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西周镇儒雅洋村,村如其名,非常文雅。

儒雅洋村,地处青龙山南麓,原名树下洋,意指“树林荫翳”之下的宽阔地带。

儒雅洋村人多姓何,另有王、赖、叶、郑等姓和谐聚居。

何氏原居婺州,分迁东阳、新昌等地,元代方国轸起义期间,何恋兄弟由新昌迁居象山墙头下沙,其孙何仁六于明代洪武年间,即公元1363-1398年之间迁居树下洋,逐渐成为了象山望族。

村人将“树下洋”之名雅化为儒雅洋,寄托了“耕读传家,儒生雅士辈出”之意。

儒雅洋村,原儒雅洋乡所在地,1992年并入西周镇,2019年上榜国家森林乡村名单,2022年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中保存较好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建筑,何恭房、何友房、新大份、老小份等等多达二十多处,总计五六万平方米,大多呈四合院格局,每幢古宅都有丰富的故事和渊源。

儒雅洋村,就是一部古朴的书,写满了光阴的故事。

现存古宅,源始于传奇人物何洪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洪彬生于公元1808年,3岁时生母李氏去世,11岁时父亲何承昊去世,由方氏大娘抚养长大,24岁结婚后,1837年生何开源,1845年生何开昕,拥有1400多亩田地,富甲一方。

公元1861年大灾荒,村人食草木,何洪彬以藏粮济饥民,又向江苏购粮度灾荒。

早年失去父母双亲的何洪彬,为何神话般成为富豪?

往事已落入历史尘埃,扑朔迷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宏彬的两子分家时,按“兄友弟恭”的古训,何开源的住宅故名“何友房”,弟弟何开昕的住宅故名“何恭房”,各有千余亩田产。

友、㳟二房,是儒雅洋村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老院落,屋连屋,门套门,兴盛时多达260余间,典型的富豪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开源,娶赖氏,生明櫆、明桂、明槐、明枝、明条、明枚等六子五女,人丁兴旺,分家后分别称友大房、友二房……友六房。

古老庭院,行走其间,仿佛时空穿越,往昔热闹的院落,如今人去屋空,岁月变化,人生命运各有千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令人叹息的是友五房,四合院格局融入徽派建筑风格,木雕精美,工艺精细,特别是长达数十米的“渔樵耕读图”壁画,堪称一绝。

遗憾的是,2006年,儒雅洋村发生了一起“火烧圆明圆”,友五房共计38间房失火烧毁,精美的建筑艺术毁于一旦,仅存遗址,称为儒雅洋村的“圆明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开昕,名涵,先后娶了六个老婆,但是直到1915年,何开昕已经70岁了,才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何敏求。

何㳟房也是村里规模最大的古宅,德国人设计的窗台还在,古宅原本是红楼,有六个夫人喝茶的茶楼,前花园、后花园、地下水井,有防卫的碉楼,还有通往后山的逃生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开昕担任过桐庐县的教谕,1912年在儒雅洋创办了广志女校,建造洋房3幢,另建礼堂、宿舍、炊事房,还从杭州请来体育、音乐老师教学,开创了象山女子学校之先河。

如今学校仅存遗址,往事已被岁月风烟吹散。

传承耕读家训的何氏宗祠“承志堂”,也是何开昕所修建,依然完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3年何开昕78岁去世时,何敏求年仅8岁,独子承袭何㳟房财产,从小富有。

1942年4月至7月,象山县政府因抗战形势暂驻儒雅洋,县长苏本善就是居于何㳟房办公。

何敏求,中央大学地理系毕业,1945年6月,任象山中学校长、县参议会副会长等职。

解放期间,何家人物,命运各有千秋。

何敏求识时务,悉数奉献家产,被评为“开明地主”,因此幸存,2006年病故,享年91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而她还在说话。

儒雅洋的每一幢古宅,都是手工建筑艺术的结晶,铭刻着光阴和人文的故事,一个村庄就是一部耐读的书。

单单一个按照八仙过海的故事铺砌而成的天井地面,就可以让人琢磨许久,由此可知主人当年的文化底蕴和建筑思想。

很遗憾,六七十年代,太多精美的建筑与雕刻,被人为破坏。

村民为了保护老建筑,就用泥巴将精美的雕饰糊起来,由此躲过一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庄四面都建有碉楼,还有团练房,用于防匪、防海盗、防山贼,共同构成了一个神秘而又安全的独立村落,这也是儒雅洋村的独具特色。

“光绪末年,地方不宁,何涵曾出资广购药械,组织民团,日夜巡逻以自卫”,团练房,就是何开昕主持修建,十五间两层团练房,呈弧形一字排开,下面养马,上面驻兵可射击。

1923年春,嵊匪3人以演戏为名,意图绑架勒索,未能得逞。

解放后,团练房分给人家居住,往事如风消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儒雅洋村上游有隔溪张水库,下游有下张水库,水库中有一座有著名的三拱石桥,名为欧阳桥,值得欣赏。

古村,水库,小桥,乡村旅游的风景线。

喜欢乡村旅游,儒雅洋村,值得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