓,因而内需对工业生产的提振作用相对有限。

受访专家认为,下一步政策支持要为工业经济“添薪蓄力”。“货币政策通过降息引导信贷增长,刺激工业需求,同时降低企业资金成本。财政政策通过减税降费降低工业企业经营成本,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提振工业生产需求。但从根本上看,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同时,扩大内需、优化供应链管理,兼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提高工业生产质量和可持续性。”苏剑说。

王青表示,从高频数据表现来看,6月上旬工业生产动能并未明显转强,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走高,预计6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将继续下滑。“未来影响工业生产的两个主要不确定因素分别是国内房地产投资能否如期回暖,以及海外对‘中国制造’的需求是否会持续回落。”王青说。

消费修复动能乏力 内生动力不足是根本原因

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比上月回落5.7个百分点。专家表示,受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均未完全恢复的双重影响,当前我国消费修复动能仍然较为温和。

“消费回升成为今年我国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主要原因是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长期积压的旅游、餐饮等服务业需求爆发式释放。”刘英告诉记者,但另一方面,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略显低迷,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以及外需走弱压力加大,也对消费复苏力度造成拖累。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宏利表示,5月数据显示我国消费复苏速度下滑,反映出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此外,商品类消费复苏力度始终不及服务类消费,显示居民预防性储蓄倾向还未消退。

值得一提的还有,5月份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速较上月大幅回落13.8个百分点至24.2%。刘英表示,汽车是我国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点领域,应更大力度释放汽车市场消费潜力,如全面取消新能源汽车限购、适当放宽油车限购等。

“在物价走弱背景下,未来促消费方面的政策空间较大,也很迫切。各地在持续改善消费条件、拓展消费场景的同时,还可针对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等大宗消费领域,出台阶段性定向支持措施,同时根据本地消费特色,发放一定规模的消费券和消费补贴。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三年疫情带来的居民收入缺口,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推动消费优化升级。”王青说。

苏剑表示,未来政策在促消费的制度保障方面存在改善空间,如跨地区医保报销,优化中低收入群体养老保障制度等。当前制约居民消费扩张的主要因素是预期问题,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来说,养老、医疗预期的改善相当于释放了很大一部分预防性储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制造业投资仍待修复

1—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8815亿元,同比增长4.0%,比1—4月回落0.7个百分点,不及市场预期。

王宏利告诉记者,固定资产投资下滑的重要原因是民企融资能力和盈利水平偏弱。从房地产开发投资来看,降幅继续扩大,新开工面积持续下滑。一方面,这表明房地产行业仍在出清、商品房销售下滑;另一方面,也是房企融资环境依旧困难、企业自筹资金环比增速大幅下滑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1—5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5%,涨幅虽较前4个月回落1个百分点,但仍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王青表示,在以居民消费、民间投资为代表的内生增长动力还有待增强,以及外需存在放缓趋势,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延续同比负增长势头的情况下,当前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核心的基建投资需要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刘英表示,未来应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突破口,推动新基建投资发力,从而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激发经济增长动能。

1—5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为6%,较前值小幅下降0.4个百分点。王青告诉记者,在今年全球经济减速、我国出口面临较大挑战前景下,以民间投资为主的制造业投资信心会受到一定影响;另外,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生产价格指数(PPI)持续走低,多数制造业行业利润负增,也会在一段时间内对制造业投资带来不利影响。王青认为,伴随政策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之本轮政策性降息落地后,都会对制造业投资形成一定支撑,短期内制造业投资增速将由降转稳。

稳经济政策不能松劲 助力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5月份宏观数据再次凸显出当前我国经济的核心矛盾是需求不足、市场主体信心不振。专家认为,稳经济政策不能松劲,要继续加力扩大需求,为实体经济提供强有力支持。

刘英表示,稳增长政策要从跨周期调节向逆周期调节过渡。财政政策方面,为有效扩大需求,可以考虑发放消费券等,充实居民“钱袋子”,释放消费潜力。此外,由于我国正处于低利率环境,可考虑在海内外增发国债,扩大总需求。货币政策方面,在保持总量合理适度、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情况下,要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提升政策质效。产业政策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的支持力度,出台更有针对性、更大力度的举措激发有效投资。社会政策方面,应进一步推动把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积极解决青年就业和老年人养老问题等。

王青表示,稳楼市支持政策仍需加码,政策“工具箱”在放宽购房条件、降低首付成数、下调居民房贷利率等方面都还有较大潜力可挖。这也是当前提振市场信心,推动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的关键。

王宏利认为,稳住经济大盘必须激发和支持民间投资,发挥民营企业在恢复第三产业生产中的推动作用。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给予其政策、资金支持,适当放开行业限制。积极推动民间资本投资数字经济,促进第三产业数字化发展,提高传统行业服务效能。同时,引导民营企业跨行业合作,减少行业壁垒,为推动传统第三产业升级提供新思路。

在苏剑看来,当前最重要的举措是提振信心。消费方面,可考虑从制度保障方面促进消费需求扩张,尤其是改善对于中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投资方面,注意调结构的节奏,提振预期,明确发展方向,不要让企业因为看不清形势而踟蹰观望。就业方面,积极落实困难群体就业帮扶专项工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专项行动。此外,还需提升创新创业政策支持力度,降低灵活就业领域行政性收费,多渠道支持发展灵活就业。

(受访者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本文转自6月17日中国财经报。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