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

人大重阳

网易号

关注
4.0万粉丝
3关注
5.7万被推荐
IP属地:北京

《人大重阳》官方网易号

4枚勋章

1次获得编辑精选

一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 吴晓求:中国经济必须做好三方面调整

    7小时前
    图片
  • Five countries collaborating to release a think tank report

    7小时前
    图片
  • 5国合作将发布重磅智库报告(附报名通道)

    7小时前
    图片
  • 中国须探索无危机崛起的金融强国之道

    1天前
    图片
  • 杰弗里·萨克斯:美国正处于典型的偏执症发作期,政治阶层对中国知之甚少

    1天前
    图片
  • 安国俊: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1天前
    图片
  • 吴晓求:博鳌亚洲论坛是海南靓丽的介绍信、靓丽的名片

    1天前
    图片
    01:09
  • 区域性战争频发人类是否很难在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财经# #透过财经看世界#
  • 注意避免陷入“消费疲劳陷阱”据有关部门调查,最近几年“消费”在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比重也显得越来越重。这是值得高兴的现象,因为在全球经济增长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外边环境日趋恶化,外需逐步面临下行压力的时刻,中国的“消费”经济逆势而上,强有力的托住了整体经济持续发展的趋势,并为后续发展积攒了足够的动能,为推动其它领域的工业发展赢得了休整和调整的时间,为进一步“全产业”,“全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垒起了稳定的基石。刚刚公布的今年头两个月的经济数据,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社会消费零售中城镇消费达到7万亿元,农村社会消费零售达到1万亿元。这两个数据差距太大,至少证明中国农村的消费潜力尚在“待开发”阶段,这也表明,中国的乡村振兴计划还在继续历练之中。中国农村居住人口目前至少有六亿之多,他们的生产力和消费力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价值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短板。虽然有很多学者经济专家,认为“消费”不能推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只有“高科技”才能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这个争论有点像究竟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更让社会普遍接受的情况一样:两者皆不可缺少。如果说“高科技”是经济发展要素中的“阳春白雪”的话,“高消费”也是发展要素中不可缺乏的“下里巴人”。这两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相反却存在很强的互补互利互惠互促的效果。我们或许从不同城市的消费水平的高低,从另一个角度来印证“高科技”与“高消费”的关系。据统计数据表明,上海,北京,杭州,深圳等“高科技”城市,也是“高消费”地区。它们的“可支配收入”都远远高于全国的可支配收入平均值:北京在2023年的GDP总量是4.38万亿元( 3月19日数据),居民可支配收入高达8.18万元。毫无疑问,北京也是全国“高科技”领先的城市。由此可见,“高消费”一定可以促进“高科技”发展,而“高科技”进步也会带来“高消费”的升级。这一点已经反复得到证明。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利用好“消费”这张牌,对于提升公众创新的积极性至关重要。让科技人员吃好,喝好,生活好,显然会转化为高热情创新,会有更强的动力推动技术革新,发展新科学,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提高“消费”的高质量发展。现在我们应当特别关注避免陷入“高消费疲劳陷阱”:一波“高消费”热潮过后,难免会出现一段“退潮期”。人们的“消费”热度似乎有些降温。不少原来门庭若市的饭店,酒吧,商场都出现消费势头减弱的迹象。对此,不必大惊小怪,因为它完全符合事物的发展一般规律:消费热情时高时低,时大时小,不可能也不会永远都那么高涨。有张有驰,有紧有松,是最正常不过的。现在人们越来越推崇理性,科学和有序消费,让“消费”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某种无形的压力。“消费”本身也分“高质量”和“低质量”。“高质量”消费除了解决口福,味觉享受之外,更多的是满足了人们的心理,精神的需要,达到一种升华。最近不少热点城市的“消费”让人们开始关注“高质量消费”的问题:被拥堵在港口,码头,高速路上的经历,让原有的“消费后果”大大的受到损失,人们的心理,精神上的“消费”因此收到伤害。这样的“消费”成为一种折磨,成为破坏“消费”者热情的罪魁祸首。各地景点主管部门或许应当从中获得经验教训,减少“消费者”的辛苦,疲劳和麻烦感,还“消费”以快乐,放松,愉悦的本质。如何消除和避免出现“消费疲劳”,保持“消费热情”的可持续性,需要各地政府出台“接地气,通民意,合民心”的政策措施,关注百姓随思所念,真真正正的让民众的幸福感真真切切。中国政府一切为民的发展政策,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中国化( Chinesim )的集中体现。随着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步伐越来越扎实,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会越来越大。中国提倡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必将首先在中国得到实践和实现,为世界展现出“发展,安全,文明”社会的榜样,让中国化 ( Chinesim ) 更加深入人心。(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 陈甬军: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新型生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是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一种新型生产力的组织形态,其要点是通过提高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在形成新质生产力和进一步完善新型生产关系上重点发力,通过形成合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中国经济的“以进促稳”。因此,积极做好今年及以后的经济发展工作,必须“双管齐下”推动高质量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当代应用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必要性,首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现代应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现实动力,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根本上体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又具有反作用。生产力之所以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和升级换代是由技术革命的重点突破不断推动的。技术革命推动了生产工具的变革。马克思很早就注意到了机器在社会大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机器表现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发的、使一般生产方式发生革命的起点”。与此同时,马克思也十分强调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认为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既可成为新技术革命产生和生产力发展的“催生婆”和“加速器”,也可能成为“桎梏”和“抑制器”。马克思的《资本论》通过深刻分析生产关系的变化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就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典范。