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市场上,长城汽车凭借着多款爆款车型曾经在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然而就在最近长城汽车上半年预报公布,却出现了净利同比预降超7成的现象,那么长城汽车到底该咋看?我们又该如何分析长城汽车的市场发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长城汽车上半年净利同比预降超7成?

据澎湃新闻的报道,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披露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长城汽车预计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5亿-15.5亿元,同比减少40.5亿-44.5亿元,同比降幅达72.32%-79.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6亿-8.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减少12.1亿-14.59亿元,同比降低58.71%-70.86%。

针对净利润下降的原因,长城汽车称,报告期内业绩波动主要由于公司深化向新能源及智能化转型,产品结构调整,基于2023年新产品上市,加大品牌及渠道建设投入,同时坚持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领域的研发投入,以及汇率收益减少所致。

在新能源车方面加大投入之后,长城汽车的新能源车销量较此前有了一定的起色。销量数据显示,6月长城汽车销量为10.5万辆,同比增长3.73%;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为51.92万辆,同比增加0.14%。其中,新能源车销量为2.67万辆,同比增加110.32%;1-6月累计销量为9.32万辆,同比增长46.6%;上半年新能源车渗透率为17.9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长城汽车的未来我们该咋看?

长城汽车是中国知名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其在国内市场上一直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然而,近期长城汽车发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其净利润同比预降超过7成,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那么,长城汽车上半年净利润下滑的原因是什么?未来长城汽车的发展前景又将如何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长城汽车的净利下滑并非仅仅发生在上半年,而是在其转型期间出现的。长城汽车目前正处于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是一个高投入和短期低回报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长城汽车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研发和技术投入,以满足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并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这些投入在短期内难以带来显著的回报,因此净利下滑是可以理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长城汽车上半年进行了大幅调整,强化了母品牌的概念,采用大单品策略,子品牌围绕“GWM”母品牌,同时不断合并精简渠道。这是长城汽车应对市场变化和转型需要采取的重要策略。然而,这种调整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定时间的发酵。目前,长城汽车还在调整阶段,其效果尚未完全显现。从另一个侧面来看,从短期分析,这些品牌调整也会对净利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给长城汽车一些时间来观察这些调整是否能够带来积极的效果。

第三,从新能源车销量来看,长城汽车在6月份的新能源车销量为2.67万辆,同比增长110.32%;1-6月累计销量为9.32万辆,同比增长46.6%。这个增幅还是相当不错的,显示出长城汽车的新能源转型已经开始取得一定的成效。随着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以及消费者对环保和节能的需求增加,长城汽车的新能源车销量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从长期来看,长城汽车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向好的。一方面,中国汽车市场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消费者对环保和节能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为长城汽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长城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新能源车销量持续增长,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也在不断提升,这为长城汽车在市场上赢得更多份额奠定了基础。

长城汽车上半年净利同比预降超7成的情况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数据,而是长城汽车在转型期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尽管目前的局面不容乐观,但长城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和品牌调整上仍然存在机会。如果能够渡过当前的困难阶段,长期向好的前景依然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