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影行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场面,在为之感到欣喜的同时,也有人对即将销声匿迹的功夫片前景表示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功夫电影,就不得不提到世界功夫电影的领军人物——李小龙。
李小龙的一生非常传奇,他大学读的是哲学,却偏爱武功;他师从叶问,既能拍戏,又能自创武功。
可惜的是,天妒英才。
1973年7月20日的深夜,香港发生了一件令全世界震惊的悲剧:功夫巨星李小龙去世了,我们再也无法听到他那标志性的“啊打”声了。
第二天,李小龙去世的消息迅速传开,很多影迷都无法接受这个令人痛心的事实,甚至有粉丝认为这是官方为了炒作《死亡游戏》想出的噱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位巨星的的确确已经陨落。
01
李小龙的本名是李振藩,他的父亲李海泉是中国四大名丑之一,在父亲的影响下,李小龙早早地接触到了影视事业。
1941年2月,李小龙才3个月大时,他首次在电影中亮相。这部名为《金门女》的粤语影片由伍锦霞导演,李小龙在其中饰演幼年王莱露的角色。
后来,李小龙在上学期间还参演了多部电影,包括《富贵浮云》、《梦里西施》、《人之初》和《人海孤鸿》等。
李小龙小时候经常逃学,学习成绩也很差。

尽管学习成绩不尽人意,但李小龙在表演和拳击方面非常有天赋,后面还成功拜叶问为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师从叶问的他从小就有很多表演经历,也因此受到了好莱坞公司的赏识。
在此前,华人在好莱坞电影中往往以奸诈落后的形象出现,但李小龙的出现改变了一批人对于华人的固有印象。

李小龙在第一次试镜时,穿着西装,姿态优雅,自信从容,展现了华人演员真正的风度,还通过采访生动地阐述了对中国功夫的理解。
与公司签约之后,李小龙在《青蜂侠》中作为配角亮相,却博得了比主角更大的关注。
此外,李小龙还在电影《蝙蝠侠》中露面,实现了中国功夫与超级英雄的梦幻组合。
后来,李小龙凭借着备受赞誉的电影《龙争虎斗》,成为第一位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声誉的华人男主演。这也打破了好莱坞电影中华人只能扮演配角或反面角色的魔咒。
美国电影业在早期就开始发展,好莱坞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行业巨头。而电影《龙争虎斗》所传达的“反歧视”意义远远超越了一般的文艺作品,李小龙通过一拳一脚在全球荧幕上展示了中国功夫的知名度,也为后来的华人影星在好莱坞的努力铺平了道路。
02
1971年,李小龙在香港拍摄了《唐山大兄》和《精武门》两部精彩的功夫片,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香港电影业也因为这两部影片的成功过渡到了功夫片时代。

这两部影片中酣畅淋漓的实战武打片段直接革新了当时影视界的观念,而那句至今仍然非常流行的经典台词“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就是出自《精武门》。
在取得这两部作品的成功之后,李小龙下定决心要亲自担任编剧、导演和演员这三重角色,来创作他内心深处关于武术和功夫的作品。
因此,便有了《猛龙过江》的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猛龙过江》是李小龙唯一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担任了编剧、制片、导演、主演和武术指导等多个角色,拍摄出了他心目中真正的功夫电影。
这部电影充满了浓厚的中国风,比如片名就展现了中国书法的魅力,还有背景的金龙更是在彰显中国的磅礴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电影中,李小龙扮演的角色唐龙是一位前往国外的中国年轻人。一开始,他因为不懂外语,在餐馆点了一桌子汤,这个情节让人忍俊不禁。
唐龙一开始的表现非常糟糕,但是后来一旦他开始行动,就表现得非常出色。
他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那些来餐馆闹事的小混混,在武打镜头中完美呈现了中国功夫的独特魅力。
《猛龙过江》不仅传递了李小龙对中国功夫的观点,还展示了他高尚的武道风范。
黑帮成员与唐龙交战时一再失败,于是便请来三名空手道高手。毫无疑问,这三人都被唐龙逐个击退。
《猛龙过江》是一部充满笑与泪、真本领和武德的功夫片。
当这部影片放映时,吸引了一大批的观众,更夸张的是,当时好多影院都有警方在现场疏导人群,有些影院还因此暂停营业。
电影上映后,票房持续飙升,超越了《唐山大兄》和《精武门》,达到了530万的成绩,在当年刷新了东南亚几乎所有地区的票房记录。
《猛龙过江》的成功毫无疑问是对李小龙在导演和演技方面的多重肯定。
李小龙导演的作品不仅仅是一部功夫电影,他在片中融入了喜剧元素,并借鉴了启斯东的夸张表演风格。观众们看到的主角唐龙不仅仅是一位武术高手,还是一个栩栩如生的角色。
这部电影不仅在观众间声名远扬,还获得了第11届金马奖,是香港电影史上首次成功融合“功夫+喜剧”的伟大尝试。
他被美国人尊称为功夫之王,日本人则称他为武之圣者,泰国人则尊称他为武打至尊。毫无疑问,李小龙是华人的骄傲。
在李小龙去世后,很多作品都有他的影子,李小龙的精神一直存在于大众的心中,但是功夫片却好像逐渐消失了。
功夫电影的未来去向如何?

03

近年来,功夫片成为了一种不景气的电影类型。即使有一些片子打着“功夫”招牌,但实质上更偏向喜剧或仙侠的元素,所谓的“功夫”也被低劣的特效所取代。
《龙马精神》是一部向香港龙虎武师致敬的电影,于今年4月上映。这部电影由曾经在辉煌年代成为武打巨星的成龙担任主演,意义非凡。尽管本应是一部充满情怀的作品,但观众似乎对它并不感冒。
某瓣的评分为5.5,观众们也纷纷指出了很多问题:“情感处理过度”、“剧情乏味”、“平淡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得有一部功夫片问世,然而观众对它的喜爱并不高。
尽管《瞬息全宇宙》是杨紫琼的一部备受赞誉且获奖无数的作品,但其中所展现的“功夫”只是起到了次要的辅助作用,主要剧情仍然围绕着奇幻和冒险展开。
有人说功夫片的没落是不可避免的,原因之一是那些擅长打斗的演员逐渐年迈,没有新一代人愿意以同样的热情投入;其次,在过去的那个时代,人们需要通过武打来惩恶扬善,而如今社会相对和平,大家更倾向于安逸地赚钱。
或许,武打电影就像是李小龙遗作《死亡游戏》中所言的那样:“是一段等待死亡的过程”。
希望功夫片能够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社会,传承《猛龙过江》中的“中国功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