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能够获得这次培训机会,始于一场幸运的选拔,当然我一直觉得所谓“幸运”只不过是厚积薄发。过去很长时间是在一个人战斗,比如我在学校做的一些事情,身边缺乏的是被信任的、被肯定的感觉,反而质疑、不解逐渐成为生活中常态。

所以,我的内心偏向于一个人独处,因为这样可以有很多独特的思考,为此有了一些有趣的案例和还算流畅的行文风格,我觉得要获得他人赏识,自己先要有些坚韧的力量。哪怕微弱如草芥,也想在整个生命旅途中有一份闪烁,那些生活的勇气也可以是对自己的一份交代、一份慰藉。

我在生活中是非常安静的,与学校里高冷形象相比,外出培训觉得是刷新三观的那种。平时上班时有一些鸡毛蒜皮的吐槽,很容易将自己陷入舆论漩涡。我的身份很多时候比较尴尬,所以让自己有一些特点,同时也又不那么完美,是我给自己树立的标签。

然而,线下培训彼此都是同行,有很多共同话题,但又不用担心你的心事会被带回到学校;更重要的是,我想为自己而活,简单一点、纯粹一点,我不想为了三斗米而折腰,我也不用刻意去迎合别人的感受。相反因为一些自己的个性会吸引到老师们的关注,这是或许是理想教育的一种情境。

这几天的培训,涉及到心理和情绪方面的内容占比很多,我想火柴公益的初衷是想让我们正视自己的内心,借助专业的引导让我们从过往的纠结与困苦走出来。每场活动都伴随着眼泪,我想此刻的自己一定是最柔弱的、最舒畅的,这或许是被代入、被共情的难得场域。

很多时候基于一些现实因素,我们需要一些适应力能力强的面具,然而我并不喜欢也并不擅长伪装情绪。我觉得哭和笑都是内心的真实映照,成年后的我们反而有了去真存伪的假象。从我对于自己的觉察中,发现几乎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心事,只是在生活中没有人全身心的聆听,并且不附带任何个人意见的参考。

不谈工作、放下家庭,只专注于自己的感受。我想只需一刹那的放空,就能给我们压抑许久的内心一个解压与释放的机会。一人一故事,一花一菩提,我感受到别样的教练风格,在淡雅谈吐中、在情景模拟中我抵达了从未被重视的深渊。

更何况培训中还有很多共创活动,即是被看见,也是被给予,更是一种触及阴暗的酣畅与天真。间接的互动恰如其分,当情绪抵达高潮,就需要一场模糊边界意识的游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次次握手、一张张合影,只需要镜头前的鼓励,我们就能开心很久。

火柴公益给予我们一份温暖的力量,桌上一些随处可见的关怀,每个人的角色并不是固定的,有可能是聆听者、有可能是观察者,也有可能参与者,但没有人是旁观者。我觉得小规模培训的优势就在于此,所有人不断被感知,不断被洗礼,不断被赋能,这是自我内心的照见与提升。

爱自己,是对自我人格的救赎,我们习惯了体谅、习惯了奉献,唯独没有关照自己。当我们纸上10件最重要的事依次被舍去时,尽管这是游戏依然有很多人在犹豫要不要为此付出生命。当然,现实中或许没有那么多选择,我在想是否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以至于我们无法真切感受生活的真谛。

在参观画展之前,我是比较纠结的,因为我的确没有什么艺术细胞,对于一些抽象的、高雅的画作欠缺一份专业的表述。当我们在雨中信马由缰被艺术宫的正门所吸引,没想到阳阳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画展,惊讶的是策展人都不是书画名家,而是以自己的视角呈现出一幅幅风格迥异、却又相互联系的情感阶梯。

当我们即将结束这次旅程时,“不走回头路”似乎又像是对于我们人生的忠告。虽然只是短短几天,却是自我内心的救赎。我想如果没有这样的契机,我们的压力如何有效释放;如果没有这样的契机,我们的故事该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如果没有这样的契机,我们又会在怎样漫长的孤独中探寻光明?

点燃自己,助燃他人。让自己努力成为一束光,给漆黑中胆怯、无助的自己一点希望,从一根火柴到星火燎原或许会很久,但我觉得每一次相聚又能让这火焰变得充实。当自己的名字被更多人记住,当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发生改变,我想这就是人生的意义。从自我的束缚中挣脱,温暖中布满坚毅,而我早已不是躲在角落,而是大方将光明拥入怀中,被过去的自己感动,同时也为将来的自己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