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邦物流(即现在的某邦快递),曾是中国最大的民营零担物流,业界的标杆,零担物流的领导者和革新者,治理上一度号称物流界的“黄埔军校”。就是这么牛的一家企业,在2018年上市后(国内首家在A股上市的民营物流企业),便从顶峰一路向下,最终落得卖身某东的结局--国内许多企业,上市是走下坡路的开始。

该公司创业之初到进展期,大约是2000年至2015年之间,公司飞速进展,朝气蓬勃,锐意进取,治理及文化不断创新,建立起业界无人能及的完善组织架构、流程,和人才培养体系,全公司上下,精、气、神饱满,在国内开疆拓土,罕逢对手。

但自2015年后,借电商东风,物流业成为国内蓝海,一时资本大举进入,群雄并起。该公司开始受到各方压力,加上大企业病慢慢形成,致使公司开始变质。到后来,公司出现了几大特点。

第一、先说叼人;该公司治理基础是以《华为基本法》为蓝本扩充的,一直很严。你很难在别处见到这样的场景:老板叼副总,副总叼总裁,总裁叼大总(总监),大总叼区长(高级),区长叼经理,经理叼员工。叼人无处不在,叼人者激荡壮烈,意犹未尽,挨叼者垂头丧气呆若木鸡。明明好好说话就能达目的的事,但一定要用叼的方式去加强威力,就像自吸汽车加涡轮增压一样。天天炮火连天,锋火遍地。

第二,是会议。文山会海,日日会议,事事会议,不分时刻场地会议,甚至用开会汇报作为驭下的重要惩戒手段。同时又流行起PPT,不管大小事,一切以PPT形式出现,明明几句话或一个Word就搞定的事,也要用PPT来汇报。公司职员一度沉迷研究此道,很多人靠华丽的PPT汇报一路飞升。另外,会议又与叼人文化紧密相联,一开会就叼人,会议有多长,叼人有多久。会议不止,叼声不息。

第四、任务指标层层加码。因为公司每天都有几个盘点前天和当天实时KPI数据会议,且要进行硬性排名,各层领导,为了KPI数据好看,不居人后(主要是为了不挨批),各级领导疯狂内卷,对每个指标任务不断加码,甚至到了荒唐的地步,比如派送率,公司制订每天指标是85%,但下边加码到98%甚至100%,如果碰上送不出的件,部门必须自己搞定,到最后,几乎所有的指标数据都大面积的造假。又比如营销数据,每个部门辖区内根本没那么多新客户可电话或上门拜访,但为了完成每天营销数据,只能天天重复给客户打电话,搞得客户烦厌无比,有些客户干脆说,你们不用过来了,你公司抽查时,我说你们拜访过了。类似数据造假,举不胜举,浪费海量的人力和时间。

第五、是审查文化。该公司设有独立的审计、巡视、甚至重案组,听上去就像司法机关,像锦衣卫一样每天四处巡查。也许外人觉得这样治理挺规范,但你不知道,该公司的基层治理者工作内容和经营一个小公司无异,公司不提供任何业务费用,治理者常自掏腰包倒贴工作需要。如果你经营过程中需变通,只要稍有不慎就违规,那怕为公司,查到你都百口难辩。该公司一度每天警告、处分、解顾、追缴钱款人员百几十人,甚至拘留职员。内部笑称“拿卖白菜的钱,操卖白粉的心”,职业风险极高。但公司好像从不反省,为何会有那么多违规违纪违法现象。

当然,公司可能有公司的难处,比如资金、现金流之类的核心问题,是外围职员无法知晓的。外围职员只能谈谈自已经历的,作为曾经的老职员,其实是很痛心惋惜的。笔者也曾试着反映问题,但公司太大,一切都显得尾大不掉,甚至老板发出的指示,到了下边执行,一切都会变异,所有人都被大环境裹挟,身不由己又回到上边所述的弊病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