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时,曾思玉拿起望远镜向黄河故道南岸李楼方向观察,太阳光射进了柳树林中,他清楚地看到,日寇大队人马隐蔽在此。

曾思玉于1911年出生在江西省信丰县,1928年参加本县农民起义,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任红1军团第36师团政治委员。

全面抗战爆发后,曾思玉任八路军115师第343旅686团民运股股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薛公岭战斗、午城战役等。

1939年9月初,曾思玉奉命率领抗大1分校400多名毕业学员千里徒手徒步奔赴山东,他们从山西出发,行军1000多公里,在3个月的时间里,历经艰险和困难,一枪未发,一人未减,在敌占区、根据地、游击区纵横穿行,奇迹般全部安全到达,给山东敌后根据地带去了400多名朝气蓬勃、历经小“长征”锻炼的年轻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2年9月,曾思玉任鲁西第八分区司令员,26日,曾思玉率领第8团的第1连和2个班长训练队,从鄄城以北的大石庄出发,黄昏前到鄄城以北的李楼宿营,布置秋季征粮任务。

黄昏前,部队刚刚到达宿营地,就得到鄄城北侯集情报员送来的侯集据点敌人增兵的情报。曾思玉敏锐判断日寇的秋季大“扫荡”可能开始了。

太阳从薄雾中慢慢露出地面,曾思玉拿起望远镜黄河故道南岸李楼方向观察,隐隐约约地看到,在黄河大堤的树林中,有三三两两的人来回走动。不一会儿太阳光射进了柳树林中,这时才清楚地看到,日寇大队人马隐蔽在柳树林中休息。

这时,曾思玉弄清楚了,这就是日本鬼子筹划已久的“铁壁合围”,他立即转身上马带着骑兵班飞快地在旧范县赶上部队,迅速作好战斗准备。

9时左右,部队利用道沟隐蔽地向东北方向运动时,四面八方响起了一阵阵的枪声,敌人的10多架战斗机,一对对地从远方袭来,穿梭似的在部队上空不断轮番俯冲扫射,并疯狂地投弹轰炸,侦察机也像饥饿的老鹰一样,在合围圈上空盘旋。

敌人所到之处,狼烟四起,烽火冲天,枪声不断。大大小小的村庄陷入一片惊惶和恐怖之中,老乡们在呼儿唤女,扶老携幼四散奔跑,传来凄惨的哭喊之声。随着敌机的狂轰滥炸,人群中血肉飞溅,尸体横陈,鲜血染红了黄河故道的沙滩……

中午时分,日军的“铁壁合围”圈子形成了,一时在范县地区这个狭小的范围内,集中了党政军民数万,在这令人窒息的恐怖笼罩下,曾思玉率领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老部队掩护着成千上万的骨肉同胞转移。

下午3点钟左右,敌人进一步缩小包围圈,最危险的时刻到了!

曾思玉仔细地观察敌人的“铁壁合围”阵势:从敌人的第一线一直到纵深地区,均有红、黄、蓝、白、黑不同颜色的大小旗帜,西南方向的黄旗是敌人的炮兵阵地,在他们的南面,甘草图堆村东北角,距我军约千余米的地段上,有几面日本膏药旗插在荫柳棵里停止不动,在敌人的纵深看不到其他旗帜了。

对!这就是敌人的薄弱点!鬼子判断我们绝不敢轻易从平坦开阔、不便隐蔽的黄河故道沙滩上突围。

曾思玉下定决心,坚决要从这里打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浓浓的硝烟迷雾中,曾思玉听到一阵阵儿童号啕的哭叫声,老乡们大声呼喊着:“八路军同志,快救命啊!”

曾思玉下达命令:“同志们,乡亲们靠着我们啊,各部队要迅速作好冲锋准备,把背包全部甩掉,炊事员拿起伤员的武器,拿起扁担、锅铲、铁锹当武器,各连的轻、重机枪要集中,射手挂皮带端枪射击,步枪上刺刀,手榴弹一律打开盖子。听到冲锋号声,所有的机枪、步枪、掷弹筒、手榴弹对准鬼子的那几面膏药旗,在几百米宽的地段内,向荫柳模下的鬼子一齐冲击!”

十几分钟后,各连通信员跑来报告:“一切准备完毕!”曾思玉命令司号员吹起冲锋号,在高亢激扬的号声中,轻机枪、步枪、掷弹筒一齐向鬼子怒吼了,曾思玉率领部队跳出道沟,田野上空响起了霹雷般的喊杀声,他们大踏步突破了鬼子合围的阻击阵地,当面敌人的枪炮顿时变成了哑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顷刻间整个地带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成千上万的老百姓眼含热泪高呼打得好!八路军万岁!八路军是咱的救命恩人……”

这时,部队一鼓作气突入敌人的阵地,同鬼子展开了生死搏斗。经过短促而激烈的浴血奋战,在这个地段上阻击的100多名日寇被全部击毙,敌人的“铁壁合围”被突破了!

曾思玉率队继续向甘草堆村南面的黄河故道突围,地方干部和人民群众像潮水般涌上去了,人们踏着鬼子的尸体,紧随着部队突围。

抗战胜利后,曾思玉率部参加清风店、解放石家庄、新保安战役,为平津战役的胜利立下头功。

新中国成立后,曾思玉率部参加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2012年12月31日,曾思玉在大连逝世,享年102岁。

致敬曾思玉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