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

《那人那山那狗》是由霍建起执导,1999年上映。拍摄《那人那山那狗》时十分艰难,当时没有投资方对这部影片有兴趣,各方面经费都在节省,然而却没有影响这部电影的质量。在19届电影金鸡奖中,饰演父亲一角的滕汝骏获得最佳男主角奖,饰演儿子的刘烨获得最佳男配角奖。

《那人那山那狗》是以80年代的邮差为题材,讲述一个老邮递员即将退休,儿子接替工作,他带着儿子走了第一趟,共同相处了三天二夜的故事。全片风景非常秀美,完美的将中国的乡土风情展示的观众面前。在这部影片中,很多人看到的父子感情的升温,而我看到的却是三条宝贵的人生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不反驳,对一个人最起码的尊重

在影片的开端,儿子正在收拾送往各个地区的信件。父母在一旁各种叮嘱,生怕儿子会落下些什么。在临出门之时 ,父亲依然还是放心不下,最后带着常年陪他走邮路的狗,准备陪儿子走完第一次上班的第一程。

由于父亲长年在外奔走,父子之间交流很少。行走在山路上时,只有在必要时,父亲才会跟儿子说上几句话。儿子走在前面,父亲看到儿子不懂得避让迎面来的路人,便让着行人走时,身子要靠右,儿子连着示范了2遍。在他们行走至一段山路时,发现山脚下有车经过。儿子认为山下有车,可以找一找车子经过的规律,以后就没有必要翻山越岭走那么过多的山路。父亲在此时否定了儿子的想法,认为送信的路就该一步一个脚印的走。

海德格尔曾说,经验丰富的人,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影片中的父亲就是如此。在他心里,送信是需要踏踏实实走路的。却忘了,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把信送到对方手里才是核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看来,父亲觉得自己做这份工作很多年,经验丰富。他希望儿子能够听从他所有的意见,全然不顾儿子内心的想法,言语间,都是想要把自己总结出来的心得一股脑塞给儿子。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对的。却忘记了时代悄然发生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在之间发生改变。

我认为,有些经验,儿子确实可以借鉴父亲的。而有些想法,千万不能因为父亲的否定直接放弃。一路行走时,父亲不喜欢儿子听流行歌曲,也否定了儿子想要搭便车的想法。这是两代人的思想产生了代沟,父亲为人实在,无论何事都是低着头努力去做,风雨无阻地送信,不曾有半句怨言,因为也赢得山里人的尊重和喜爱。父亲对这份工作的认真态度,儿子可以借鉴,他的墨守陈规,却应该舍弃。

山路漫长,低着头一直走,内心难免会觉得苦闷无趣。如果在行走的路上,听着流行歌曲,心情自然会愉悦不少,精神也会好很多。这也说明,儿子懂得将无趣的生活变得有趣。当下有很多司机走长途时,也会打开音乐,打破一路的沉闷。如果儿子在以后送信的路上能搭上便车,减少长途行走中带来的疲惫,也不是不可取的。

在这里,儿子在面对父亲的否定时,并没有否定,当然也没有认同。完全体现了他对父亲的尊重。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一条。面对长辈的教导时,要明白对方是为了你好,对与不对你都要懂得尊重,如果长辈说的不对,不妨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千万不要用语言暴力,这样会彻底寒了亲人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不随便定义,是一个人最好的善良

送信的途中,父亲带着儿子,给失明的五婆送了一封无字的信,儿子颇为震撼,在父亲的示意,还是为这位五婆念了信。离开五婆家之后,儿子问父亲为什么要自己贴钱给五婆,觉得父亲这样的行为毫无意义。同时认为应该为五婆找到家人,定义五婆的晚辈是极其不孝顺的人。

父亲告诉儿子,不应该拆穿这个善意的谎言,或许五婆的孙子有什么难处,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不能轻易认为别人就是不孝。给五婆送信贴钱,是为了让五婆有个念想。听完父亲的说法,儿子陷入了沉思。脸上的神情可以看出来,他认同了父亲的做法,由内心了对父亲产生了敬意。

郭德纲在一次节目中曾说过: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一定要大度的人,这种人你要离他远一点,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

影片中的父亲便是一个不会随便为别人做决定的人。同时也用自己的行动,给儿子的人生上了一课,让儿子懂得对别人的理解有多重要。

很多人,在面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时,都喜欢凭着自己的主观去定义。比如,在《搜索》这部电影中,很多人就凭着自己主观的认知,对叶蓝秋定义。最终导致叶蓝秋自杀。事后才知道叶蓝秋身患癌症,大部人内心都陷入了忏悔当中。可惜事后的忏悔没有丝毫意义。如果她们不图自己的口舌之恰似,少一句随便定义的话,也不让一个人放弃生的想法。

故而,在而对一些自己不了解的事情,自己能够帮忙就帮忙,不能妄图去为别人做任何决定。有时候,你胡乱的定义,毁掉的是一个人对未来的希望。生而为人,保持内心的善良是最好的处世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沟通,是消除成见最好的方式。

在父亲的眼里,儿子还没有长大,很多事情都没有经验,对未来,儿子有着很多让他不放心的地方。一路上将儿子介绍这条乡邮路上的每一个人,希望这些人能够看在自己工作多年的份上,给予儿子一些宽容与帮助。

谁知道,在返程的最后一天,父亲才发现,自己的儿子其实早已经长大,在他为儿子安排一切的时候,儿子也早就为他在家里安排好了一切,叮嘱他不要下水,家里的农活也提前请了人。父亲在感动之余,也放心的将邮差这件事情交给了儿子。

戴尔·卡耐基曾说: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会出现交际的障碍,就是因为他们不懂的忘记一个重要的原则:让他人感到自己重要。

影片中的父亲与儿子也是这样。儿子渴望父亲的陪伴,父亲渴望儿子的亲近,却因为彼此不懂得沟通,产生了对方不重视自己的错觉。

我们对亲人的误解,是因为看到了表面一切,给了自己错误的信息,没有及时沟通,导致成见越来越深。父母与子女之间尤其是这样。很多父母因为孩子不听话,二话不说就是一顿暴打。这非但不能让孩子改正,还会让彼此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恶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当我们与亲人之间,有了某些成见时,不妨坐下来好好沟通。有生之年,千万不要因为误会产生的成见,让自己最亲的人有疏离感。这种疏离感,会让两个人都十分冷漠。《那人那山那狗》给我们的3条人生经验,看似平平无奇,当我们刻在心里,用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却可以让我们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