而生产力的运动方式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和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个生产力的运动方式构成生产方式的内核,以及和生产力发展方式相关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虽然产生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的生产工具——数字技术,与作为前面三次工业革命代表生产工具的蒸汽机、发电机和计算机有重大差异,但它的广泛应用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得以实现的过程中,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和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新动能的产生等方面,仍然需要生产关系的调整。因此,完善新型生产关系是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应有之义。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现代应用。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经验启示通过深化改革完善生产关系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宝贵经验。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指出:“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总结和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党的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是一个深刻启示和主要经验,对于新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广东改革开放在全国先行一步,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年来,一个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崛起。2023年,广东省经济总量突破13万亿元,以不到全国陆地2%的面积,创造了全国10.8%的生产总值。回顾过去,广东之所以能够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实现综合实力历史性跨越,最根本的动力是改革开放。展望未来,要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再造一个新广东,最根本的还要靠改革开放。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新时期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创造性运用改革开放这一宝贵经验,发挥其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根据新质生产力的内生要求推进重点改革如果说过去的改革主要是由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推动,那么现在的改革就应由新质生产力技术特点决定的内生要求所推动。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包括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新动能等表现形式。它的特点是:人力资本比重大,研发阶段时间长,金融支持要求高,营商环境要求高,市场渠道联系紧,政府政策配套细。特别是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方面,要求有新的用工形式、人才激励机制和企业管理方式。在数据的生产、运用和保护方面,需要有特殊的产权制度设计。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方面,要求有高度开放的市场环境和充分发达的供应链相配合。特别是在推动原始创新方面,需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面向未来建设完善实验室体系。这就要求通过科技体制改革,打通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存在的各种有形、无形的壁垒,着力把各级各类实验室打造成公共产品。因此,形成新型生产关系的必要性深植于新质生产力技术特点决定的内生要求之中。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进一步明确了形成新型生产关系的具体内容和总体方向,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论述一起构成了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系统集成理论,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提供科学指引。通过深化改革来进一步完善新型生产关系,要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深化改革可从以下几个重点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条件。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新场景、新业态、新服务,离不开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特别是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体系和金融支持体系,为原始创新和应用转化提供更好外部环境。进一步实施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外联动。进一步改革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完善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企业科层组织体系和用工形式等等。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从这个角度看,通过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就有了更宏大的时代要求,并将在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作者系广东财经大学特聘教授、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院长,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广东财经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 黄海洲:紧抓AI发展新机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黄海洲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特聘教授一、美国宏观政策或降低经济“硬着陆”的风险2023年中国GDP增长5.2%来之不易。今年定下的增长目标是5%。国际层面,由于美联储频繁加息和去年出现的硅谷银行破产等问题,市场较为担心美国经济会“硬着陆”。市场认为美国经济会衰退的出发点是历史上美联储连续18个月加息并加500个基点以上都会导致经济衰退,无一例外。但这次是一个例外,原因是之前的2020年美国应对危机的举措力度史无前例。2020年4月之前,美国当局对于新冠疫情没有采取任何的应对措施。直到2020年3月,美国股市发生恐慌,股市四次“熔断”。当时市场普遍认为,美国可能会重现类似2008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于是2020年4月份美国才开始推出了一系列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财政刺激方面,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美国政府财政赤字达到惊人的6万亿美元,接近GDP的30%,而一般来说一国的年新增财政赤字不应超过当年GDP的3%这一阈值。2020年新冠疫情之后,大多数国家的新增财政赤字都超过了3%的阈值,美国新增财政赤字更是一度接近其GDP的30%。从货币政策角度看,美国的M2增长也很快,2020年4月份以后M2增长超过20%,最高时达到25%,而正常情况下是5%左右。因为这些刺激措施的积累,使得2023年虽然美国还在强烈加息,而且积累起来加息超过500个基点,美国经济不仅没有“硬着陆”,而且GDP增长2.5%,对美国来说是一个健康的增长数字。