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68年,刚在玉泉山开完会,一天一夜未休息的毛主席,于清晨正返回中南海的途中,问警卫员王宇清:“现在到了哪里?”

王宇清看了看车窗外,说:“已经到西郊机场附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点点头,目光看向了车窗外整齐排列的飞机……

王宇清第一次见毛主席

1949年,参加过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的王宇清被调到了中社部。与他一起来的还有几个同志,他们这几人的主要任务,就是“扫雷”。

几个月后的一天,王宇清身上背着一个沉重的苏制扫雷器,在双清别墅执行安全检查任务。

忽然,他被身后一个男子叫住了。王宇清回头一看,惊喜的发现是毛主席。后来,他回忆当时的心情:

“我的心里似乎有十五只兔子在抓挠,说不出是兴奋,还是惶恐。”

毛主席走过来,问他在干什么?王宇清回答:“我是做保卫工作的,在扫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微笑着点了点头,伸出手,问他叫什么?王宇清赶紧伸过手去,说出了自己的名字。

毛主席走后,王宇清还没缓过神来,仍直愣愣地站在原地。晚上回去后,他甚至激动地睡不着觉。

初次相见,毛主席身着的旧衣服,以及面带笑容,给王宇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9年8月,王宇清被调到了中南海中央警卫处,负责毛主席活动场所的工作。

那时候,为了缓解工作的压力,中央首长们会跳舞放松身心。毛主席偶尔也会参加。

王宇清知晓毛主席喜欢听戏,于是,在舞会中间,王宇清就插播一些戏曲唱片。

有一次,舞会结束后,当毛主席知道是王宇清这样安排的,就让人把他叫了过去。毛主席问他是什么地方的人?

王宇清说是河北蓟县人。

毛主席说,北京在古时候叫蓟城。现在蓟县离北京不远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宇清回答:90公里。

随后,毛主席又同王宇清讲了好多关于蓟县的历史故事。王宇清听后,不禁感慨毛主席的学识是多么地渊博!

不久后,汪东兴找王宇清谈话,说毛主席同意,让他调到主席身边,担任警卫员。

60年代后,王宇清升任毛主席的警卫科长。尽管那时实行“精兵简政”政策,但王宇清不仅留了下来,还升了官。

毛主席让王宇清问问能不能进西郊机场

王宇清与毛主席接触的时间久了,发现了主席的几个生活习惯。

一、毛主席多在白天睡觉,夜晚办公。

进城之后,毛主席总是把夜间批示的文件,交给人家白天去办。老人家常说:“我一个人改变了习惯,可以换来别人工作的方便,挺好嘛!”

二、毛主席精力充沛,从不分上下班,节假日也不休息。

为了让毛主席有个好的睡眠环境,王宇清等警卫们想尽了一起办法:维持好周围的安静,调试好屋内地温度等等。可是,到时候毛主席该睡不着,还是睡不着。

对此,毛主席说,我心里有事,睡不着啊!

三、毛主席喜欢吃粗米和普通肉菜。平常,毛主席每天两餐或三餐,有时加一餐小吃。

毛主席对饭菜要求不高,只对胃口就行。

四、毛主席对住房要求“四不要”。

毛主席进城后,先后住了三个地方,分别是香山双清别墅、中南海菊香书屋、中南海游泳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三个住处,建筑时间都很长了。特别是前两个,都是解放以前的老式房子。对于住房,毛主席要求“四不要”:不要华丽的装饰;不要豪华的设备;不要高级的被褥;不要摆设鲜花。

五、毛主席嗜书如命。

毛主席的生活,唯一的“奢侈”,那就是满屋子的书。毛主席的书,伸手可及。

除了家里有书外,主席出行也会带书。他让人制作了一个木箱子,里面放文件和书籍,走到哪里带到哪里。

六、毛主席的日常活动没有日程表。

为了适应毛主席的需要,保证安全,王宇清常常不敢有丝毫松懈,必须做到有事马上办,随叫随到,说走就走。

1968年的一天,毛主席途中路过西郊机场,毛主席想去看看机场的同志们。

突然的决定,让王宇清感到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是,主席的吩咐,必须照办。于是,他立即告诉司机张正吉,让他把车开向西郊机场。

当车子驶入机场门口时,毛主席让王宇清先下去,问问人家叫不叫进去?

王宇清心想,毛主席来了,还不让进?虽说西郊机场是军用机场,要经过允许才能进。可是,毛主席进,还用得着联系吗?

但转念一想,毛主席经常教育他,出门办事,要尊重地方。

当王宇清和机场的负责人说了情况后,开始他们还不相信,呆呆了半天。后来,全体人员都沸腾了,负责人喊着:“快请毛主席进来!”

