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桐山

为帮助香港青年人了解北部都会区,北区青年商会在今年3-7月举行问卷调查,共收集1084份有效回应。其中逾七成受访青年支持“北都”发展,逾六成青年有兴趣到北都就业。青年本该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未来,但香港的年轻人在过去一二十年里,由于受到多种原因制约,向上流的机会并不多,不少人感到生活压抑。北都区要成功,就要建立一个有年轻人向上流动的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向上流动难,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香港的产业高度单一和空心化。多年来香港经济增长大部分来自四大支柱行业,分别是:贸易及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专业及工商业支援服务业与旅游业,整个香港产业结构基本围绕这四大行业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及创造就业,这些年四大产业对整个香港经济贡献,从2000年占比49.4%,到2020年增至的55.1%,可以看出香港经济结构高度集中。

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些行业的老一批从业员已经霸占了大部分重要资源和岗位,而行业的增量也不大,年轻人要往上升是不容易的。加上现在人的寿命愈来愈长,原来的那些老员工工作年限愈来愈长,年轻人向上流的机会更加渺茫。当下政府发展北部都会区,无疑是香港年轻人的希望,作为一个以科创为中心的区域,如果发展成功,定会成为未来香港新的经济支柱,为年轻人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未来新的支柱行业的创科,其属性和过去传统的金融、地产、旅游业不一样,不是靠资历吃饭,而是靠技术和创意吃饭。近些年,科技发展更新迭代速度加快,更加考验科研人员对研究的敏感程度。年轻人接受新知识快,对新变化更加敏感,更容易走在科学前沿。事实上世界各国的科创人才也愈来愈年轻化,内地科学基金项目评审数据也反映了这一情况:2011年以来,创科行业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比稳步提高,项目负责人年龄不断年轻化,年轻人逐渐挑大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虽然大部分香港年轻人有意愿到北都区就业,但前提北都区也要建立一个对年轻人友善的圈子,因为科技创新不是个人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团队间的互相交流与配合,将来北都区将汇聚大量的青年人,需要在他们之间营造一个好的社交氛围。除此之外,特区政府在规划北都区建设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年轻人的需求,包括住宅建设和工作之余的康乐文娱设施等配套设施,都要对年轻人友善。而北都区未来要发展得好,特区政府也要充分考虑本港与深圳的融合,因为香港的创科发展离不开深圳的产业链和人才库的支持,所以北都区如何实现与深圳更便利的通关,也是成败的重要一环。做好这几点,北都区才能成为香港年轻人成就自我的最佳平台。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