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书坛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当然是书法家没文化了,这是很多人对当今中国书法家最多的评论,无论书法家地位如何,都会被质疑缺少文化修养,原因就在于当今书法家大多选用古人题材进行创作,即便有原创作品,也因为很多人看不懂而被忽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今中国书坛真的没文化吗?当然不是,当代很多书家非常重视文化修养,总是强调字外功夫,文学创作也很普遍,只是现代文文字太多,不便于用书法的形式记录和展现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网络评价总是这样,在能够充分隐藏的情况下,任何人都尽可能的通过语言文字来宣泄情绪,贬扬褒抑其实就是人们释放压力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当今中国书坛还真有文化的问题,并且已经有书法家在试图割裂书法和文化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书法自古就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属性,在手写文字还是主要沟通方式的时代,书法是注重实用性的,写字主要为了记录内容,艺术性的表现只是一种装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古代流传下来的很多书法佳作大部分都是原创内容,比如《兰亭序》就是王羲之所做的一篇序文,《麻姑山仙坛记》也是颜真卿写的一篇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没有专业书法家,书家必是文人,书法和文化是一体的,密不可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当科技取代了书法的实用性,书法只能够向着纯艺术的方向发展,艺术对文化的依赖性不是很高,于是就有人提出书法不需要文化的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书法家都在选用古人的诗词,稍微有点学问的书家会选用比较冷门的诗作,其作用也仅仅展示了书家的见识,无法代表书家的文学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书家在努力进行古体诗词创作,但是由于古今语境的变化,也很难达到古人诗词的境界,更多的是打油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家没有自己的文学作品,不免遭到民众的质疑,于是就有书家提出书法是艺术,艺术家和文人没有必须的关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割裂书法和文化的观点,势必要将书法沦为一般艺术的范畴,没有文化内涵的书法只能算一种技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传统艺术都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与文化的紧密关系,艺术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通过艺术拓展,中国书法和国画一样都是高雅艺术,不同于市井杂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法是以文字为主要元素的艺术形式,元素单一,生命力脆弱,就注定了书法只能依靠文化来维持营养,否则书法就必然陷入低俗,没有文化内涵的书法必然全是江湖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当今书坛的尴尬是,书法家不善于创作古体诗词,民众也不再习惯通过书法去品读诗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很多人质疑当今书坛没文化,但是去看书法作品时也只关注于字,至于写的内容是什么恐怕都不知道,即便有书家的原创诗词也很难被人品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不舍,但是书法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确实在不断脱离,没有文化内涵的书法更像是用文字创作的绘画,还没有绘画内容丰富,更显单调和枯燥,这样的书法还值得欣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