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山水库又名峡山湖,位于潍坊市区东南30公里的昌邑、高密和安丘三县区交界处,胶济铁路以南,潍河中上游。现属峡山区。

峡山水库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10公里,流域面积4210平方公里。位列全国第六,山东第一,是一座容防洪抗旱、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水力发电等为一体的国家大(Ⅰ)型水利工程,防洪标准为三千年一遇。

峡山水库于1958年11月6日正式动工兴建,1960年6月建成蓄水。山东省水利勘探设计院组织设计,昌潍地委、专署直接领导,组织当时的昌邑、高密、安丘和潍县4个县的75000多民工参与建设。指挥部对参入水库建设的民工实行军事化管理,每个县为一个兵团,兵团之下设营,一个公社是一个营。仅昌邑一个县就组建了15个营。当时的高戈庄公社位于库区的中心地段,水库建成后全部土地被淹没,公社整建制取消,村庄搬迁,全部村异地安置。数字统计修建峡山水库一共淹没了113个村庄,包括昌邑县的65个村,安丘一部分,高密小部分。库区移民有安置在本县的,但更多的却是“背井离乡”,永远地告别了祖祖辈辈赖以生活的故土,其中有4万多人被安置到吉林省。所有移民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真正做到了无条件地服从上级安排。

当时水库工程的总指挥部就设在昌邑县东扶戈庄村,工地上的民工全部住在工棚里,所谓工棚就是在泥地上向下挖半米多深,四周再垒出起一米左右的石墙或土墙,上面木头支撑、茅草搭顶,里面用干草铺成地铺,条件十分艰苦。民工没有工资,只有一天一毛钱的生活补贴,大家都是从家里带粮食、咸菜和工具,在工地干一天村里给记一天的工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报酬。

整个水库工程由主坝、副坝、溢洪道、放水洞、水电站组成。主坝北依峡山,全长2.75公里,最大坝高21米,坝顶宽7米,由黏土心墙砂壳坝和均质土坝组成。峡山水库是现有水库中副坝最多的,共有四个,分别是南辛副坝、武兰副坝、刘家沟副坝和郑公副坝。水电站有9台机组,总装机容量3475千瓦。

今天的峡山水库是潍坊市,甚至整个山东半岛重要的防洪工程,是包括潍河下游300多万人口、400万亩耕地以及胶济铁路、大莱龙铁路,青银、潍莱、荣乌高速公路等国家重要交通干线的安全屏障。还是潍坊中心城区、寒亭、昌邑、滨海、高密等地居民生活及潍坊发电厂、潍柴集团、海天生物等大型企业的重要水源地。

近几年,经过专家学者的充分考证,作为潍坊人民的母亲河,潍河的发源地不在莒县,更不是沂山,而是发源于临沂市的北部山区沂水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