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您带来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麻烦您在阅读此文前,点击"关注"互动!您的"点赞、关注"是对小编莫大的支持,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他,7岁自学微积分,8岁高考760分;14岁读大学,17岁读博士;24岁成为加利福尼亚大学史上最年轻的教授,31岁荣获菲尔兹奖。
每一个看似不可能,共同造就了智商远超爱因斯坦的陶哲轩。
如此“神童”,无论放在哪个岗位都是一件“秘密武器”。
然而令谁也没有想到,陶哲轩转身却投奔了美国!
做出此等选择的背后究竟是崇洋媚外?还是另有隐情呢?
神童诞生
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这句话用在陶哲轩的身上,简直再也合适不过了。换而言之,想要成功既需要天赋更需要努力。
陶哲轩的原生家庭,正是其中的1%。因为在他从刚出生开始,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陶哲轩的父母,都是香港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尤其是他的母亲,精通数学和物理两个专业。
毕业以后,陶母索性直接从事了数理方面的研究员工作。陶父则成为了一名医师,其收入在整个香港都数一数二。
为了发展更好的事业,小两口于1972年移民澳大利亚。
移民后的第三年,甜蜜小家迎来了一位新成员——陶哲轩。
刚开始的时候,小两口一直把儿子当成普通孩子看待。直到陶哲轩2岁那年,他们才忽然意识到问题的不一般。
原因非常简单,这个孩子实在太喜欢数学了。当其他同龄人还在牙牙学语时,陶哲轩就已经开始自学数数了。
见此状后,陶家夫妇又惊又喜。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母亲决定教陶哲轩口算和心算。不曾想这孩子竟一点就通,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
在母亲的引导下,陶哲轩又自学了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内容。而且每次做课后习题都是全对,没有任何失误。
意识到儿子的与众不同后,一个个有关神童的传说迸发在陶家夫妇脑海之中。
“或许我们也可以培养出一个史上最小的大学生,甚至博士。”
来不及犹豫,小两口立刻把三岁半的儿子送进了小学。
无奈陶哲轩除了在数学方面有些天赋以外,其他学科并没有格外突出。最重要的是,年幼的他非常不适应小学的社交环境。
每当陶家夫妇去接儿子放学时,陶哲轩都总是委屈个小脸。没有办法,小两口也只能把他重新送回幼儿园。
拔苗助长的典故,看来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话虽如此,但陶家夫妇对儿子的学习仍然没有掉以轻心。陶母甚至还专门辞去工作,一心一意做起了全职太太。
在母亲的陪伴下,陶哲轩顺利完成了幼儿园的所有课程并升入小学。短短一年,他就掌握了小学五年的所有数学知识。
闲来无事,陶哲轩就跑进家里的书房翻微积分。
要知道,这可是连大学生都头疼的一门学科。陶哲轩不仅轻松掌握,而且还出版了一本关于Basic程序计算完全数的书。
如此年幼却有如此成就,简直羡煞旁人。借着这个光环,陶哲轩在8岁那年顺利考入中学。同样在这一年,他参加了美国高考数学部分的测试。
成绩出来的那一刻,陶家夫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满分800分的考试陶哲轩居然考了760分。种种迹象表明,这孩子就是一个“神童”。
为了证实这个大胆的猜测,陶家夫妇还专门带儿子去做了一次智商测试。
尽管早已预料到结果,可当这个数字出现在眼前时,众人还是不免大吃一惊—230。
听到这里,不了解的人也许并不觉得有什么。
殊不知,著名发明家爱因斯坦的智商测试才只有160。
得知此事后,就连当地研究天才儿童的格罗斯教授都大胆提议道。“陶哲轩完全有能力在12岁之前读完大学,刷新澳洲记录。”
不过很遗憾,陶家夫妇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与其让孩子背着神童的包袱负重前行,倒不如做个快乐的普通人。父母的格局,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天花板,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苦乐交织
初中三年,陶哲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身为年龄最小的考生,他每次进入考场都会成为众人的焦点。
当然,天才的成长之路也不尽是一帆风顺。
起初的两次竞赛,陶哲轩分别获得了铜牌和银牌。对于普通孩子来说,这个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但陶哲轩不是普通人,他对自己的要求远不止于此。
天赋加努力,陶哲轩终于在第三次竞赛中获得了金牌。
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也因此成为世界上获得奥数金牌最年轻的选手。
即便时至今日,仍然没人打破该记录。
由此不难看出,陶哲轩的实力确实不容小觑。“按部就班”这么久,14岁的他终于迈进了大学的校园。
而且一出手就是王炸:弗林德斯大学。
人们总说,大学生活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但是陶哲轩的本科生涯,仅仅维持两年就拉下了帷幕。
拿到理科荣誉学士后,他又继续攻读本校硕士。
说起来简直不可置信,陶哲轩短短一年就完成了硕士所有课程。
为了在数学世界有更高的追求,他继续把目光放在了考博上。
就在陶哲轩不知道选择哪所大学时,儿时结识的数学家埃尔德主动为其向普林斯顿大学写了一封亲笔推荐信。
也是在这里,向来顺风顺水的他第一次出现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自从进入普林斯顿大学以后,陶哲轩身边最不缺的就是天才。
其实这也没什么好意外的,毕竟是全美排名第一的学校。
基于这样的环境下学习,陶哲轩的锋芒逐渐被掩盖了过去。更何况做科研不比考奥数,有些事情并不是只靠聪明就能轻松应对。
忽然从神坛跌落,即便是普通人恐怕也难以接受。
更何况还是数项光环加身的陶哲轩,这种痛苦更是非常人之所及。
消沉的那段时间,他还染上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打游戏。
最沉迷的时候,陶哲轩甚至打个几天几夜不睡觉都是常有的事。
不过很快,他就开始迷途知返。
原因非常简单,陶哲轩的智商实在太高了。无论玩哪种游戏,都可以轻松过关。没有一点挑战性,谁又愿意继续呢?
