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一天,见到张玉明时,他正在镇上的武城县众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粮食商行”窗口,对去年存入商行的小麦款进行提取结算。“去年存了一年定期,现在到期了,总共161.61吨,按照存入时每斤1.55元的价钱结算,卖了50多万元。”他笑着对记者说。

今年50岁的张玉明是山东省武城县刘王庄村种粮大户,种了300多亩地。去年小麦丰收后,他便把小麦从地头直接拉到了众祥农业公司“粮食商行”,烘干后以一年定期方式进行存储售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城县种粮大户张玉明在众祥农业公司“粮食商行”窗口进行小麦款结算。新华社记者贾云鹏 摄

对于为啥选择这样的卖粮方式,有着多年种地卖粮经验的张玉明有自己的盘算。“在‘粮食商行’存一年,除了能锁定价格外,商行还给运费补贴、分红收益,另外还送小麦玉米种子。”他说,比起小麦收获后现场就卖掉,仅运费补贴加上分红收益,就能多收入1.6万元。

位于鲁西北的武城县是产粮大县,2019年底,武城借助成为山东省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制度试点的契机,对接县内有能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建立“粮食商行”。众祥农业公司成为首个入选的农业经营主体。

众祥农业公司总经理、“粮食商行”负责人耿兆江说,“粮食商行”将传统耕、种、管、收农业社会化服务进行延伸,为农户提供代烘干、代存储和收购服务。“农户可结合自身情况,像银行存钱一样选择‘活期型、定期型、入股型’等不同的存储方式,存粮时间越长收益越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城县众祥农业公司建成的烘干和仓储设施。(武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耿兆江介绍,活期型只补贴农户运费,但可提供代销售服务;存一年定期,可获得运费补贴、分红收益和小麦玉米种子;入股型则以6个月为期限,商行收取最高每斤3分钱的仓储费用,最终根据市场价进行结算。

这让农户存粮卖粮有了更多选择。“2021年我尝试了一下,选择了存一年定期,多卖了不少钱。”张玉明说,“粮食商行”解决了困扰他多年的粮食晾晒难、存储难问题,既省时省力,还实现了增收。尝到好处后,他此后年年把小麦、玉米都存到“粮食商行”。

武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风广说,“粮食商行”在解决农民“晒粮储粮难”和“潮粮售卖难”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粮食产后损耗和小农户自行存储致使霉变而产生的粮食质量问题,实现了粮食增值、农户增收和节粮减损。

今年众祥农业公司“粮食商行”已收购小麦8000多吨,代存储3000余吨,服务600余户小农户和种粮大户。“商行收购潮粮后先烘干再存储,可以将粮食损耗降低8%到10%,商行服务的农户亩均增收130多元。”耿兆江说。(记者贾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