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听雨

长安听雨

网易号

关注
90粉丝
820关注
580被推荐
IP属地:陕西

优质人文领域创作者

12枚勋章

读唐诗宋词 看远方风景

  • 释守净的诗《偈二十七首·其一》明白如话 却道尽了做人的智慧
    6小时前
    1跟贴
  • 李商隐的诗《题小松》托物言志 展现出一个傲然不屈的君子形象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进士。他一生坎坷不平,襟怀未展,壮志未酬。于是借小松写自己的傲然高洁,创作了这首诗。 题小松 (唐代)李商隐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这首赞颂了松树刚劲挺拔,四季葱翠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社会上庸俗浅薄之徒的鄙视。 首联“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以“秀”状其枝干的纤细、柔韧,犹如一位英俊少年亭亭玉立于庭院之中。以“细”状其叶,以“轻”状其荫,写出了小松之秀美。 颔联“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小松不与桃李在阳春三月争艳,在那霜雪凛冽的严冬,它非但没有枯黄,倒愈显得郁郁葱葱。 颈联“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草木在一年内有几次枯荣的变化,小松长到百尺便有了栋梁的功用。字里行间,“怜”松之情溢于言表。 尾联“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替我告诉乘车去西园游赏的人们,定会悲叹那园中花草已凋零一空。赞美了小松的品格、精神。 全文无一“松”字,却句句有松。托物言志,写出了小松顽强不屈的精神,寄托了诗人傲然高洁、不屈不挠的高尚品质。
  • 李商隐的诗《题小松》托物言志 展现出一个傲然不屈的君子形象

    2024-06-16
    图片
    03:27
  • 岑参的诗《暮秋山行》写尽秋季山行的美景 透出倦于仕途的心境
    暮秋山行 (唐代)岑参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这首诗描绘了暮秋山林空寂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倦于仕途奔波的空虚惆怅的心境。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以“疲”、“卧”衬托出倦于奔波的诗人形象,又以渡口西沉的斜阳来烘托诗人的心境。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一个“空”字,使人感觉到有人而实则无人的“空”,而“如有人” 三个字的比喻,更加反衬出树林的空寂。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以“凉雨”、“飞尘”,表现出秋日凉雨初霁、路上行尘不起的凄凉路径。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以“千念”写所感,由“暮节”引发出百感交集的心境,而“万籁”又反衬主观心境中的“千念”,越发触动诗人悲愁心绪。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诗人化用屈原诗意,比喻自己盛时已过而抱负难以施展,流露出对岁月无情流逝的伤感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忧虑。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以“远行”二字呼应题目“山行”,表现此行之遥远艰辛,同时暗示出远行奔波之毫无成就。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描绘生动传神,构思新奇巧妙,意境幽远凄清。
  •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透着辩证法的魅力
    出处: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四十六回。 原义:三十年前好的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则在河的西面。 寓意:世事变化、没有定数,人生无定,盛衰不常。 从自然形象看:反映黄河河道不固定的自然现象。历史上,因为黄河经常改道,某个地方原来在河的东面,若干年后,因黄河水流改道,这个地方会变为河的西面。这种地理现象,揭示了世事变化无常,盛衰轮流转的客观规律。 从人生发展看:比喻世事或人的命运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兴衰荣辱,没有定数,难以预料。 从历史变迁看:揭示朝代更替、兴盛与衰落,是社会矛盾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化的,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具有规律性的。 启示:历史是前进的,绝不可用静止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是辩证的,绝不可用固执的眼光看待一切。 #萌芽计划·新人创作挑战#
    网易读书
  • 李商隐的诗《题小松》托物言志 展现出一个傲然不屈的君子形象
    2024-06-15
  • 岑参的诗《暮秋山行》写尽秋季山行的美景 透出倦于仕途的心境

    2024-06-13
    图片
    03:31
  • 岑参的诗《暮秋山行》写尽秋季山行的美景 透出倦于仕途的心境
    2024-06-12
  • 李白的诗《山中与幽人对酌》写出了在懂你的人群中散步的快意
    山中与幽人对酌 (唐代)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这首诗通过描写在山中与朋友开怀畅饮的极普通情景,展现出一个具有高度个性化、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 前两句“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在盛开的“山花”的幽美山中,“两人对酌”则引出有意气相投的“幽人”作陪,展现出一幅山中宁静、环境清幽、饮酒畅谈的雅静氛围。才有了接连重复三次“一杯”,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两人在盛开的山花丛中对饮,酒兴颇浓,一杯又一杯,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渲染开怀畅饮的场面。 后两句“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借用陶渊明的典故,营造出一个痛饮狂歌的情景。“我醉欲眠卿且去”,既表现了诗人酒酣耳热的情态,也体现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尽管诗人可能已经酩酊大醉,但还不忘招呼朋友“明朝有意抱琴来”。看似挥之即去、招则须来的声口,不拘礼节、自由随便的态度,实则写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狂士与“幽人”间的真挚感情。 全诗既有信口而出、率然天真的妙处,又不一泻无余、韵味隽永,体现出歌行的风格,令人神远。
  • 李白的诗《山中与幽人对酌》写出了知己对酌的那种陶然快意境界