同时,2023年美国控制通胀的政策也取得了一定效果,通胀降至3.4%。即使是在美联储控通胀的同时,美国的财政政策还是非常宽松的。如果以当年赤字占GDP的比例来算,比中国2023年的财政政策还要更加宽松。另外,市场预期2024年6月美联储可能就开始减息。可见,当经济受到冲击,尤其是出现明显通缩压力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二、紧抓AI发展机遇市场总体来看,2024年世界各主要国家可能经济增速放缓,但全球不会出现大的经济衰退。对发达国家而言,宏观经济政策对稳定其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中国来说结构性改革也非常重要。技术进步,尤其是突破性的技术进步,对所有国家的影响都很大。对中国来说,需要抓住AI发展带来的新机遇。2020年以来,得益于美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美国资本市场总体表现亮丽。2020年虽然美国经济呈衰退趋势,但美国股市仍是牛市;2021年美国股市保持牛市。2022年受加息影响,美国股市和债市都进行了明显的调整。2023年在担心美国经济衰退的情况下,美国股市总体表现亮丽。这轮美国牛市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大型科技公司的市场估值变得更高了。美国股市有七家重要的万亿美元量级的科技公司,这些公司新的亮丽点都是基于AI方面的技术进步。市场普遍认为AI可能带来新的工业革命量级的变化。AI场景下,会出现正常的社会变革,部分岗位减少,部分岗位增多。但总体讲,AI对全要素生产率(TFP)会产生明显的提升作用。市场预测AI会提高美国TFP对GDP增长的贡献达1.5个百分点,这是相当惊人的数字。这种情况下,美国潜在GDP增长速度可能达到4%左右。我们需要增加对技术革命的关注,重视从投资和机制等方面对技术革命进行支持。我们应该抓住机会,奋力前进。
  • 虹桥论坛会员沙龙活动解读两会精神,分析宏观经济赵晋平以“扩大高水平开放,促进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 为题,从高水平开放的大视角下,阐述如何看待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按照“贯彻两会精神”“驾驭形势变化”“扩大高水平开放”“强化配套措施”“创新政策工具”等五大“关键词”的脉络进行讲解。他提到,政府工作报告对扩大高水平开放作出了新的部署,当前全球经济和跨境绿地投资展现企稳回升迹象,世界贸易增长可能有所提速,国内招商成效持续显现,但全球跨境投资新规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供应链稳定的风险和挑战,市场主体投资意愿也亟待增强。他建议要支持数字技术领域创新投资,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双向开放,提高本地服务商资源配置能力,加快培育中国企业全球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重构开放型供应链。青浦区商务委主任张隽结合两位专家政策层面的理论讲解,分享了青浦区开放实践和开放故事。他描述了进博会和虹桥论坛在青浦持续放大溢出效应、展客商变成投资商、外企外资 “走进来”等生动实践案例,并介绍了青浦区优越的投资环境。
  • 训练一次要烧掉8600万元,生成式AI是风口还是噱头?自从2月16日Open AI发布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至今一月有余,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舆论从惊叹,到失业的恐慌,再到落后的焦虑,最近却出现了质疑的声音,直指AI大模型惊人的训练和使用成本。据国盛证券估算,大型语言模型单次训练成本少则200万美元,多则达到夸张的1200万美元(约合8600万元人民币)!而Sora的视频模型训练还要贵得多,所谓“Sora代替人工省钱”在当下不一定成立。为何AI训练贵到天上?据华为AI首席科学家田奇透露,其中60%是电费,AI是不折不扣的超级“电老虎”。据美媒报道,为响应2亿个用户请求,ChatGPT每天消耗超50万度电,用电量抵得上5万多个中国家庭。AI不仅耗电还耗水。据谷歌发布的2023年环境报告,谷歌数据中心去年用掉了全球每天饮用水的1/4水量。科技大咖如马斯克、黄仁勋、奥特曼,都为AI敲响了能源警钟。马斯克说:“目前算力增长面临瓶颈……到2025年我们将没有足够电力来运行所有芯片。”Open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直言:“未来AI技术取决于能源,我们需要更多光伏和储能。”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演讲中更是语出惊人:“如果只考虑算力,我们需要烧掉14个地球的能源。”据新华社报道,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性目的技术,正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提供新动能,创造新优势。那么,如何从宏观视角看待ChatGPT、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地位?为此,潮新闻记者请教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金灿荣。2014年4月15日,谷歌首次向美国公众发售谷歌眼镜,图为4月23日拍摄的谷歌眼镜(右上)及用该设备在纽约街头拍摄的街景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雷 摄美国新造一堆高科技概念,最大效益是推高股价Sora的技术突破到底能给社会带来什么效益?产业上能有什么进步?金灿荣坦率讲,不好说。“美国近些年造出了很多高科技概念,比如虚拟现实(VR)、比特币、元宇宙、区块链、谷歌眼镜等等。”金灿荣举例道,“一副眼镜卖10万元,而且特别重,戴着不舒服。谷歌眼镜本质就是游戏,带来什么产业进步?看不到。”上述概念最后有产出什么结果吗?在金灿荣看来,最大的产出,是把一些公司的股价和市值炒得很高。当然,国内还有“AI教父”李一舟卖课大赚特赚的例子。2023年以来,在生成式AI的爆发和概念炒作下,以英伟达和微软等为首的美股科技巨头强势上涨,并支撑美股进一步上涨。其中,英伟达凭借其生成式AI底层基础设施——算力芯片的绝对霸主身份,2024年开年以来延续了涨幅,其市值超越亚马逊和谷歌,成为美股市值第三大上市公司。因为股市需要故事和概念。ChatGPT和Sora等生成式AI让全球普通大众看得见、摸得着,成为讲故事玩概念的极好素材。“前些年的VR、比特币、元宇宙、谷歌眼镜,让制造业回归美国了没有?让美国残破不堪的基础设施更新了没有?让美国的军舰生产和修理能力提升了没有?都没有。”金灿荣说,美国的创新能力依旧很强,但是与过去相比,如今的美国由于产业空心化严重、电力等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大量设计难以落地、实现大规模量产,很多新概念后来只留下一地鸡毛。“美国在人工智能某方面的技术进步,值得我们点赞并且学习。但是它到底有什么效应,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让子弹飞一会儿。2023年8月29日,成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托卡马克装置。其于8月25日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再次刷新我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新华社记者 薛晨 摄第四次工业革命五大赛道,AI只是其中之一“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可预见未来人类最伟大的事件,这对中国来说也将是巨大的历史机遇。”金灿荣表示,如果中国抓住了此机遇,就意味着此后人类最好的技术、最好的产业就会出现在中国。不过他强调,5G+物联网应该还算不上第四次工业革命,顶多算是第3.5次工业革命。事实上,真正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尚未发生,人类对它还在探索之中。金灿荣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有五个主要赛道——第一,人工智能。ChatGPT也好,Sora也好,都是其中的小环节。第二,生物工程。“如果生物工程有了极大的突破,我们人类本身就会有某种重大改变,或者说是进化。”第三,新材料。“各国在纳米技术等方面大量投入进行攻关,未来有望涌现大量新材料成果。还有常温超导材料一旦突破,会带来革命性变化。”金灿荣说,目前所有芯片原材料都是硅基材料,它已到了技术极限了。近年来,在半导体领域有个共识,即摩尔定律即将失效。摩尔定律就是当成本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数量每隔18-24个月就增加一倍,性能也会提升一倍。据金灿荣介绍,韩国三星电子做出来的3纳米芯片不好用,良品率特别低,在经济上不可行。