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芡荷斋书录33.古代汉语(王力)1

1)

考上中师,很是自负,又很是不甘。八十年代初,考中师非常难,我们那一届是全县前二十多名。不甘是眼看着比自己成绩差的同学上高中去了,三年后人家有可能上大学的,而自己只能回家乡教书了,又只是一个中师文凭。

不服气。但家境不好,高中太费钱;大学也不好考,那时还没有扩招改革;中师待遇又这么高。

不甘,总是有的。我就想:最起码学习上不能被初中老同学反超吧。于是,中师二年级我就开始自学一些大学课程。班里很多同学可能也有类似想法,纷纷找大学书来读。大多是找中文系的大学教材,容易;也有两个自学法律,天天看《法学基础理论》;还有一个蠡县的女生,最是厉害,天天抱着一本《高等数学》,求导,微分、积分,作业一写就是一大本,拿给我们那个民办转正的数学老师,求他批改,可把他给愁的呀。

我先看黄伯荣、廖旭东的《现代汉语》,我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底子好。小学语文老师原来是代课的,正在自学,准备考县进修师范,所以就拿他自学的语文基础知识给我们这些五年级的小学生讲,还把书后练习当我们的作业。什么汉字变迁,篆书、隶书、楷书;什么实词虚词,名动形容数量带代,副介连助叹拟声,还有主谓宾定状补,用符号划分句子成分等等。这些教师进修的东西,小学我就灌了一肚子。初中语文老师更厉害,科班出身,学识极高,语文基础更扎实,学的东西后来才知道已经接近大学《现代汉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现代汉语》学得很顺。就又读游国恩等人的《中国文学史》,四大本。钻进去就出不来。

一次期中考,出了一篇课外的文言文阅读,记得是“叶公好龙”,好像出自《淮南子》,好几道题不怎么会。那时很少考课外文言阅读的,都是考课本学过的。我语文成绩一直很好,但那次大败亏输。叶公好龙成语我是知道的,可没读过原文。没学过的古文就不会?我很受打击。一个老乡,老家寨南,同一届的同学,就说:读读《古代汉语》,我正看。

我加底细了。终于还是买到一套。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85年3月第2版第14次印刷,全四册。

这套书,成了我学习的一个转折点。

这之前,我的规划很浪漫,学习文学,将来搞创作,争取当作家。1980年代,哪个求学青年没有一个作家梦呢?但这之后,我就开始专注于做学问了。读古书,读古书,读进去,一发不可收了。终于只是一个老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