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桐山

受气候影响,今年本港遭遇的台风可能更猛烈。周一也因为“泰利”的到来,港交所休市一天,可以说气候问题对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大家都知道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是解决气候变化的办法之一,但问题是背后的代价谁付?当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需要落实到消费方面的时候,愿意为之付出代价的人却少之又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香港青协公布有关“促进可持续消费的实践”研究报告,此次报告以问卷调查方式访问了903名15至34岁青协会员,八成受访青年有实践低碳生活的意识,其中七成人愿为保护环境而减少消费,但六成青年不愿为保护环境而支付更多费用,在进行消费活动时,超过四成却认为产品的环保友善程度并非他们的优先考虑。说到底虽然大家有意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但当落实到为低碳而愿意付出代价的人就会少很多了。

事实上,在欧洲早就有提倡低碳消费的理念,低碳消费的最重要含义之一就是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而其中最直接有效实现低碳的消费行为,莫过于奥卡姆剃刀原理提到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可以很简单理解为如果不是必须的,不要去增加消费,也即是环保核心就是不消费或者少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现实生活中,低碳消费的理念却很难推广,因为它违背了经济的发展需求,更多时候环保节能被标榜为时尚,实现的效果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例如大家逛街的时候会因为一件物品被标榜低碳而去消费它,取代了原来不环保的旧东西,但在这个过程中,实际是我们是增加了消费去制造了垃圾;又例如现在大家都认为燃油车不环保,需要换电动车,等大家把电动车都换的差不多的时候,又会冒出其他类型的如氢能源车等产品,吸引你继续去更换,以追求环保低碳为理由,结果却是制造愈来愈多的废铁、垃圾。现在每个家庭拥有的衣服鞋子都比十几年前的人多很多,哪怕低碳消费理念已经提出很多年,但显然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所谓的低碳的理念,很多时候成为商家鼓励大家升级换代的最佳理由,这最终实现的效果不仅不低碳,反而增加了消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从个人角度来说,真正为了气候问题要实现绿色低碳去减少消费,说白了就是需要自己控制对物质的欲望。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所谓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理念很难在生活中普及。但凡事都有代价,我们要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肯定是要付出某种“痛苦”,而人性往往承受不了这种“痛苦”。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