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祜(约785—约852),字承吉。贝州清河(今河北)人。初寓姑苏(今江苏苏州),后至长安,为元慎排挤,曾漫游各地,晚至淮南。爱润州曲阿地,遂隐居以终。诗多写落拓不遇的情怀和隐居生活,对时政亦有所讽谏。又以宫词著名。有《张承吉文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唐代起,元宵前后三天取消宵禁的限制,以方便人们赏灯,称为“放夜”,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也为唐都长安将元宵节过成流光溢彩、声色交映的狂欢节奠定了基础。在这难得的三夜内,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出外赏灯,元宵节成为一个普天同庆的重要节日。以至于长安城里车马塞路,人潮汹涌,热闹非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祜长安城体验了元宵节的盛况后,写下这首《正月十五夜灯》,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京都元宵节场景的精彩纷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月十五夜灯

(唐代)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诗中着重描写了元宵节京都长安灯火辉煌、连袖歌唱的热闹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两句“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描写的是长安城内的元宵节景象:元宵佳节期间,千家万户走出家门观灯,街上亮起无数花灯,好像整个京都都震动了。“千门开锁”四字,既形容出万人空巷的情景,又表达出人们喜迎佳节的心情。使人仿佛看见“帝京”元宵节处处灯火明亮、家家出门观灯、人人谈笑风生的壮观场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两句“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描写的宫廷内人们欢度元宵节的场景:众多宫女联袂起舞,歌声、乐声直上九天,人们的啧啧赞叹声、欢笑声不绝于耳。诗人紧扣元宵节的特点,先写灯后写舞,极言灯节的辉煌,细言歌舞的热闹,全方位、多角度凸显了“帝京”元宵之夜的盛大和多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诗文笔洗练,形象鲜明,将长安城街道上人声鼎沸、热闹繁华的场景以及宫廷内欢度佳节的气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