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徽蚌埠行政执法局信息科科长职务虽然不高,但这两天火得一塌糊涂。我们不知道这位信息科长姓甚名谁,便根据核心热点称其为“抖腿科长”吧。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蚌埠决定在当地有名的龙湖公园办个音乐节,观众购票入场。但音乐节现场不远处有一座龙湖大桥,站在桥上就可以无需买票欣赏音乐。

为了防止届时有人不买票到桥上“非法”偷窥音乐节目,当地便在桥上占用人行道、盲道竖起了围挡,这样站在桥上就看不到节目了。

蚌埠行政执法局信息科“抖腿科长”便理所当然地承担起接待采访记者的重任。

作为信息科长,承担这样的任务自然是家常便饭,“抖腿科长”翘着二郎腿,神态自若、游刃有余地陷在沙发里,做好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姿势。

当记者问及占用道路修建围拦一事时,经验丰富的“抖腿科长”并没有贸然回答问题,而是谨慎地问“你们是哪家报社的”,当记者回答说是CCTV时,“抖腿科长”一下子紧张起来,翘着的二郎腿不停地抖动着,哼哈两句后迅速找到了思路,建议记者“多宣传好的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抖腿视频被CCTV播出之后,迅速引起了热议。有人指责他的抖腿动作不雅,有失官品;有人批评他顾左右而言他,避重就轻。

总之,大家普遍认为:“抖腿科长”该下课了。

照我看,“抖腿科长”不仅不该下课,还应该提拔,至少可以到蚌埠市宣传部去专门接待采访记者,将来再委以重任。

理由如下:

首先,“抖腿科长”为人谦虚谨慎。在不知道对方为CCTV记者时,他并没有摆出什么官威,而是满脸堆笑地聆听对方的问题,表现出良好的亲民形象;当他发现采访记者所问的问题是关乎负面事件时,既没有恼羞成怒、以威压人,也没有强词夺理、信口开河,而是避其锋芒,问对方是哪家新闻机构,一来化被动为主动,二来可以做到看菜吃饭、对症下药,确保不出什么乱子。

其次,“抖腿科长”心理素质过硬。有人批评他抖腿的动作太轻浮、不庄重,还有人认为他紧张得发抖,其实都错了。作为信息科负责人,虽然“抖腿科长”肯定接待过无数媒体记者,但那些都是来采访先进事迹、进行正面宣传的,而且通常都是本市媒体,不仅没有接待过CCTV,而且可能连省级记者都没有接触过。

所以,初次面对这么高级别的记者,而且对方是来报道负面消息的,心里紧张乃人之常情。“抖腿”动作就是出于掩饰内心紧张的不自觉的本能反应——他自己是意识不到的。

然后,“抖腿科长”并没有因为紧张而逃避,也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大脑因紧张而思维停滞。准确地说,抖腿动作帮助他缓解了紧张,保证了思维的敏捷。

这一系列的过程,都在霎那间完成,没有优秀的心理素质是不可能做到的。

再者,“抖腿科长”有超级的沟通能力。当发现对方“来者不善”时,他先是避其锋芒询问对方单位,将“你问我答”的被动局面扭转为“我问你答”的主动状态;对方亮明CCTV身份后,“抖腿科长”虽然心里有些小紧张但也没有进退失据,而是反问对方为啥不多报道一些好的事迹。

这个反问,学问太大了!一是委婉地承认占道建围栏是不好的事,二是抓住了媒体“宣传正能量”的使命,暗示对方不宜炒作这类负面消息,三是避免了直接回答的尴尬。

试问:有多少官员能有这样打硬仗的能力?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抖腿科长”有担当、敢面对。近年来,很多地方官员都出现了一种不好的风气,发生负面事件后喜欢撇责任甩锅,结果网友们不满意,把事情越闹越大,使得领导们十分被动。

“抖腿科长”心里很清楚,负面的就是负面的,再怎么洗也不可能洗成正能量,只会越描越黑,给领导难堪。

既然洗不了,不如自己装傻出丑,一个人扛下所有,挺身而出充当网友们批评的靶子,再由领导出面纠正。告诉众网友,领导是正确的,只不过自己办错事而已。

这样的同志不提拔,难道提拔那些把锅越甩越大、最后甩到领导头上的人?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十多年前的武安发改局的马科长,他在回答CCTV记者问题时,全程答非所问,实在挺不下去后央求记者“别问了、别问了”,成为全国网友嘲讽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科长虽然自己糗大了,但是扛下了所有,成功将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出丑上,迂回掩护了诸位领导。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马科长一定会下课。但事实是,几年之后,马科长成了马局长。

我相信,几年之后,“抖腿科长”也一定会转型成为不抖腿的局长,甚而成为部长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