很快,毛主席便被激动地人群簇拥着走进了飞机场。

王宇清陪毛主席重上井冈山

1965年5月,王宇清陪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在茶陵县和吉安市发生的小事让他记忆深刻。

从长沙出发前,汪东兴就给王宇清等人传达了一个毛主席的指示,说“一切从简”。

吃的用的就地取材,有间茅屋就能睡觉。生活必需品自己带,不给地方找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茶陵县宿营时,按照毛主席的意思,没有事先通知县里。当夜,毛主席就住在县委驻地临时腾出的一间办公室。

王宇清等人快速地把房间收拾了一下,支棱起一张木床,又找来几张椅子,毛主席就在此入睡了。

相比于招待所,这个临时住处的条件真心简陋。不过,毛主席却休息地很好。

从井冈山下来,途径吉安市。为了欢迎毛主席的到来,吉安市政府把毛主席的住房布置地非常讲究。

结果,王宇清等人将屋里的布置都换了,按照主席的习惯,用上了木板床,旧铺盖。

这时,招待所的干部和服务员都大为不解,他们一个劲儿地询问王宇清:“这样能行吗?”

王宇清只好给他们解释,说毛主席总是这样,在家和在外面都一样。

果然,毛主席办事回来后,看到简朴的住处,满意地笑了。王宇清后来回忆说,有个服务员再次见到他之后,无比佩服地说:“毛主席真是了不起啊!”

为了避免兴师动众的迎送,毛主席外出视察,经常把办公室和卧室设在火车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年春天,毛主席在长沙。当时他患了感冒,还坚持每天批阅文件。这样一来,他的睡眠就得不到保障。让王宇清他们心急的是,主席住的专列附近,一支空军部队正在搞飞行训练,飞机的轰隆声响个不停。

出于对毛主席健康着想,王宇清就打算去找当地负责同志,让军队换个地方训练。主席知晓后,就对他讲,不行,不能影响部队的正常训练。

毛主席说什么也不让王宇清去和部队交涉。

王宇清被毛主席朴素的家风所感动

1959年,王宇清陪着毛主席回了一趟韶山。百忙之中,毛主席抽身给他的父母扫墓祭拜。

平时,王宇清也会听毛主席与他谈起自己的母亲。毛主席说,他的母亲是个善良的人,喜欢帮助穷人。

毛主席曾在《祭母文》中这样写道: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遐迩亲疏,一皆复哉;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韶山的亲属中,毛主席最惦记的是他堂弟毛泽连。

解放后,毛泽连曾几次到北京来看望毛主席。一次,毛主席与毛泽连聊天,发现他的眼睛看东西很困难,就立即让毛岸英陪着去医院进行治疗。

毛主席的关心让毛泽连很温暖。后来,毛泽连提出,由于家庭收入不高,能否帮忙找个工作?

毛主席听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的困难我知道。可我这个国家主席不是为了解决你一个人的困难呀。我看你,还是回家种田为好。

毛泽连听从了堂哥的建议。自此,他每年都能收到毛主席为他寄去的钱,这些钱都是毛主席用自己的稿费出的。

毛主席亲自翻阅了王宇清的治疗方案

1970年底,王宇清经医院检查,发现患有直肠癌,病情严重,必须立即手术。毛主席知晓情况后,对王宇清的病情十分关心。

毛主席向医生详细地询问了王宇清的治疗方法,从哪里开刀?切除多少?等等。毛主席让护士长吴旭君和秘书徐业夫看望王宇清,转达自己对王宇清的安慰和鼓励。

徐业夫对他说,主席说了,要想办法治你的病,让你好好休养。

王宇清点点头,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就在王宇清治病期间,毛主席还多次让汪东兴,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去慰问他。另外,毛主席还非常关心王宇清的家属、子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王宇清住院治疗时间较长,他家五口人,分散在五个地方。毛主席知道他有困难,怕他出院后,家里没人帮他做饭吃,就安排他去外地疗养一段日子。

王宇清在毛主席的关怀,医生的治疗下,病情得到了控制。后来,他又为党工作了多年。

退休后的王宇清,每次想到毛主席知道他身体恢复好时,说死里逃生,就不禁潸然而下。

晚年的王宇清常会掏出一张照片,久久地盯着看。

1958年3月,王宇清陪着毛主席到成都开会。尽管王宇清与毛主席形影不离,但和主席合影的愿望仍是那样强烈。

此外,与他同去成都的工作人员也都有这样的想法。

有一天,会议休息时,摄影师还没走。王宇清就向毛主席提出了照相的要求。毛主席的身体状况是很好的,满面红光,他很高兴地答应了。

王宇清很了解,照相时讲究“右为尊”。到了拍照环节,他便主动站在了毛主席的左侧。可毛主席坚持要他站在右侧。

毛主席见他不肯动,就笑着说,和我照相就要听我的!

王宇清小声说了一句:“可您是主席呀。”

毛主席一把将他拉到了右边,说,主席应该尊重别人呦!

王宇清很是感动,这张照片他也一直妥善保存。每当想念毛主席,就会拿出来睹物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