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的00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电磁频谱战对抗三个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电磁战的某个阶段内进行的渐进改进可能会产生竞争优势,但这些优势通常是临时的。更持久的优势是新的作战理念和能力的产物,这使得军队能够在竞争对手之前转向下一个阶段。美军正在进行另一次这样的转变,从而使其在电磁频谱中重新获得并保持更持久的优势地位。

下面先讲述电磁频谱战对抗的第一阶段,即早期利用电磁频谱进行军事行动的历史阶段,后续再讲述电磁频谱战对抗的其他阶段。

现代电磁频谱战对抗的起点可以追溯到无线电的发明以及它们在大规模军事行动(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使用。这一早期的电磁频谱战对抗阶段以无线电的积极使用为特点,用于和谐部队行动和指挥火力,并且使用被动的方向查找(DF)设备来定位或监听敌方的无线电传输(见图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无线电被动对抗

在这第一阶段的电磁频谱战对抗中,虽然通信干扰出现了,但并未被广泛采纳。无线电设备的操作员意识到,对通信系统进行键控会淹没同一频率上其他无线电的传输,产生白噪声。这种电磁频谱战策略在操作上价值很有限,因为它也会阻止己方部队使用同一无线电频率进行通信。由于早期的无线电在一个较小的频率范畴内运行,并且无法进行精细调谐,因此很难同时干扰一个频率并使用另一个频率进行友方通信。

早期干扰战术价值降低的另一个因素是,利用敌方的无线电通信往往比干扰它们更有价值。早期的测向定位系统使部队能够定位敌方的无线电,并可能侦听它们的传输以获得情报信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战争通常以步行士兵的速度进行,有时速度仅为第一代军用卡车和坦克的速度,这些信息可以用来重新指导友军部队以避开威胁,或者在有利位置切断对方部队的通信。然而,如果无线电通信受到干扰,相对较慢的战争节奏将使敌方机动部队能够使用其他通信手段,比如信号旗和传令兵,或者延迟行动,直到无线电通信复原正常。

军队采纳被动的方向查找(DF)战术来对抗初期的雷达,但很少尝试对其进行干扰。早期的雷达在电磁频谱的高频(HF)波段工作,这需要一个几米直径的天线才能实现高有效辐射功率(ERP)。船舶能够携带这些大型雷达系统,但它们的速度较慢,使得对手更有优势通过使用DF系统确定船舶的位置,然后进行攻击,而不是对其雷达进行干扰。相反,尽管岸基雷达容易受到干扰,但很少使用这种对抗措施,因为舰载和陆基的干扰设备很容易被DF设备定位到。

早期的电磁频谱对抗是处于战法、战术的摸索阶段,实际应用的效果往往是杀敌一万,自毁八千,这样双输的一个局面。后两期将讲述电磁频谱对抗的快速进展及应用阶段,内容精彩不容错过哦。

希望继续了解美军电子战情报,请关注一下,点个赞。

我是宁为百夫长,生做一书生的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