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受私谒”见操守

据《新唐书》记载,崔玄暐任天官侍郎时,“当公介然,不受私谒,执政忌之”。这句话意思是说,崔玄暐秉公处事,不接受私下请托,让不少为官者忌惮。古代为官者这种“不受私谒”的操守,值得今天的党员干部借鉴。

为私事而拜访请托,旧时称之为“私谒”。因其隐蔽、私密而不易被察觉,又因其凭着种种借口而不好下定论。中国古代评价官员是廉是贪,往往把能否不受私谒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来考察。古代官吏尚能如此严格自律,做到“不受私谒”,以用权为公、为民服务为己任的党员干部,更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节操”,正确对待手中权力,自觉抵制和不受私谒,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身体力行维护和引领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

强党性,带头守规矩。新中国成立后,许多亲戚、故旧给毛泽东同志写信,提出来北京看他,或要求在京“安排工作”。对此,他定下规矩:“凡是要来北京看我的,一律谢绝;如果不听,偏要来,路费由他自己出;来了我也不见,公家也不接待。凡是要求我找工作的,我这里是‘四不主义’——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朱德同志在写给亲属的信中说:“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彭德怀同志则“约法三章”:第一,自己不贪;第二,别人不送;第三,敢把厚脸皮的上司、熟人挡回去……透过一个个故事,我们能深切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强党性和高风亮节。党员干部抵制和不受私谒,最重要的是提高党性觉悟,厚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做到正确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

讲原则,过好人情关。私谒者往往利用中国人讲感情这一点,通过大打“人情牌”对党员干部进行围猎。“难违小情,则为大弊。”邓小平同志曾强调:“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则换人情。”杨善洲任保山地委书记时,每有亲朋好友请他办私事,他总是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党员干部抵制和不受私谒,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既讲人情更讲原则,决不能因为顾及人情而违反原则,决不能用公权拉关系、拿原则作交易。

重慎独,把住“私底下”。以谋私为目的的私谒,往往见不得阳光,因而多发生在私底下的场合。南北朝时,徐勉任南梁吏部尚书后,有一个叫虞皓的人晚间登门求官。徐勉正色相告:“今夕止(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虞皓讨了个没趣,徐勉由此被称为“风月尚书”。党员干部抵制和不受私谒,就要时时保持“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的兢慎,越是在无人监督时越严以自律,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不因私底下、无人处而破底线、失操守,坚决拒绝所谓的“心意表达”,不给别有用心者以可乘之机。(金川)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