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物这个名字听起来很高端,也让人觉得似乎只要用了这种药物,所有病情都可以得到解决。但事实上,靶向药物只适用于晚期患者,也就是已经发生转移的患者。如果患者没有出现其他远处脏器转移的情况,即使是经济条件充足的患者,也没有必要去“预防性”应用靶向药物来“预防转移”。因为靶向药物并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任何药物的使用都需要考虑到具体的病情和患者的身体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靶向药物的应用条件有哪些?

在应用靶向药物前,需要做基因检测,一般需要检测的基因有KRAS、NRAS和BRAF,需要注意的是,基因检测的结果并不是正常或者不正常,而是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选用像样的靶向药物。

比如国内可用的结直肠癌靶向药物只有两种——西妥昔单抗和贝伐单抗,均为进口输液药物。如果KRAS和NRAS是野生型,可以选用这两种药物,如果KRAS或NRAS为突变型,则只能用贝伐单抗。BRAF的突变不太常见,但是治疗效果差,恶性较高。在临床实践中,除考虑基因检测结果,原发肿瘤的部位也会影响靶向药物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靶向药物能有多大用?

临床研究的数据表明,晚期结直肠癌的患者如果只应用化疗药物的话,其中位生存期一般在1年半到2年左右,如果加上靶向药物,可以延长6-8个月,具体情况还要看病人的体质以及耐药时间。

三、靶向药物的花费如何?

在靶向药物刚上市的初期,药物都很贵,经过医保谈判,多种靶向药物均已纳入医保目录,且大幅降价,实现了大部分人用得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靶向药物的副作用如何?

靶向药物的副作用因药物而异。举例来说,西妥昔单抗的主要副作用是过敏反应和皮疹。而贝伐单抗的主要副作用则包括胃肠道穿孔、出血和肾功能损害等。

总体来说,靶向药物的副作用发生率并不高,并且严重副作用的比例也较低。这意味着大部分病人在接受靶向药物治疗时,副作用并不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