    2024-06-11
    图片
    02:21
  • 李白的诗《山中与幽人对酌》写出了知己对酌的那种陶然快意境界
    2024-06-11
  • 戴复古的诗《山村》竟然把盛夏雨后的山村描写得像世外桃源一样美
    盛夏的一天,南宋诗人戴复古路过一个小山村,被眼前景色吸引,即兴创作了这首《山村》。 山村 (宋代)戴复古 雨过山村六月凉,田田流水稻花香。 松边一石平如榻,坐听风蝉送夕阳。 这首诗通过描绘梯田、稻花、松石、蝉声、夕阳等自然景象,生动地展示出一幅优美恬静的山村夏日图画。 前两句“雨过山村六月凉,田田流水稻花香。”诗人以最自然的方式去亲近大自然,去欣赏大自然,句句写景,字字有情,为六月雨后山村的秀丽景象而沉醉。一场暴雨过,六月的山村顿时显得特别凉爽,一层层的梯田里,溪水长流,稻浪翻滚,微风过处,飘来阵阵稻花的清香。 后两句“松边一石平如榻,坐听风蝉送夕阳。”诗人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发现美、欣赏美、展现美。漫步山村,松树在雨水的洗礼后,更加郁郁葱葱,松树旁,有一块平整的石头,宛如一张天然的床榻,坐在石头上,静静地聆听着风中蝉儿的歌唱,丝丝悠长而响亮;在阵阵婵声中看着夕阳缓缓落下,心情愉快惬意。 全诗重在写景,语言浅近,通俗易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意境清新。仿佛让人感受到了山村的宁静、美好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之中。
  • 戴复古的诗《山村》竟然把雨后的山村描写得像世外桃源一样美

    2024-06-07
    图片
    01:59
  • 杨万里的诗《宿新市徐公店二首•其二》写尽暮春田园童趣之美

    2024-06-04
    10跟贴
    图片
    02:23
  • 杨万里的诗《宿新市徐公店二首•其二》写尽暮春田园童趣之美
    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杨万里任江东转运副使,任所是在建康(今江苏南京)。诗人途经新市(今浙江德清),短期借宿,见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其二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诗中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农村的自然风光和儿童的纯真乐趣。 前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通过静态写景,描绘了农村暮春的清新与宁静,稀疏的篱笆、幽深的小路以及新绿未成的树木,展现了农村的自然风貌。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通过动态写意,描绘了儿童追捕黄蝶的欢乐场面。运用“急走”、“追”等动词,生动地刻画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和好奇好胜的神态。而“无处寻”三个字,则将孩子们捉蝴蝶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留下了想象回味的余地,展现了儿童面对金黄菜花时的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可爱情景。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由景及人,由静至动,由远至近,平易自然,真切感人。
  • 大雁塔是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标志之一 成为穿越千年历史的守望者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天竺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奏请在长安慈恩寺的西塔院建造了一座五层砖塔。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七层楼阁式砖塔,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 唐显庆元年(656年),唐高宗御书《大慈恩寺碑记》,从此寺名为“大慈恩寺”。大雁塔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 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基座皆有石门,门楣门框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及砖雕对联。 一层:大雁塔南门 在唐代,新进士及第后,有大唐天子于杏园赐宴,于曲江聚会饮酒,慈恩塔下题名等风俗活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曲江流饮”和“雁塔题名”。 二层:释迦牟尼佛像 大雁塔二层的塔室内,供奉着一尊铜质鎏金的佛祖释迦牟尼佛像,系明初宝贵文物,被视为“定塔之宝”。 三层:舍利子 在三层塔室的正中,安置一木座。座上存有珍贵的佛舍利及大雁塔模型。 四层:贝叶经 大雁塔四层塔室内供奉着两片长约40厘米、宽约7厘米的贝叶经。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雕刻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 大雁塔是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标志之一 成为穿越千年的守望者

    2024-05-30
    图片
    03:21
  • 李煜的词《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意境悠远闲淡 宛若世外桃源
    2024-05-30
  • 杜甫的诗《狂夫》以秀美之景反衬潦倒之苦 道尽了人生的无助之痛
    2024-05-30
  • 大雁塔是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标志之一 成为穿越千年历史的守望者
    2024-05-30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