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12日,以“上海北外滩 发展新标杆”为主题的海上听潮 2023年首场对话举行。来自北外滩的产业代表齐聚雷士德工学院,探讨如何营造更优营商环境,树立发展标杆效应。与会人士一致认为,北外滩成为发展新标杆的关键在于创新,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加强企业中间、创新者之间的连接,可以推动北外滩更好发展。

创新需要听外部的声音

海上听潮”首期活动的举办地雷士德工学院,曾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工学院,如今是上海创意创新研究院所在地。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战略发展总监张婕对创新有着独到的想法。在她看来,许多企业面临的问题已不能用单一的服务、单一的行业、单一的学科来解决。对这类企业而言,内部创新可能已经走到极致,外部创新、跨界创新是推动企业继续向前发展的重要举措。“设计属于泛学科产业,只要涉及用户体验,就要用到设计。我们希望把一些源头的思考和方法论,广泛地赋能给在北外滩在虹口在上海的产业。”

协同创新需要企业打开自己,走出行业,听取外部的声音,发现“邻居”的重要。老牌企业上海家化正是这样做的。作为一家发轫于北外滩一带的百年企业,上海家化从120年前唐山路上的一个销售窗口发展到今天的大型美妆日化集团,一路走来,对创新有深刻的感悟。“一家企业走过百年,它唯一的方法就是创新,营销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理念创新以及我传播渠道的创新——上海家化位于保定路的工厂建于七八十年前,当时是物流集散地,现在顺应潮流变成了直播中心”。在上海家化公共事务副总裁高源看来,企业创新力最重要的标志是对自己提供的服务或者产品有更多的要求,在现有基础上有更广的思维和更深的挖掘。

身处科技企业,数传(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旻麒有着类似的感受:“ 创新挑战未必会来自于同行业竞争者,因为创新不仅意味着比拼速度,还要关注创新的深度,这两个维度同时兼备,企业才会跑得顺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亟待形成创新生态系统

一次政府搭台的活动,让上海家化结识了“邻居”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两个主攻业务看似完全不同的企业建立了联系,形成了企业之间、创意之间的互动。

“事实上,我们有自己的研发团队、设计团队,还有很多产业链合作伙伴、供应商,来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和想法,但这些生态链和上下游较局限于本行业和本专业,有时候我们需要外界带来的灵感”,高源认为,对于企业来说,“邻居”有创新特质和创新劲头,是一件特别棒的事,“跟大家交流才能碰撞出火花,才能有更好的创意和产出”。

张婕看来,在城市中打造创新氛围,需要生成一个生态系统。她认为,这样一个生态系统里应该有上市企业这样的大树,也有如灌木勃勃生长的初创企业,还有小草一般处于萌芽阶段的创业想法和有创意的个人,共同在一个创新生态中交流融合。“历史上很多创新的事件像青霉素、苯环都不是规划出来的。希望能打造这样一个生态系统,提供土壤雨露,支持企业在其间创新、冒险。当前可以先以雷士德工学院旧址作为试验田,引入不同载体入驻,进行深度互动,未来我希望这样一种方法论可以渗透到城市的角角落落里面去”,张婕表示。

事实上,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已做过尝试,在2021年的首届“设计寰宇”年度创意营曾汇聚百位设计英才,从北外滩城市发展中的真实挑战和物理场景出发,开展自研的“问题实验室”工作坊,产出了近20个创意解决方案,通过路演和后期扶持,生长出数个初创团队和落地产品。

这样同频向上的节奏也是陈旻麒颇为向往的,他表示:“作为科技企业,北外滩这种快速发展的种势能,对于我们也是一种客观的赋能。”

营商服务方式也在跨界融合

这样一个创新要素集聚的社区是需要营造的,需要人们走到一起,打开话语、思路,形成共创机制。与会人士认为,对于北外滩的发展而言,之后要建立更多人与人之间,创新者和创新者之间的连接,要建立更多的产业上下游甚至是跨产业的连接,这些连接可以为区域发展带来新的动能。

历经三年建设,北外滩全面起势成势,高品质重大项目纷纷落地。包括480米浦西新地标在内的43个重大工程今年将陆续开工,未来北外滩核心区将呈现18栋18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群,构筑全球顶尖中央商务区和上海浦西最美天际线。北外滩区域内还将建成约22公顷无车区、6公顷中央绿轴和4.5公里空中连廊,能容纳1700名观众的北外滩大剧院,充满顶尖中央活动区的生活气息。

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区域内如何形成更多连接、更多联动?北外滩街道副主任廖光军已经开始思考:“我们跟企业走访下来发觉其实很多企业之间互相还是不知道的,对北外滩的了解也有限或者是碎片化的。所以我们建立了楼宇联盟,各家企业可以共同使用这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联谊、破冰甚至共享资源,共同把北外滩建设得更好”。与此同时,北外滩街道也在进行着跨界尝试,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打造了一支企业综合服务团队,把营商办、党建办,城建中心等相关科室融合一起,综合培训,开展跨界服务。“越到基层越要综合。今后我们还将推出一个新做法,每栋商务楼都会安排专属联络员,工商注册等事务都可以通过一个人协调解决。”

作者:刘力源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