当前台积电正在研发2纳米的芯片,已经很明显遇到了瓶颈,因为2纳米和5纳米相比,性能提升不大,成本却大幅增加。“1纳米硅基芯片是不可能的,物理上做不到。”金灿荣说。因此,工业界试图找新材料,碳基材料就是一个重要方向,其中最吸引人的是石墨烯。从原理上讲,碳基芯片的运行速度可以比硅基高10倍,同时耗能降低90%,这是质的飞跃。而且,碳基芯片是可以不需要光刻机这个环节的。因此,许多研究团队已经把目光投向了碳基芯片。天津大学马雷团队制成了全球首个石墨烯半导体器件,其成果于今年1月3日在《自然》杂志网站发布。第四是新能源,其中最高端的是可控核聚变。业界有句戏言:“我们距离实现可控核聚变永远还要30年。”“人造太阳”何时照亮地球,我们还只能继续等待。第五就是量子科技,主要包括量子计算机和量子通信。“可控核聚变和量子技术一旦获得实质性突破,毫无疑问将会主导第四次工业革命。”在金灿荣看来,前三个领域是进展相对快速而顺利的,后两个领域里的可控核聚变和量子计算,则更有革命性、更科幻,但距离实质性突破和普及则更为遥远。能把高科技做成“白菜价”的中国,创新也在迎头赶上第四次工业革命,真的如很多人所言,是美国远远地跑到前面拉开了与追赶者的距离吗?在金灿荣看来,这结论下得太早了。“前面提到了五个赛道,证明人类通向第四次工业革命不止一条路。”金灿荣强调,人工智能只是一个可能的方向而已。而在人工智能里面,有很多细分领域。ChatGPT和Sora属于生成式AI大数据模型,它只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方向,此外还有很多别的方面。“在人工智能的大数据模型领域,美国有技术突破,这应该是Sora的定位。”金灿荣归纳道:“从ChatGPT的文字生成文字,到Sora的文字生成视频,是大模型的一个很大进步。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要虚心学习、追赶,这应该是它恰当的定位。但这就是革命性了?未免也过于夸张了,有点一惊一乍,我觉得这没有必要。”在金灿荣看来,目前在这几条赛道上,美国相对比较领先,而中国在这五大领域的表现都不俗。然后第三梯队与中美相比要差得挺远,欧洲、日本、俄罗斯、印度已经与中美不在一个层面了。“中国的优势是产业体系完整、产业化能力强,有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量支撑,中国企业可以把高科技产品做成‘白菜价’,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市场能力。”金灿荣强调,在将技术变成市场接受的产品方面,中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美国的优势是创新能力无与伦比,缺点是产业空心化,很多高科技无法进入市场。从市场角度看,无论你技术多好,如果不能变成市场接受的产品,就是一张废纸。”金灿荣告诉记者,随着投入的增加、教育和科研的进步,中国的创新能力正迅速提高。“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中国跟美国至少可以同步,甚至可能会比美国先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
  • 专家:俄大选投票结果反映了西方对俄制裁的失败,俄克服了制裁的困难和挑战【俄罗斯总统选举于3月15日至17日举行。根据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完成99.75%的计票数据,普京以87.29%的得票率领先。中国外交部新任发言人林剑3月1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对普京在俄罗斯总统选举中获胜表示祝贺。】当天凌晨普京召开记者会,感谢选民信任和支持,并表示将在新的任期继续推动国家发展。在谈及中俄关系时,普京表示,俄中关系是国际关系中的稳定因素,包括从欧亚地区活动的发展角度来看,而且两国在“在经济和外交政策上有许多共同点”,相信这样的关系将继续保持下去。普京在称:“我相信,在未来的几年里,我们只会加强这一切,建立我们的关系,并为中俄两国人民的利益取得共同的成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时表示,俄罗斯大选投票结果反映了西方对俄罗斯制裁的失败,此外,莫斯科克服了西方制裁带来的困难和挑战。王义桅说:“根据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显示,俄罗斯当前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不久前我刚去了一趟莫斯科参加多极化论坛,在当地并没有看到制裁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了多少影响。”他补充说,与之前的慕尼黑安全会议相比,在莫斯科举行的多极化论坛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国际的多极化,以及反对单极霸权、捍卫欧洲文明和人类传统的呼声。专家指出:“从这些方面均可看出,俄罗斯在普京的领导下,克服了制裁带来的种种困难和挑战。而此次大选的结果,体现了俄罗斯人民对普京领导力的坚定支持。”王义桅谈及中俄关系还强调,普京关于中俄关系的观点,与中方对中俄关系的定位是非常相似的。他提醒说,此前中国外长王毅曾表示,只要中俄两个大国肩并肩站在一起、背靠背深化协作,国际秩序就乱不了,世界公理就倒不了。他想这也确实体现了中俄关系是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
  • 纳瓦罗入狱是否罪有应得?据央视新闻3月20日消息,当地时间3月19日,曾担任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贸易顾问的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前往迈阿密联邦监狱报到,因藐视国会罪开始4个月的服刑生活。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因藐视国会罪而入狱的白宫官员。3月19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执政时的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入狱。他因拒绝到联邦众议院特别委员会作证,以配合2021年国会大厦遇袭案调查而被判刑。纳瓦罗曾提出上诉,并要求最高法院允许他在上诉期间保有自由之身。但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罗伯兹18日拒绝了这项请求。纳瓦罗于19日当天向监狱报到。纳瓦罗是第二个因“藐视国会”而被判有罪的特朗普亲近幕僚。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执政时的白宫首席策略长兼美国总统顾问班农,去年同样因违抗传票遭判藐视国会罪成立。今年1月他被判处4个月有期徒刑,目前仍在上诉阶段,他仍保有自由之身。从纳瓦罗的表现来看,大有“死不悔改”之意。“我是我们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控犯有这项所谓罪行的高级白宫顾问,”纳瓦罗说。“当我今天走进那所监狱时,这样的司法制度将对宪法规定的权力分立和行政特权做出瘫痪性的一击。”他还宣称自己是“司法制度被党派性武器化”的受害者。“每个把我送上这条通向监狱之路的人,都是该死的民主党人和特朗普仇恨者,”他说。纳瓦罗称自己将自豪地服刑—— “我将因此而获取力量:特朗普是共和党总统竞选阵营的被提名人。”纳瓦罗头衔颇多,他是一名美国经济学家、前任美国总统助理、白宫贸易与制造业政策办公室主任以及《国防生产法》政策协调员,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保罗梅拉吉商学院经济学和公共政策退休教授。他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塔夫茨大学,之后又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他已出版了包括《致命中国》在内的数十部书籍,并在学术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关于能源政策、慈善机构、垃圾回收,和经济因素的经济学研究论文。不过,他被大众普遍看作非主流经济学家。他的观点在彼时全球化背景下,显得特立独行,因此遭到主流媒体和经济学家的批评。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家泰勒·考恩称,瓦罗关于贸易的观点违背了专业共识;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家贾斯汀·沃尔夫斯将纳瓦罗的观点描述为 "远在主流之外";卡内基梅隆大学经济学教授、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贸易专家李·布兰斯泰特认为,纳瓦罗 "从来就不是曾经研究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经济学家群体中的一员”;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马库斯·诺兰德,将纳瓦罗和威尔伯·罗斯为特朗普撰写的一篇关于税收和贸易论文描述为 "对国际贸易的完全误解"。对我个人而言,纳瓦罗一个非常讨厌的人。2021年4月8 日,我曾在《“怪人”蒙代尔,长眠在宫殿里》一文中写道:“蒙代尔工作生活两不误,生活得井井有条、有滋有味,他不必像美国前白宫国家贸易和制造业政策办公室主任纳瓦罗,与美国前白宫首席策略长兼美国总统顾问班农那样,靠弄虚作假和出卖灵魂赚钱,维持生计。”同年9月,我曾撰文称:“特朗普政府里的美国白宫国家贸易和制造业政策办公室主任彼得·纳瓦罗不学无术又谎话连篇。其离任后,会像一只丧家之犬一样四处流浪,只能靠出卖灵魂、胡说八道过活。”我对纳瓦罗、班农等人深恶痛绝,是因为与这类人价值观的势不两立。他们一直在编造并兜售谎言,甚至以谎言为依据来制定政策,这是极其荒谬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说过:“把知道的真相告诉大家,是一种正义;把懂得的常识告诉大家,是一种责任;把目睹的罪恶告诉大家,是一种良知;把了解的内幕告诉大家,是一种品质;把听到的谎言告诉大家,是一种道德;把追求的真理告诉大家,也是一种信仰。”
