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桐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发布最新的5月CPI数据低于市场之前的预期,不少人认为这次美国通胀在政府的干预下有所受控了。实则不然,虽然CPI增幅下降,但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和能源价格的大幅下降,剔除掉这些影响后的核心CPI,说明美国的通胀其实并没有真正受控,加上近期多国都在纷纷宣布“厄尔尼诺”现象正在发生,参考历史,“厄尔尼诺”会令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可能令美国打击通胀之路并不平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6月13日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美国5月CPI同比上升4%,连续第11次下降,为2021年3月以来最小同比涨幅,预期4.1%,前值4.9%;而能源价格环比下降3.6%,同比下降11.7%,其中燃油价格环比下降7.7%,同比下降37%,天然气环比下降5.65%,同比下降了19.7%。但再细看数据,其中食品价格经过季度调整后,环比上涨0.2%,同比增幅更达到了6.7%,另外家禽食品同比上涨5.8%,外出的食品同比上升8.3%,说明美国民众的生活消费并不低。

当然,如果单表面去看这次的CPI数据,正常情况美国国债收益率应该持平或者下跌。但13日的CPI数据公布之后,美国国债收益率不仅没有跌,两年期的国债收益率当日更涨了1.81%,甚至3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都涨了1%。这只能说明一点,这次CPI的面子不错,因为主要是能源价格下滑的贡献,但里子其实并不行,食品方面的CPI甚至涨幅不少。

而近期英国、美国、中国等多个国家气象局相继公布,“厄尔尼诺”现象即将或正在发生,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域水温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气候现象,通常会持续9到12个月,一般会导致全球多个地区带来更多高温、干旱或强降雨等相关的各种极端天气,会推高全球的通货膨胀

根据上个月《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干旱不仅让非燃料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因为水电站的发电量降低,也会导致煤炭和原油的价格走高。同时还将摧毁农业生产和制造业,对农业的影响尤为严重。比如说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的棕榈油和大米产量将面临厄尔尼诺带来的干旱威胁;盛产小麦的澳大利亚产量也会因为干旱大幅下降,由于这些产粮大国受干旱影响,到时全球粮食的产量减少,一定会推高食品的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对于已经处于高通胀的欧美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噩耗,所以大家不要被这次美国表面的CPI数据所蒙蔽了。但对中国而言的好消息是,美国滞涨的机会越高,拜登就越有压力与中国缓和紧张的关系,以期中国能协助他刺激经济和控制通胀。且看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即将的访华之旅,能否为两国关系吹暖风。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