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地铁向车厢内喝“水”女子开“罚单”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引发热议。记者调查发现,其中存在多处不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件的缘起是,一名女子在上传网络的视频中,自称7月17日在南京地铁3号线车厢内因喝水被罚。女子在视频中还配发了这样的文字:“南京地铁收罚单,不允许喝水。” 此事让不少网友难以理解,觉得水都不让喝,不够人性化。还有网友表示,此前都不知道地铁上禁止喝饮料。

记者在向南京地铁方面核实后了解到,涉事女子当天喝的不是水,而是果汁饮料;女子收到的也并非是“罚单”,而是“轨道交通设施内禁止行为告知单”。随着更多信息的披露,记者发现,涉事女子上传的视频已无法再看到,可能是被隐藏或删除。其社交账号的简介上则出现了这样的文字:“第一次被警告,没罚款。”看上去也有澄清事实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地铁25日晚间发布《情况说明》就此事作出回应称,地铁车厢内禁止饮食,是明文规定。事发当天,工作人员在巡查中发现该乘客违规后,考虑到果汁饮料泼洒可能引发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隐患,向其出具了《告知单》,对轨道车厢内的禁止事项进行宣传告知,并非对行为人进行行政处罚。至于什么情况下会罚款,主要由工作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裁定。一般来讲,乘客如果身体不适或需要用水来服药的话,车厢内是可以饮用白开水的。

梳理近年来的公开信息可见,这并非南京地铁第一次因对车厢内饮食开罚单而引发关注。今年3月,一名乘客因在地铁车厢内喝酸奶被开告知单,南京地铁下属执法大队的执法人员称,执法以“普法宣传”为主。此外有网友反映,曾因在车厢内喝奶茶被罚20元。南京地铁官网公示的2021年度行政处罚实施情况也显示,当年的1万1千多件行政处罚事项,共罚没金额8万余元,主要集中在列车车厢内饮食、吸烟、乞讨等领域。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南京地铁的做法有法可依。现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第36条规定,乘客不得在列车内进食,婴儿、病人除外。《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第38条中也规定,禁止在列车车厢内饮食,违者可处罚款20元以上100元以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城市,地铁车厢内饮食的行为,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围绕是否处罚及如何处罚,执法尺度有所不同。在以公共管理素有严格之名的新加坡,地铁上不论是饮食还是饮水,最高可罚款2500元人民币。在国内,西安和南京一样明文规定,对车厢内饮食者可处“2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罚款。而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地,一般都是以劝阻为主,极端情况另行处理。

那么,从公共管理角度而言,此次事件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各地对于地铁禁饮食的管理宽严程度不同,该如何管理才能兼顾各方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此次事件暴露出,无论是管理者之间还是市民之间,对于“地铁车厢内禁止饮食”一条,其实并没有存在完全一致的认知度。有人认为根本不该受限,有人认为喝水可以包容;同样的,有城市执法必严、将管理落实到一对一的警告上,有城市则相对宽松,最多口头劝阻。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对于执行标准建立统一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宣传和劝导,避免各方因对政策理解的不一致而产生矛盾和纠纷。

马亮同时表示,地铁车厢作为人群比较密集的空间,其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都需要在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作出取舍与权衡。各地的管理除了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外,还应当符合一般公众普遍认知,并需要在公众的主动维护和互相监督中予以实现。从这个角度而言,执法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故意的大吃大喝行为,不仅要管,还要严管。对于偶尔一次的解渴之举,最好还是劝导为主。

(看看新闻Knews编辑:金梅 陈昱卉 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