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民国代理大总统的冯国璋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是一位读书人,又是一位军事将领。那么冯国璋有哪些过人之处?他又为什么被称为“卖鱼总统”?今天就带你走近“卖鱼总统”冯国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幼时,冯国璋家境贫寒,靠在农村戏台上拉二胡伴唱为生。后来他从军并被保送入军校,聪明勤学。虽然他和段祺瑞是同窗,但在半途中请假去考科举,并成功中了举人。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冯国璋毅然决定弃笔从戎,成为了袁世凯麾下的一员。清末民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外敌侵略,各路军阀争权夺利。冯国璋虽然是读书人,但并不迂腐,他聪明且善于变通,因此,他很快受到上司的信任和喜爱,一路扶摇直上,最终升任江苏都督,率军镇守东南。

难得的是,冯国璋在袁世凯想要复辟帝制时,始终坚持民族大义,拒绝被高官厚禄拉拢。他不仅自己强烈反对,还联合其他五个将领一起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后来还阻止了张勋搞的复辟闹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冯国璋的一生中也存在一些争议和负面事件。例如,他担任民国代理大总统时,因卖鱼养活军队而引发了争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当时冯国璋对北海的一种色彩斑斓的鱼产生了兴趣,将其捕捞出售。虽然价格较普通鱼高,但因为这种鱼被视为前朝文物,引发了一股购买热潮,甚至开创了一道名菜,被称为总统鱼,这导致北海鱼的销量一直居高不下,而售卖所得却进入了冯国璋的私人腰包。

这一事件使得冯国璋在民间口碑受损,被认为是贪财。冯国璋除了卖鱼外,还涉足伐木倒卖。当时他的老家河间县有很多珍稀的古木。冯国璋为了赚钱,命令士兵将这些参天大树全都砍伐,并用火车将木料运送至天津,并以高昂的价格卖给当地的木材商人,这种做法引起了河间县百姓的不满。他们一起上京表示抗议。

冯国璋面对抗议时,一方面承诺会补偿百姓们,另一方面却让他们继续种树,声称自己会用高价来买。乡民们对他的承诺深信不疑,老老实实地种了树。但是当他们找冯国璋要钱的时候,他却推诿不给钱。不管百姓们怎么说,就是不履行承诺,这又一次凸显了冯国璋贪财的一面,并让人对他的诚信产生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造成冯国璋贪财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家境原因。虽然冯家祖上比较富裕,但到了他这一代,家中已经没有多少余财,冯国璋小时候甚至因家境困难而被迫辍学回家务农。

虽然后来他当上了代理大总统,但当时国内局势混乱,到处都在战斗,地方税收不稳定,有时还要依赖中央的资金支持。因此,民国政府实际上没有多少钱可用,这些都潜在促使冯国璋在个人经济上表现出贪婪的一面,试图通过滥用职权来获取更多的财富。

当时的大总统冯国璋作为当家人,经常需要自掏腰包来填补政府的支出。但不可否认的是,冯国璋也有正面积极的一面。

比如,他曾在民国初年坚决反对袁世凯的帝制,并联合其他将领要求取消帝制。后来在张勋搞复辟的闹剧中,冯国璋镇守的东南军区起到了制止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看,冯国璋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正面和负面并存,既表现出勇敢智慧和坚定的一面,也展现了贪婪智视和功利的一面。冯国璋的经历反映了清末民初时期的动荡困境,也体现了当时各路军阀为了个人利益明争暗斗的混乱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