  •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绿色股权融资仅占绿色资金的3%,急需绿色基金弥补短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德尚玉 实习生 周洲 北京报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大量篇幅涉及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经济、污染防治等相关内容。尤其是与往年相比,多次提到绿色金融。绿色金融是建设金融强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支持经济和社会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工具。近日,就发展绿色金融的主要抓手、生物多样性金融的痛点难点、CCER重启对气候投融资的影响等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教授蓝虹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绿色发展和绿色金融紧密结合,绿色金融是支持绿色发展的重要工具。新能源是绿色发展的重点,新能源的特征要求绿色金融有新的发力点。”蓝虹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蓝虹认为,目前生物多样性金融发展的痛点是很多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资金流还不清晰,如何依托对当地产业和国际市场的认识,减少信息不对称,通过设计绿色金融技术、理清资金流方向是生物多样性金融发展的难点。“债权融资占绿色资金比例高达97%,主要是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股权融资占绿色资金比例不到3%。”蓝虹认为,目前绿色金融存在资金机构上的缺陷,急需加快发展绿色基金来弥补股权资金的不足。股权融资仅占绿色融资3%《21世纪》: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 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今年发展绿色金融的主要抓手有哪些?蓝虹:今年发展绿色金融的主要抓手有碳保险和再保险、绿色基金、绿色普惠金融、碳金融以及绿色信贷。新能源是绿色发展的重点,其高风险的特征要求绿色金融有新的发力点。新能源是典型的新质生产力,属于前沿科技,技术更新快,风险高,需要绿色金融支持技术投资。由于绿色信贷厌恶风险,这一领域需要有更多绿色风投。中小型企业是绿色金融的痛点,绿色金融在支持中小型企业上存在技术难点。中小型企业项目总量大,若未经绿色认证就进入市场,将出现大规模“洗绿”。发展绿色普惠金融,有利于降低认证费用,让中小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鼓励他们严格认证,防止“漂绿”、“洗绿”。打造绿色低碳生态环境属于超大项目,一般采用EOD模式,融资规模大。市场上的绿色资金约97%为债权融资,仅3%是股权融资。绿色项目缺乏资本金,需增加绿色股权融资,而绿色基金能够把财政和金融很好地结合,增加股权融资占比。但目前我国绿色基金发展相对滞后,绿色基金占绿色资金比例仅为1%,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绿色基金。此外,有些项目收益率不高,有些甚至无收益,但对国计民生又很重要,因此除了纯市场的绿色基金,还需要发展政府投资的绿色基金。特别是大型EOD项目,建立专门为这种大型区域性的生态保护项目提供融资平台的区域绿色发展基金可以帮助吸纳更多类型的资金。碳金融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碳市场的建立与完善,碳金融也将成为绿色金融发展的有力抓手。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的主体,今年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对于大型新能源项目,绿色债券是重要的融资工具和手段。随着碳交易市场扩容,传统八大行业将全部纳入碳排放市场,释放更大的融资需求,这需要绿色债券的大力支持,以项目为基础的中长期绿色政府债是增加财政收入、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风险管理系统年内将面向全球发布《21世纪》:气候危机与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需要发展绿色普惠金融,如何将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更好地进行融合?目前有做得比较成功的案例吗?蓝虹:贵州曾运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结合,支持红枫湖环境治理项目,取得很好的效果。林业项目一般90%的投资集中在前三年买苗栽树上。贵州有冰雹,小树苗易被毁坏,一旦被毁坏,银行资金就难以回流,因此风险很高。当时这个6.3万亩退耕还林项目分布在63个村,将它拆分成绿色普惠金融项目,给每个村集体合作社发放1000万贷款。该项目为村民带来很多好处。第一,村集体将这笔钱作为入股资金,村民成为股东获得分红。第二,项目本身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工作机会,实现增收。第三,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土地租金。将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融合,极大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遇上冰雹天气,大批村民组织起来覆盖塑料膜,防止冰雹毁坏小树苗,大大降低了项目风险。另外,绿色普惠金融借助大数据,建立中小企业碳核算电子信息系统。根据各企业的碳排放量实行差异化贷款。辖区内所有银行能够共享信息,降低信息成本,实现免费绿色认证。 《21世纪》:全球首个绿色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的标准《金融机构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标准》在2022年12月颁布,也已经在衢州展开试点,目前试点情况如何,预计未来多长时间能够在全国进行推广?蓝虹:衢州已经有几十家银行都在使用该标准。试点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完善标准。目前正在建立标准的大数据系统,以减少标准使用成本。风险管理系统的电子信息系统大概在3月底推出,今年会向全球发布,允许全球金融机构使用。《21世纪》: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是绿色金融支持的重要领域之一,生物多样性金融主要的融资工具是什么?国内生物多样性金融发展现状如何?目前主要有哪些痛点难点?蓝虹:生物多样性金融既有传统融资工具,也开发出了新的融资工具,未来发展空间很大。传统融资工具中绿色信贷仍是主要工具,绿色债券也得到广泛运用,尤其在EOD项目和大型绿色项目中。此外生物多样性保险,比如钱江源国家公园,开发了野生动物肇事保险等,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有一些新型工具。一是生态碳汇,如林业碳汇、湿地碳汇、海洋碳汇等,可以用来增加收入。二是生物多样性信用,通过出售生物多样性信用,可以帮助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入者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效果直接转化为经济收入。三是债权自然置换工具,把债权转变为对自然资源的投资,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目前生物多样性金融发展的痛点难点主要是资金流尚未理清。