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1日入伏,三伏天的时间为为7月11日至8月19日,总共40天,我们要做好防暑的准备。很多人都害怕酷热的三伏天,都希望凉爽的秋天快点到来,那么立秋后就不热了吗?

老话说“秋后一庚入末伏”,说的就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便是入末伏的时间,由此可见立秋后还有炎热的末伏,今年末伏的时间为8月10日~8月19日,而立秋的时间为8月8日,今年立秋后还有12天的伏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秋后天气并不会立马凉爽下来,还会有短期的回热天,这种天气我们称之为“秋老虎”。在民间有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说的就是立秋后的24天同样很热。但是根据历史经验,秋老虎天气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持续的时间由半个月至两个月不等,如果秋老虎持续的时间长,那么秋天就很热,反之秋天很凉爽。

秋老虎持续时间的长短主要由副热带高压来决定,立秋后副热带高压会逐渐南移,如果移动过程缓慢或者移动过程中北抬,那么高压控制下就容易出现晴朗少云的天气,天气就非常炎热;如果副热带高压快速南移,那么天气就会很快变凉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8月8日立秋,老人说今年立秋有三大特点,有啥说法?

第一、今年是“早立秋”

立秋交节的时间都会在阳历的8月7日或者8月8日,这个时间几乎是固定的,但是立秋交节的农历时间却相差很大,有的年年份在农历六月立秋,而有的年份在农历七月立秋。

如果在农历六月立秋,那么就是早立秋;如果在农历七月立秋,那么就是早立秋。至于为什么立秋有早有晚与闰月有关,像今年由于闰二月的原因,导致农历的时间前移,所以今年立秋立得早。

2023年8月8日立秋,对应的农历时间为六月二十二,很明显今年是“早立秋”;像2022年是七月初十立秋,就属于“晚立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早立秋好还是晚立秋好?老话说“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说的就是,如果是“早立秋”,那么立秋后会相对凉爽,秋老虎持续的时间短;如果是“晚立秋”,那么立秋后会很热,秋老虎持续的时间长。立秋到来的早,那么冷天也会来得早;立秋来得晚,那么冷天也会来得晚,农谚都是我们老祖宗的经验总结,可以说很有道理。

老话说“早立秋样样丢,晚立秋样样收”、“六月立秋颗粒无收,七月立秋粮食成丘”,晚立秋预示着立秋后天气还要热很长一段时间,这非常有利于农作物有机物的积累,粮食颗粒会更加饱满,因此秋天热对于农民来说是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今年是“公秋”

“伏”分为“公伏”和“母伏”,“秋”同样分为“公秋”和“母秋”,如果立秋交节的时间在中午12点以前,那么就是“公秋”;如果立秋交节的时间在12点之后,那么就是“母秋”。

今年立秋交节的时间为8月8日02时22分41秒,很明显是“公秋”。老话“公秋爽,母秋凶”,今年是公秋,根据我们老祖宗得经验,今年立秋后热天持续的时间会相对短,秋天会比较凉爽。

当然,有的地方也会把农历六月立秋称为“公秋”,农历七月份立秋称为“母秋”,根据这种划分方法今年也是“公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今年是“秋包伏”

老话说“秋后一庚入末伏”,因此末伏的时间往往在立秋之后,如果立秋当天入“末伏”,那么就是“伏包秋”,相当于末伏把立秋节气包裹起来;如果立秋后才入末伏,那么就是“秋包伏”,相当于立秋节气把末伏包裹起来。

今年末伏的时间为8月10日~8月19日,而立秋的时间为8月8日,入伏的时间在立秋之后,很明显今年是“秋包伏”。

老话说“伏包秋凉飕飕,秋包伏热死狗”,如果是“伏包秋”,那么预示着立秋后冷天来得相对早;如果是“秋包伏”,那么预示着立秋后冷天来得相对晚一点。

特别注意:聪明的小伙伴不难发现,如果立秋当天是“庚日”,那么就是“伏包秋”。“伏包秋”和“秋包伏”的最大区别就是立秋后“伏天”持续时间的长短不一样,如果是“秋包伏”,那么说明立秋后伏天持续的时间会更加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立秋后还有秋老虎天气,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今年秋老虎持续的时间会相对短,秋天会比较凉爽。

以上老话都是我们老祖宗的经验总结,你认为有道理吗?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