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什么?是“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在生活中我快乐地向前”的青春面貌,是“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友情岁月,是“合道往来谁得问?空知引领望遥川”的高洁之志……如果说诗词是传统文学中最为璀璨的明珠,那青年便是一个国家最富生气的未来。刚刚圆满收官的《经典咏流传·正青春》让传统文化和青春力量“破壁”相遇,赋予传统经典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引领当代青年把握当下,不负韶华,坚定文化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7月11日,节目收获全网热搜热榜385个,微博主话题阅读量累计增长达15.3亿+,节目相关衍生话题总阅读量累计达12.9亿+,节目话题总阅读量累计超105亿+;央视频播放量累计达2498w+,全网视频播放量累计达5亿+。节目通过线上、线下走进青年学子,走进高校的方式拥抱当代年轻人,并从经典诗词中汇聚青春力量,树立新时代人物典范,以保证节目正能量的内容输出,激励当代学子以青春之我拥抱时代,最终通过节目达成传统文化与新时代青年的“双向奔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受“正青春”的蓬勃朝气,知其所想

在收官之际,《经典咏流传·正青春》制作人田梅携主创团队走进浙江音乐学院,与老师、同学们共同回顾六季以来深受观众欢迎的节目片段。同学们积极分享自己对于“正青春”这一主题的看法,并针对“传统文化如何进行当代表达”与主创团队展开了一场热闹非凡的交流会,这也是节目继开播前夕在中国传媒大学成功举行“新时代·新中传”——《经典咏流传·正青春》看片会后,再次“燃进”高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制作人田梅所说,文化节目就是要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呈送给他们桌前的文化精品小餐,他们喜欢这一道精美的小餐点,节目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为此,《经典咏流传·正青春》在这一季通过线下交流会真正走进青年群体,了解当代年轻人的所思所想。

在播前看片会中,中传师生们在“超前放映”中对新一季节目充满期待,通过幕后故事与创作理念的分享,让这些有志于步入传媒行业的中传学子们收获了更多关于经典传承的思考。与此同时,同学们也表达了对《经典咏流传》的喜爱,更是现场喊话节目组举办巡回演唱会,他们的活力、朝气、热情和昂扬斗志,也同样感染了主创团队,让他们在宣传节目的同时,实现与青年学子进一步的交流与接触,将活动意义更大化,探寻年轻人需要怎样的文化引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浙江音乐学院交流会尾声,浙音学子共同唱响了由《论语》改编而来的《论语歌》,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嘹亮歌声中,同学们抒发着少年意气,抒发着对《经典咏流传》的喜爱之情,更抒发着对传统文化的礼敬与赞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典咏流传·正青春》以走进校园为始终,在开播前听取同学们的期待与建议,在收官时交上“答卷”,与学生们拉近距离、畅所欲言,倾听他们对这一季节目的真实评价,将热度拉满的同时,更能了解年轻群体的所思所想,感知学子们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从而继续挖掘节目的创新表达,让“文以载道,歌以咏志”拥有更年轻的传承方式。

择取“正青春”的表达方式,行之所愿

除了线下走进校园,《经典咏流传·正青春》还打通大小屏,设置了“致敬经典·共唱青春”环节,联动了全国多所中小学、高校及各个行业的青少年代表参与,进一步吸引青年群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第十期节目中,中国戏曲学院师兄妹许魏洲和张晓涵带来融合国粹京剧与摇滚音乐的《向青春》,演绎了蔡襄笔下的《又往郑园》。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的学生参与了这首歌的传唱环节,展示了他们扎实的基本功和青春活力,弘扬了戏曲文化。

本季节目共有45所学校的学生与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参与了节目歌曲合唱,彰显新时代的青少年风采,也提升了高校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节目播出后,有越来越多高校以《经典咏流传》的节目形式为借鉴,参与到经典传唱活动中,感知传统诗词的文化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为营造让年轻人亲近传统文化的氛围,节目组紧跟潮流,调研当下年轻群体的喜好,了解他们偏好的曲风、喜爱的歌手,用年轻人的方式去讲故事、做节目,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年轻人,最终引领他们。在主题曲的创作上,节目组选择有“90后青春回忆”之称的歌手许嵩,此次由他创作的《心有所向》,搭配郎朗悠扬的钢琴声,将青春的肆意洒脱展现得淋漓尽致。主题曲上线后,收获全网热搜热榜59个,#许嵩郎朗新歌##许嵩郎朗用一首歌唱出青春向往##许嵩郎朗合作舞台#等相关话题多次登上各平台热搜高位,为贴合主题在线上发起的#全网共创心有所向mv#,更是吸引了多平台用户共唱《心有所向》,最终实现线上线下多圈层联动,广受青年群体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年轻人喜爱的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也成为了节目的主要阵地。第二期节目中,上海绣球花小合唱团与来自上海市盲童学校的视觉障碍儿童,用纯净童声的《那颗星星就是我呀》生动再现了清代诗人查慎行所作的《舟夜书所见》。

节目打破渠道局限,在线上发起#我为经典咏流传填歌词#话题互动活动,邀请全网网友参照《那颗星星就是我呀》中的歌词,描绘世界色彩,为孩子们点亮满天“星光”。值得一提的是,在昨日的收官中,节目再次邀请这些视障孩子们回到现场,一起聆听网友给他们的暖心留言,主持人撒贝宁还向他们仔细描述舞台的样子,令人十分动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毕业季当月,节目还与大学生在线共同发起#愿毕业的你心有所向##百校手写祝福语赠毕业生#微博活动,北京林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60所高校联合送出毕业季祝福,各平台同步发布高考祝福视频,抖音总播放量近四千万。《经典咏流传》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打动年轻人,是因为它始终用一颗亲近年轻人的热忱之心,打造传统文化的青春热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照“正青春”的时代立意,厚植根脉

《经典咏流传》自2018年开播以来,便以“和诗以歌”的独创模式成为总台文化节目又一现象级案例。近年来,即便文化类节目屡屡创新、层出不穷,已推出六季的《经典咏流传》依然独占鳌头,究其原因,则是源自节目始终与时代同行的创新立意和文化引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总台原创的大型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习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创作指导方向,第一季围绕“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核心立意,找到了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关键钥匙,并在接下来的三季节目中持续升级立意,将中国古典诗词拓展到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同时以更为鲜活的人物故事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节目模式逐渐成熟后,《经典咏流传》从第四季进入主题化表达阶段,从“致敬英雄”“大美中华”到如今的“正青春”,《经典咏流传》在坚守传统文化的创作内核与“和诗以歌”的核心模式外,始终紧跟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日,习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而《经典咏流传·正青春》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旨在呼唤一代新青年的青春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开拓奋进,这与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再度高度契合。可以说,节目的“正青春”季已圆满收官,而《经典咏流传》的“正青春”永远在进行时。

此外,节目始终深耕诗词,坚持正能量的内容输出,汉乐府的《长歌行》奉劝人们珍惜时光,朱熹的《观书有感》揭示人心的睿智是通过不断汲取新知的深刻哲理……本季在经典诗词和人物典范的选取上,立足“正青春”的核心主题,在青少年中成功掀起“诗词音乐风”,引领青年更好融入新时代,承担时代赋予他们的文化使命。正如一名浙音学子感慨的那样,让中华文化的“老根”发好“新芽”,是所有当代年轻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经典咏流传·正青春》以经典诗歌提供养分,以中国音乐风格为基调,激励新时代青年的奋斗担当。千百年来,一代代的先贤想要实现的梦想,都把握在这一代人手中。正如制作人田梅所说,“文化就像一把标尺,它将丈量每一个青年未来成长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