如生态价值如何变成市场价格,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依托对当地产业和国际市场的认识,减少信息不对称,通过设计绿色金融技术,理清资金流非常关键,也是生物多样性金融发展的难点。CCER重启为气候资金增加重要来源《21世纪》:2022年8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了23个地方气候投融资试点。这些试点目前的工作进展如何?有财政资金参与的气候投融资风险分担基金的建设情况如何?蓝虹:目前23个地方气候投融资试点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各试点区建立气候投融资项目库,与当地银行合作,引进各种金融工具支持气候投融资项目。气候投融资项目风险较高,财政资金参与的气候投融资风险分担基金能够分散风险,目前正在建立中。另外,各种碳交易市场的构建是将气候投融资的社会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但仍然有很多气候投融资的项目收益流不清晰,或者风险太高,难以直接和金融机构库对接。因此,设计和理顺气候投融资项目的收益,以及如何通过财政手段弥补部分项目收益流不足的问题很重要。《21世纪》:今年1月份,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CCER)市场重启,对于我国气候投融资有何影响?蓝虹:CCER市场重启对我国气候投融资有很大影响。CCER既是生态补偿机制,又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是将减碳以及吸收碳的生态价值转换为真金白银的绿色金融工具和手段。CCER重启相当于新的一批碳减排、固碳项目,为气候投融资增加了重要来源。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此处。
  • 金融市场监管实现“长牙带刺”  证监会近日集中发布四项政策文件,突出“强本强基”和“严监严管”,从发行准入、上市公司持续监管、中介机构监管等各方面系统性提出政策措施,切实回应市场关切,增强资本市场功能作用。  专家认为,系列文件既有着力于短期提振市场信心的务实举措,也有中长期夯实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制度安排。未来,一揽子政策逐步落地,将从多方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维护市场公平公正,从而持续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今后,有谋求上市‘圈钱’、过度融资、上市前‘清仓式’分红等行为的企业,将被‘严监管’、吃‘闭门羹’。”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说。  《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提出,切实提高监管有效性,严厉打击财务造假、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违规减持、“伪市值管理”等违法犯罪,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说:“一系列举措表明,监管部门正进一步落实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要求,而加强全链条监管也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需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对此,《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明确提出,严格落实“申报即担责”要求,建立健全执业负面清单和诚信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压实投行“看门人”责任。
  • 王义桅谈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民主神话”的打破中国式现代化正打破西方“民主神话”西方“民主神话”有两大把戏,一是混淆民主(国体)与民主性(政体),二是混淆普世价值(特殊性)与人类共同价值(普遍性),从而制造两大“神话”:古代西方是民主的源头,近代西方是民主的源泉,从而垄断民主话语权,制造民主-专制的二元对立。“民主峰会”将这种伎俩发挥到极致,企图颠覆以主权国家为基本单元的联合国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从学理上,西方学术将西方特色民主——西方的民主性,说成普世的民主——西方性民主,将民主说成多样的而非多元的。为还原民主的本来面貌,必须将西方性的民主还原为人类民主的西方特例,还原民主起源多元论,各种文明都创造了形态各异的民主性,共同汇聚人类民主,这就是全人类共同价值观。打开民主教科书,第一句就是“民主起源于古希腊”,真乃“言必称希腊”;而西方文明又起源于希腊,故此将民主说成是西方的专利。为什么是希腊?其实,希腊是“城邦国家”,希腊民主其实是城邦民主形式,是人类民主的特例,怎么成了民主的起源?民主的起源是多元的:非洲有“大树底下的民主”、乌班图,阿拉伯有“舒拉”伊斯兰教法民主,拉美有多元参与民主形式,等等。忽视民主的逻辑起点和文明起源,把西方对世界的殖民进行合法性包装,说成是普世价值,这是民主的讽刺,造成民主的悲剧和民主的异化。现在,西方自己也深受其害,民粹主义盛行。美国主办的所谓“民主峰会”,更是民主的原教旨化。所以,作为一种政治文明,民主有多元起源,是全人类共同价值观,而非基督教的普世价值。这是还原西方民主的西方性,回归民主性的常识。第二句是民主的现代政治文明的结晶,现代文明是西方创造的普世文明。古代文明衰落了——五大文明古国(西方杜撰出古希腊文明乃第五大文明古国神话,甚至造出“轴心时代”的概念,将亚里士多德、佛陀、孔子并列)中唯有西方经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再造了现代文明, 而中国历史是静止的(黑格尔语),更不用说其他古老文明纷纷被西方殖民,早已中断。这种话术的结果就是西方是目前唯一实现现代化的,其他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就爱屋及乌,实现西方的政治制度,这是民主峰会的技俩!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结晶,而非意识形态,它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而不是以普世价值自居的西方专利。探讨民主要走出近代,回到本源。没有人能够自诩民主,而把别人说成非民主,甚至认为自己的民主是“历史的终结”,让人类民主定于一尊。二战结束以后,西方民主的西方性,殖民色彩淡化,霸权色彩日浓,现代性的张扬结合“一神论”的扩张,造成美国的民主外交灾难,反衬美国民主陷阱:民主为资本所束缚,为技术所束缚。新冠疫情、美国大选乱象直接充分暴露西方民主的虚伪性,尤其是美国式民主的神话:谁的民主?强者的民主,有钱人的民主,统治者的民主。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对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鼓舞了实现现代化不是去传统化,要走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以人本主义超越人文主义,借鉴西方政治文明并实现本土化、时代化、大众化。林肯总统讲的是of the people(民有)、by the people(民治)、for the people(民享),为孙中山先生吸收发展为“三民主义”,而中国共产党更进一步,强调in the people(人民中心),还是before the people(先锋队),因为吃苦在前,还是after the people(公仆)。因此,中国共产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西方政党政治,更不是中国古代的政党概念,它追求人类公平正义,倡导人本主义。所以要从天-人关系的人本思想而非西方神-人观的人文主义理解中国,理解中国共产党,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个重要表现,是从原来所谓的工业文明走向数字文明和生态文明。数字文明里,区块链、万物互联技术推动分布式、网格状、去中心化、去权威的治理模式;人工智能在考验是人定义机器,还是机器定义人,抑或相互定义。我们要特别强调人民为中心,强调民主的可持续性:人民为中心和全过程两者的结合,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许多人以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抗西式民主,或超越西式民主,其实是复原民主原初状态,正如全人类共同价值包容普世价值,而否对抗或否定普世价值一样,是还原普世价值乃基督教一神论下的特例。全过程人民民主还原西式民主乃一神教民主的特例。