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又称“ 蛇缠腰”,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一种疾病,以皮肤损害和神经病理性疼痛为主要表现,其带来的痛感可痛过于分娩。这类疾病专盯中老年人。而在中老年中,慢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风险加大,如糖尿病患者带状疱疹的风险可增加84%。

7月24日至30日是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目的是宣传普及老年健康政策和科学知识,切实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当前,我国老年人“长寿不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带病生存、多病共存的情况十分普遍,“长寿不健康”的生活状态既影响了个人幸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带状疱疹是中老年人常见感染性疾病,如何在慢病患者群体中预防感染这类疾病,近期颇受到关注。

慢病患者更容易感染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 ,VZV)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

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功能随之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呈现升高的趋势。即使身体健康,中老年人50岁后患带状疱疹的风险仍会陡然增加。

疼痛是影响带状疱疹患者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中国带状疱疹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显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HN)为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带状疱疹患者PHN发生率为5% ~ 30%,多见于高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其疼痛部位通常比疱疹区域有所扩大,常见于单侧肋间神经、三叉神经(主要是眼支)或颈神经。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一种疼痛为主,或多种疼痛并存。30% ~ 50%的患者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病程可达10年或更长。

目前有多位专家提醒称需要更关注慢病患者中的带状疱疹发病问题。老年人是慢性病患病率和发病率最高的人群,我国约有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1]。我国约有75%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至少患有1种慢性病,43%有多病共存(同时患有2种及以上疾病)。

慢性病患者离带状疱疹更近。相比于一般人,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疾病的风险增加[2]。以带状疱疹为例,如糖尿病患者带状疱疹风险增加84%[3],慢阻肺患者带状疱疹风险增加41%[4],心血管疾病患者带状疱疹风险增加34%[5],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带状疱疹发病风险增加51%[6],慢性肾病患者带状疱疹发病风险增加29%[7]。

患带状疱疹会影响慢性病控制,糖尿病患者得带状疱疹后,导致血糖控制更加困难。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高于健康人群。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王红介绍,在老年患者中,带状疱疹是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疾病之一,一旦感染,糖尿病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高于健康人群,感受到的痛感也更强。同时,得了带状疱疹后,还会进一步导致糖尿病患者内分泌失调、血糖恶化,可能出现临床不良健康结局甚至增加死亡风险。这些鲜活的案例比比皆是。有位老先生,患了糖尿病以后,由于血糖控制不好,形成糖尿病足,导致截肢。又加上糖尿病本身引起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免疫力非常低下,合并带状疱疹后,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疼痛、失眠情况。

缘何慢病患者更容易感染带状疱疹?部分也跟慢病本身有关。

以中老年人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为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穆荣表示“大多数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本身就是慢性病。其中,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骨关节炎等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由于疾病迁延不愈,延误诊断、治疗等原因,容易造成功能性的损害,导致免疫力下降,继发感染性疾病风险,这种情况在红斑狼疮患者中非常普遍。一位患者,合并带状疱疹后,引起的后遗症如半张脸被毁容,眼睛抽搐等一直延续至今。还有一位,得了带状疱疹之后,症状非常严重,从脸到大腿,出现了广泛的皮疹破溃,继发感染后变成大片黑色,沾到衣服的皮肤变得“血肉模糊”。

如何提前干预

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显示,到2050年,中国8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会翻两番。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中国带状疱疹患病群体持续扩容中。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医院原院长王建业表示,我国老龄化有三个特点,分别是增长速度快、人口基数大和未富先老、未备而老。尽管长寿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很多老年人存在“长寿不健康”的问题。根据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我国老年人平均带病生存的时间将近10年,由慢性疾病所带来的死因占比达到90% 。此外,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群,随年龄增长,免疫机能逐渐衰减,罹患感染性疾病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

然而,《中国中老年常见感染性疾病预防行动倡议暨认知调研结果》显示,中老年人群(50岁及以上)低估了自己患常见感染性疾病(流感、肺炎球菌肺炎、带状疱疹)的风险和危害,疾病预防认知有待进一步提升。

