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告标题

双孢蘑菇混合凝胶体系挤压式3D/4D打印研究

我国双孢蘑菇主要用作鲜食,精深加工产品较少,并且其含水率高、代谢旺盛,加工过程容易褐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有必要对双孢蘑菇加工工艺进行改良,拓展一种新的菇制品成型方式拓宽市场。3D打印技术正逐渐向食品领域发展,为健康个性化饮食提供了可能性。本研究以市售双孢蘑菇粉为原料,构建双孢蘑菇凝胶体系作为3D食品打印油墨,选择打印高度、打印速率、挤出速率以及层高值作为试验的影响因素,采用响应曲面法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在明确3D打印特性的基础上向双孢蘑菇凝胶中加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探究其作为吞咽困难饮食的可能性,在国际吞咽困难饮食标准行动委员会(International Dysphagia Diet Standardisation Initiative,IDDSI)框架下进行了吞咽困难饮食的分级表示,发现SPI的添加使打印油墨能够通过勺倾测试和叉滴测试。结合测试的结果,可以将其归类为5级细馅型湿润食品;SPI的加入降低了水的流动性,促进了氢键的形成,显著提高了打印油墨的机械强度和粘结性。在3D食品打印的基础上构建4D打印场景,开发包埋姜黄素或γ-十二内酯微胶囊的双孢蘑菇凝胶体系混合,以微波加热为诱导条件,利用微胶囊的热控释性能形成4D打印变色或变风味效果。本研究以双孢蘑菇凝胶体系为原料,明确了3D打印特性;在3D打印的基础上构建了4D变色、变风味打印场景,对于拓宽菇制品加工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专家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屠康 教授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1998年于比利时鲁汶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9.1-2000.12日本爱媛大学农学部特别研究员。2001年起受聘教授,工作于南京农业大学。主要从事农畜产品检测、贮藏与加工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等。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863”项目、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农业行业公益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农业支撑项目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和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先后赴美国、澳大利亚高访。发表中文论文二百多篇,SCI收录论文一百多篇。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成果二等奖(2021)、教育部发明二等奖(2020)、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得食品工业协会科技奖特等奖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4)等。

已发布专家报告

实习编辑: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杨丽曼;责编:张睿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品科学》编辑部拟定于 2023年8月4-5日在 中国江苏 南京举办“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为期两天。欢迎您参加此次培训班。

长按或微信扫码了解详情报名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基础理论,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研发具有营养和保健功能的食品,推动食品科学研究的进步,带动食品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好地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在成功召开前十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和四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及二十余次食品专题研讨会的基础上,将与国际谷物科技协会(ICC)、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东南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徐州工程学院、昆明理工大学于 2023年8月6-8日在 中国江苏南京共同举办“第十一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