孔子曰"君子不器",是强调老百姓当家做主,而非异化的民主,成钱主的掩饰,是化成天下,而非以普世自居皈依他人,否则视之为"另类"。全过程人民民主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教无类,天下无外的思想,契合信息社会、文明时代的来临,多样化,小型化,分散化的准则,推翻了工业文明提出来的标准化、专业化、集中化、同步化、好大化、中央集权化六大准则,因此也必然要将人从物化中解脱出来,使人重新获得灵性的解放。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而非西方的普世价值。要理解民主必须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规律,从大历史观来看。近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民主故事被西方以人类学、东方学等名义给盗窃或抑制,民主成为近代政治文明的西方专利。冷战结束后,西方宣扬“历史的终结”,西方的民主故事已经讲完了,甚至讲歪了,输出民主更造成民主的异化。我们今天讲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就是表明,讲好民主的故事,要回到民主的初心;丰富人类文明形态,就是民主的多元性,而不是简单的民主的多样性;探索人类治理的新民主模式,是各国各民族各人民的共同使命。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了各民其主、各主其民、民主与共、天下民主的新天地,必将并且正在带来人类民主大繁荣、大发展。
  • 傲慢与焦虑——起底美国对华认知战扭曲心态  美国主导的所谓第三届“民主峰会”在韩国粉墨登场。将“美式民主”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挑动国际社会分裂对抗,已成为美国对中国等“竞争对手”开展认知战的核心内容之一。  多年来,一些美国政客试图误导世界的对华认知,时而叫嚷“中国崩溃论”,时而散播“中国威胁论”,在傲慢与焦虑之间飘忽不定,暴露出他们的扭曲心态,也让世界看到美国自身认知出了大问题。  溯源:“隐瞒、欺骗和彻头彻尾的谎言一直是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特征”  美国对华认知战的又一案例最近曝光:中央情报局曾获特朗普政府授权,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发起“秘密活动”,散布关于中国政府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谎言,并向海外媒体提供针对中国的诽谤信息。为与中国争夺影响力,中情局还对东南亚、非洲和南太平洋地区发起秘密的舆论干预行动。  美国佐治亚大学名誉教授洛克·约翰逊表示,此类秘密行动旨在帮助美国对其他地区“植入想法”,这套做法在冷战期间很普遍,当时中情局每天散发近百篇文章,以破坏对方阵营的稳定。  美国对华大规模造谣抹黑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后期的“黄祸论”。彼时,大量华人劳工被骗到美国挖矿修路,吃苦耐劳的华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很有竞争力,因此遭到一些美国人敌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针对华人族群的恶意中伤,“黄祸论”一时甚嚣尘上,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由此出台。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不遗余力打压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中包括利用认知层面的手段。“在中国内外培植反共分子”“降低中国的军事、政治声望影响,挑起北京和莫斯科的分歧,培育中国内部的裂痕”……美国在1951年5月的国家安全委员会48/4号文件中这样叙述对中国实施心理战的目的。  近年来,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美国的对华心理战、宣传战逐渐向更加成体系的认知战方向演变,形成由美国国务院主导,国防部与情报部门协同,社交媒体、智库及非政府组织一体联动,借助“五眼联盟”、北约等机制与盟友互通情报的全方位对华认知战体系,造谣诽谤无所不用其极。  这是3月14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拍摄的北约总部一角。新华社记者 赵丁喆 摄  以美国围绕新疆大做所谓“人权问题”文章为例,美国政府支持智库、非政府组织持续炮制所谓涉疆“研究报告”;以惯于造谣著称的美国国际媒体署管理的新闻机构用几十种语言制作有关新疆“强迫劳动”的虚假新闻,协调盟国媒体机构转载推送;利用互联网媒体大肆传播涉疆虚假信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报告曾披露涉疆谎言如何在社交媒体上传播:设立虚假账号,用人工智能生成照片当头像,冒充“独立”新闻机构的虚假媒体组织,许多虚假账号发布相同内容,再制造热门标签引发话题讨论。  这再次印证了美利坚大学教授戈登·亚当斯的那句话:“隐瞒、欺骗和彻头彻尾的谎言一直是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特征。”  套路:“我们撒谎、我们欺骗、我们偷窃”  谎言是美国对华认知战的内核。  2019年4月,曾任中情局局长的美国时任国务卿迈克·蓬佩奥在一次讲话中“交底”:“我们撒谎,我们欺骗,我们偷窃。我们关于这些有一整套训练课程!”  最常见的一招便是歪曲事实、误导舆论。近年来美方针对中国编造了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以及“一带一路”上的“债务陷阱”等谎言。大体流程是,一些所谓智库先选择性使用或歪曲捏造数据和案例,诬蔑中国在发展中世界制造“债务陷阱”,一些美国政客就以此为论据说事,而美西方媒体全盘接受,大肆炒作。  2023年12月5日,中国企业承建的拉伊铁路货运列车行驶在尼日利亚奥贡州。新华社发(兰元洪摄)  事实上,西方资本才是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债主。当前非洲的整体外债中,多边金融机构和以西方金融机构为主的商业债权人所持债务占比近四分之三。英国非政府组织“债务正义”政策部门负责人蒂姆·琼斯说:“西方领导人将非洲债务问题归咎于中国,这是在转移注意力。他们国家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和石油交易商负有更大责任,而七国集团视而不见。”  在经济发展领域,美国近年来常用套路是“捧杀”和“棒杀”轮番上阵。比如,最近有美国媒体声称,“中国冲击”再次席卷世界,中国廉价商品带来的反通胀效应正在显现,但可能击垮他国的新兴产业。这样的报道本质是挑动世界其他国家“去中国化”。再比如,一些美国政客企图将中国认定为“发达国家”,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去年6月就通过了所谓“结束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法案”,也是要挑拨离间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关系。印度地缘政治专家坎坦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美国想借此阻碍中国的发展,因为他们想延续二战后的“美国世纪”。  在双边关系问题上,美国经常搞“责任转移”。美方动辄把“负责任管理美中关系”“负责任竞争”挂在嘴边,潜台词就是指责中国“不负责任”。然而,美国单方面发起对华贸易战,以非法制裁的手段打压中国科技企业,其种种行为充分暴露了谁才是不负责任的一方。美国外交关系学会高级研究员斯图尔特·帕特里克曾撰文说:“美国已成为不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走上这条路,美国便失去了道德高地。”  在国际上挑动阵营对抗,是美国最熟悉的老套路。所谓“民主对抗威权”的虚假叙事本质上就是以意识形态划线。埃及政治学者穆罕默德·阿提夫·马哈利夫在所谓第三届“民主峰会”举行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美国实际上将推行所谓“民主”作为干涉他国内政、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美国的目的是通过炒作“民主”议题来对抗中国。  探根:“这与资本主义所处的状态有关,危机不断、社会矛盾激化”  19世纪西方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指出,任何战争都是通过“物质上的流血”和“精神上的破坏”两种方式进行的,精神层面的征服是战争的终极目标。  从冷战时期在世界各地收买媒体从业人员的“知更鸟计划”,到制定针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全面舆论战方案;从20世纪90年代炮制“育婴箱事件”煽动反伊拉克情绪,到2003年以一管白色粉末为“证据”发动伊拉克战争……美国一次次制造谎言、操纵认知,在世界各地煽动冲突和战争,目的都是为自身霸权利益服务。   