除此以外,陶哲轩愿意回头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因为游戏,他差点挂掉决定是否可以继续进行博士学业的候选人考试。
如此打击瞬间击中了陶哲轩的灵魂,自己不能再这样破罐子破摔下去了。既然天赋不能显山露水,那就在努力上拉开差距。
紧接着,陶哲轩便开始在多个数学方向开拓探索。
信息与计算、金融与控制、概率与统计,一次又一次的成长让他更加深刻感受数学之美。
功夫不负有心人,陶哲轩终于再次站在了学术的巅峰。
“格林-陶定理”“埃尔德什差异”、麦克阿瑟基金天才奖、菲尔兹奖······
诸多奖项叠加在一起,陶哲轩至少领取了300万美元奖金。
收到钱以后,他几乎想都没想便将其全部捐给了培养新一代青年人才的基金会。把机会留给更多有可能的年轻人,是陶哲轩唯一的理由。
人生赢家
24岁那年,陶哲轩继神童以后又解锁了一个新身份。加利福尼亚大学终身教授,而且还是该校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一位教授。
得知此事后,学校里的学生既紧张又兴奋。
他们非常好奇,一个年龄与自己相仿的老师上课会是什么样子。
人们常说,天才是孤独的。
陶哲轩年纪轻轻便获此殊荣,教学上一定非常无聊吧。但是很遗憾,陶老师让他们“失望”了。陶哲轩的课堂非但没有半分枯燥,而且还格外有趣。
或许这就是热爱吧,教学在他眼中更像是一种兴趣分享。
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出最难的题,这就是数学家最大的快乐。
大概是年龄相仿的缘故,陶哲轩经常把学生们当成朋友一样看待。除了数学以外,他们还会聚在一起聊聊游戏或者生活。
相熟之后,也经常会有学生追问陶哲轩的隐私问题。
“老师,您这么优秀,追您的女孩子一定很多吧?”话音未落,陶哲轩的脸就瞬间红了一大片。
尽管很不好意思,他还是如实相告道:“我还没谈过恋爱呢!”
每当听到此处,热心的学生们都会争先恐后为陶哲轩介绍女朋友。
只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这位数学天才,在恋爱上却宛如“白痴”一样。
久而久之,陶哲轩也不再执着寻找对象。
正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对的人,早晚会出现。
只是陶哲轩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一天竟来的如此之快。这个女孩就是他的学生,一名来自韩国的留学生劳拉。
起初,劳拉对陶哲轩的感情也只是单纯的崇拜。毕竟身边有一位天才,谁都想多看两眼。
所以每次下课后,劳拉都会去请教陶哲轩很多数学问题。哪怕只是静静地站在旁边看老师解题,她的心中也会格外满足。
久而久之,陶哲轩也注意到了这个漂亮又开朗的女孩。
两情相悦大概是这世上最美好的事吧,两位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为了与优秀的男友靠近,劳拉在读博期间格外上进。
好在上天也没有辜负这个努力的女孩,毕业不久她便进入美国航天总署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这一次,劳拉和陶哲轩是真正的门当户对。
在亲朋好友的见证和祝福下,二位顺利走上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不久,小两口就迎来了一儿一女。
别看陶哲轩在学校里是一位数学天才,但回到家里却是一位温柔的丈夫和父亲。
无论工作多么忙碌,他总会挤出时间陪伴妻儿。
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这大概就是人生最美好的模样吧。
2009年12月,陶哲轩第一次回到中国。不是为了定居,更不是为了做科研,而是参加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的评审工作。
简而言之,就是为中国选拔优秀的数学人才。
评审过程中,陶哲轩还自愿地为学生们讲起了课。尽管返程匆忙,他还是耐心地回答了学生们提出的所有数学问题。
除了教授的身份以外,陶哲轩也是白宫人工智能工作组的一员。
他平日里做得最多的,就是为美国的AI技术以及情报系统提供技术方面的咨询。
这个世界从不缺少聪明的孩子,也不缺少天才。
真正缺少的,是能够好好利用自己的天赋且永不放弃努力的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