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今中外,如厕而死之人,晋景公算是最出名的了。

《左传》记载,晋景公得了重病,并在病榻之上做了噩梦,梦醒后,他找来巫师解梦,巫师竟然微言大义,称晋景公吃不上明年的新麦子了。

晋景公自认虽然不如乃祖晋文公,但内部扫灭赵氏一族,外部伐楚征齐定郑,也可谓英雄一世,岂能活不到明年!于是他非常生气,但名医同样表示,晋景公已然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不过,晋景公还是努力坚持到了第二年的新麦子收获,于是他派人呈上麦饭,叫来巫师,将麦饭展示给巫师后便将其杀头。

晋景公正要开吃新麦,突然肚痛,于是他便"如厕,陷而卒。"终究是没有吃上新麦做的饭。

左传》里”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涨,如厕,陷而卒,殉“,说的就是这段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晋景公的死法是不是很窝囊,其轻重如何呢?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评价刺客义士:自曹沫至荆轲5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司马迁评价李广:“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最为典型的是司马迁评价的不死意义,也就是要死得其所。重于泰山的都是倜傥非常之人,如周文王,如孔子,如屈原,如左丘明,如孙膑,如吕不韦,如韩非

司马迁自评本人,之所以能忍受耻辱,苟且偷生,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房里却不反抗,是因为心愿尚未完全实现,就平平庸庸的死去,导致文采不能在后世显露而感到遗憾。

当然,众所皆知,他的心愿就是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而对司马迁的生死观理解最为现代的,是毛泽东。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文中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这就是毛泽东的水平。

重于泰山与轻于鸿毛之外的第三种死法,大概就是晋景公吧,心理阴暗,死前杀人,窝窝囊囊的死法;或者如司马迁所说,当一个人心愿尚未完全实现,就平平庸庸的死去,徒留遗憾的死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命中有不能承受之重,也有不能承受之轻。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倜傥非常之君子,心怀家国之烈士,不能承受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之轻;而狗苟蝇营之小人,见利忘义之叛徒,也断不能承受为人民利益而死之重。

按毛泽东的经典诠释,那第三种死法,就是既没有为人民利益而死,也没有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那这种死法,就处在泰山之重与鸿毛之轻中间了。

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说道:“壮烈的毁灭,虽死犹生,失败中会产生攀登无限高峰的意志。因为只有雄心壮志才会点燃起火热的心,去做那些获得成就和轻易成功极为偶然的事。一个人在同不可战胜的占绝对优势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一位文豪只是有时候会创作出千古流传的伟大悲剧,而生活所创作的千古流传的伟大悲剧却多至千万倍呢。”

虽死犹生,不就是比泰山还重的死法吗?

苏格拉底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自己此生的使命。”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

在死亡的门前,我们要思量的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它的重要性。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毛泽东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平凡如张思德,也达到了太史公的境界,死得其所,死得重于泰山。

在重于泰山与轻于鸿毛之外的第三种死法,是不是更加明晰了?

有生之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多做对人民和国家有意义的好事吧。

再回到原点,晋景公是否有如厕之憾,巫师是否有千年之问呢?

巫师将要被杀了,他面对今年的新麦子,对晋景公说:“您现在只能吃到今年的新麦子,还是吃不到明年的新麦子,相信我的话吧!”

巫者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的大师啊,他可能也问了:“今天你能看见明天的太阳吗?”“那你相信明天会有太阳吗?”

如厕之时的晋景公,想大了头,应该是留下永恒遗憾了吧。

人永远不可能在今年吃到明年的新麦子,正如同永远不会在今天看到明天的新太阳。

但是,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虽然目前不可能在今天看到明天的太阳(未来有待时光机的发明吧),人们对明日阳光的追求,如同神话中的夸父逐日,世代不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