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苦”被赋予更多肉体上的磨炼和精神上的锻造之意,“苦”就是一种生活的倔强,就是一种信仰的坚持,就是一种价值的体现,是每个人内心之处、行动之中向上向善向好的不竭动力和永恒源泉。
基层干部在基层要以赤诚之心面对百姓。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是不可或缺的。党员干部只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想着群众的困难,时刻牢记群众的利益,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爱戴和拥护。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心中装着自己、家里人、身边人,唯独没有群众;有的把群众的事当“包袱”,虚以应付,敷衍了事;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职不尽其责,尸位素餐,为官不为,凡是不把群众利益“当回事”的干部,在群众心里的那杆秤上就不会有“分量”。
基层干部在基层要以责任之心面对工作。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每一个职位所规定的工作任务就是一份责任。当我们对工作充满责任感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当我们负起责任时战胜工作中诸多困难的那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它使我们有勇气排除万难,甚至可以把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一旦失去责任心,即使是做自己擅长的工作也会做得一塌糊涂。因此,我们在做任何一项工作的时候,都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以及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
基层干部在基层要以担当之心面对领导。敢于担当,首先要出于公心,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看待得失。一事当前,首先要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而不能计较个人的名利、前途。有时,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我们还必须牺牲个人利益,这更能体现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情怀。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冲在改革发展的一线是勇于担当;长期工作在条件艰苦的地区,默默无闻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同样是担当。一个干部,如果整天想着当好人、拉关系、谋私利,即使一时得利,也肯定会被群众指脊梁骨,这样的干部难以干成大事,也难以承担重任,自然也对不起领导的信任,因此,我们当以担当之心面对人民,面对领导,从而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作者:何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