美国如今大搞对华认知战,就是为了遏制打压中国,维护自身的霸权强权。美国不断给中国贴上“违反人权者”“恃强凌弱者”等负面标签,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胁迫其他国家选边站对,都是为这一目的服务。  事实上,对于美国发动认知战的真实意图,国际人士看得越来越清楚。    这是2003年3月31日,在伊拉克纳杰夫附近的战俘营内,一名头被面罩蒙住的伊拉克男子在安慰自己4岁的儿子。新华社发  在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看来,一些美国政客关于中国人权问题的言论“都是由阴谋论”构成,“缺乏基于事实的分析”。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前民主公平国际秩序问题独立专家德扎亚斯说,从来没有看到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制造和散播关于中国新疆的虚假信息时提供任何证据,“这些随意指控中国的人却对正在加沙发生的事默不作声”。  近来,美方持续唱衰中国经济,这是美国认知战的一部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邮报》网站刊文指出,唱衰中国经济,声称中国经济是“定时炸弹”充分暴露美国的傲慢。美国目前政治极化、好战好斗,正岌岌可危地坐在自己制造的“定时炸弹”上。对美国而言,真正的“定时炸弹”不是国外对手,而是因为美国政客的短视、傲慢而始终难以解决的国内困境。  美国为何习惯于以既傲慢又焦虑的扭曲心态看待中国?德国《青年世界报》总编辑阿诺尔德·舍尔策尔给出的答案是:“这与资本主义所处的状态有关,危机不断、社会矛盾激化。而美西方却把这种困境视为‘民主’与‘专制’国家之间的斗争,这是一种怪异的扭曲。”  “2024年美洲乃至全球局势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美国国内局势走向。华盛顿曾多次表现出依靠把注意力转移到外部战线来解决内部问题的倾向。眼下,华盛顿采取这种举动的危险同样巨大。”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网站日前刊文指出。  觉醒:“告诉您中国是敌人的人才是您的敌人”  美国有句名言: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或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认知战并非万能,谎言重复一万遍还是谎言。  旅居中国二十余载的法国学者洛朗·米舍隆(中文名罗弘)近年来越发困惑:为什么美西方宣传中的中国与他多年来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有那么大出入?罗弘明显感觉到,越来越多西方民众想要真正地了解中国。这就是他在去年出版新作《理解中国与西方的关系》的初衷。  2024年1月1日在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拍摄的海南自贸港集装箱航运枢纽——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蒲晓旭摄  如今,有许多像罗弘这样的国际有识之士,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向世界介绍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2023年4月,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去了北京、杭州、重庆、义乌、沈阳,中国的发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国际人权和社会发展协会拉丁美洲人权事务顾问戴维·洛佩斯日前在瑞士日内瓦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就,走出了自己的人权发展道路,中国是西方恶意炮制的人权谎言的受害者,“在全球拥有那么多军事基地的国家并不是中国”。  英国政治评论员卡洛斯·马丁内斯在其著作《东方依然红:21世纪的中国社会主义》中,以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了中国的发展成就。书中不仅列举大量关于中国的事实与数据,包括中国的人均寿命、识字率等,还详细介绍中国的脱贫计划,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量子计算、太空探索和纳米技术等领域的发展情况等。马丁内斯表示,希望通过分享关于中国的真实信息来对冲美国的虚假宣传。  杰里·格雷曾在澳大利亚一家跨国安全公司担任总经理长达17年之久,他在中国旅居工作学习近20年。去年9月,他发表一封给英国外交大臣的公开信,在信中基于亲身经历列举中国的发展成就并总结道:“中国不是您的敌人,告诉您中国是敌人的人才是您的敌人。”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发布 专家:有利于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来源: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3月20日电 (记者孙博洋)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民法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利明认为,新颁布的《条例》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一部充满以人民为中心底色、全面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治化水平的行政法规。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牢固树立鲜明的为民导向。《条例》强调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明确了该法的基本宗旨和总体思路。《条例》从消费者权利和经营者义务、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以及争议解决规则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布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了“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的要求。  二是,充分反映人民的意愿呼声。《条例》直面广大消费者最关心的现实问题,规定了消费者个人信息、后悔权、生活安宁权等规则,完善了消费者权利体系。《条例》明确规定了直播营销、预付式消费等特定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则,并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殊消费群体予以适度倾斜保护。此外,《条例》在列举消费者权利的同时,也设置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兜底条款,以适应新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需要。  三是,健全完善为民服务举措。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私权的行使需要公权力的保障,《条例》规定了政府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要求有关行政部门加强对投诉、举报信息的分析应用,及时开展消费预警和风险提示,并要求有关行政部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协同配合和信息共享,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新期待。  四是,坚持依法保障人民权益。《条例》丰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条例》丰富了消费者协会的职能,引导消费者依法通过协商、调解、投诉、仲裁、诉讼等多种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鼓励经营者建立健全先行赔付、在线争议解决等制度,及时预防和解决消费争议。此外,《条例》重申诚实信用、权利不得滥用等原则,以妥当平衡权利冲突,化解矛盾纠纷。  王利明表示,“法与时转则治”。相信《条例》的颁行将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夯实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治根基,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