老年人免疫力低,抵抗力弱,是感染性疾病发病和重症、死亡等严重临床结局的高危人群。针对这些感染因素,接种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降低感染性疾病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帮助缓解老年人伴发的慢性病进展,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预防带状疱疹这类感染疾病上,目前已有疫苗可使用。以带状疱疹为例,截至目前,中国获批上市的带状疱疹疫苗共有两款,分别是葛兰素史克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以及百克生物的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

从制作工艺上,这两种疫苗技术路线存在区别,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是通过重组DNA技术生产的疫苗,这包括将编码刺激免疫反应的抗原 (如细菌表面蛋白)的DNA插入细菌或哺乳动物细胞,在这些细胞中表达抗原,再进行提纯,这种疫苗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诱发人体免疫反应,同时避免病原体的其他成分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士可安全使用。而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使用完整病原体(细菌或病毒)作为抗原的常规疫苗,优势是生产成本低。不过,由于存在残余毒性潜在风险,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并不建议用于患有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疾病的患者。

根据市场上带状疱疹疫苗的相关临床研究,重组疫苗在减少带状疱疹和PHN(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方面的有效率高于减毒活疫苗。

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欣安立适≥50岁人群保护效力97.2%、≥60岁人群保护效力97.6%、≥70岁以上人群保护效力91.3%。另外,根据最新临床数据显示,欣安立适能够为50岁及以上成人提供至少10年的保护。50岁及以上成人接种欣安立适后,在现有长达10年的随访期中能够维持临床获益。就主要研究终点而言,在初次接种后约6至10年的随访期间,欣安立适对带状疱疹的总体保护效力超过80%。此外,在研究随访期间未发现新的安全性问题。

而慢性患者是否适合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呢?

许多慢性病防治相关指南对老年人尤其是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常见感染性疾病的疫苗接种均进行了推荐,内容涉及流感、肺炎球菌肺炎、带状疱疹。慢性病人群因其免疫力低下,更易患感染性疾病,亦会加大慢性病管理难度,因此更需要接种疫苗,主动预防疫苗相应疾病。当身体情况处于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时不适合接种疫苗;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建议在社区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咨询和接种。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刘兆秋建议,老年人接种疫苗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综合考虑自身身体状况,重点把握疫苗的适用年龄、保护效力、禁忌证这三大“关键词”,选择适合自己的疫苗。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自身免疫力下降,接种疫苗可以帮助提高免疫力,减少疫苗所针对感染性疾病的发病风险。由于疫苗接种都要遵循一定的接种要求和接种方案,因此,老年人首先要关注适合自己年龄的疫苗进行接种。其次,要关注疫苗的保护效力。如果疫苗的保护效力为80%,接种后能帮助减少80%感染疾病的风险。当然,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保护效力也有所不同。最后,关于疫苗的接种禁忌,一般有3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一是对疫苗成分过敏者,则禁忌接种该疫苗;二是如果患者处在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或者正处于疾病的急性期,建议暂缓接种;三是对于患有免疫功能缺陷或是免疫抑制疾病患者,禁忌接种减毒活疫苗。

1 健康中国. 做好预防保健,老年人应主动“出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微信账号[EB/OL], 2022-08-06.

2 MARRA F,PARHAR K,HUANG B,et al.Risk Factors for Herpes Zoster Infection:A Meta-Analysis [J].Open Forum Infect Dis,2020,7(1):ofaa005.

3 Poirrier JE, et al. Herpes Zoster Incidence and Burden in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the U.S.: A Retrospective Database Analysis. Diabetes Care. 2022 Nov 1;45(11):2585-2593.

4 Marra F, et al. Risk Factors for Herpes Zoster Infection: A Meta-Analysis. Open Forum Infect Dis. 2020 Jan 9;7(1):ofaa005.

5 Marra F, et al. Risk Factors for Herpes Zoster Infection: A Meta-Analysis. Open Forum Infect Dis. 2020 Jan 9;7(1):ofaa005.

6 Marra F,Parhar K, Huang B,et al.Risk factors for herpes zoster infection:a Meta‐analysis[J].Open Forum Infect Dis,2020,7(1):ofaa005.

7 Marra F,Parhar K, Huang B,et al.Risk factors for herpes zoster infection:a Meta‐analysis[J].Open Forum Infect Dis,2020,7(1):ofaa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