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我有一个朋友”堪比神句

它能把任何离谱的事情变得合理化

以这句话开头的事件

往往走势分为两派:

一派明里暗里说自己

一派吹嘘夸耀社交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伸手党不好意思直接要

就会以一个朋友为由头

直接摆脱掉自己丢面子的事实

把锅甩到朋友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久而久之,大家都明白这句话 背 后的 含义

但真正站出来挑明的又少之又少

于是有人大胆发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奇怪的是,为啥都过了这么些年

人们还是爱拿朋友起由头?

今天文字君就来跟大家一起

撕开“朋友”的真实面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文字君刚编的老话:

“开局内容全靠编,亲戚朋友永争先”

不知从何时起

“我有一个朋友”为开头的句式

充斥在国内互联网的各个角落

似乎没个“朋友”傍身

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上过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二十多年前的充斥街头的

《故事会》、村口传说等“地摊文学”一样

你甚至不用费心找图

只需在文章开头

写上一句“我的朋友”

就可以尽情讲(xia)述(bian)

各种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的故事

来增加自己论点的靠谱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吹牛外,朋友还经常用来自证有趣

这些人则大多是些

脖子上顶尿壶的智障病患者

身上发生过各种“奇葩囧事”

不是被坑蒙拐骗

就是犯二冒傻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太想着“杜撰完美”

这类故事往往描述详细具体

有些过于感同身受

于是,难免不禁让人怀疑:

“你说的这个朋友究竟是不是你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无中生友”

是人类的最基本语言技能

不信的话,扪心自问下

小学被要求写人物类作文

憋到不知道咋写时

哪次不是把自己的特点

生搬硬套在别人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使用了这一经典句式

甭管煽动情绪

还是拉近心理距离

又或者宣传啥科幻神奇的事情

都能力杠杠,不在话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发展业务

不仅能活用截图/P图生成器

交友套近乎的能力

更是跃迁世界第一

无论古今中外伟人,还是地外先进文明

都能为其商路开疆拓土,保驾护航

就问你心动不心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故事还不算什么

真做到一定境界的公号@微商

还会费尽心机把故事编得生动形象

最好编出一首洗脑力max的

“当代自传体rap律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被拿来举例论证

“朋友”还经常出现在

各种问题咨询&答疑中

不少网友都爱打着朋友的旗号

来咨询自己的问题

碰到啥子难言之隐

以“我有一个朋友,他/她……”开头

既将给自己留足了面子

还能树立一个

关爱朋友、团结友善的圣母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难以言表的生理问题

不想被人看穿的心理问题

也经常假借“朋友之口”用来咨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的咨询,话语貌似简单

但人际关系往往非常复杂

即便只是“我朋友、我朋友的对象

和我朋友对象的追求者”的标准三角恋关系

也会给你衍生出A(3,2)种“攻受排列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是登场人物再多一丢丢

说不定还能凑成一段智力型绕口令

浇灭你对中文的天然炽热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仅仅用朋友的名义

咨询一下自己的问题

倒也没什么大不了

但在很多实际用法中

“朋友”就和“替罪羊”划上了等号

干坏事了直接安在朋友身上

总觉得反正别人也不知道

你到底有哪些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久很久以前

“朋友”有且仅有“关系深厚”这一种象征

一提起朋友,耳边就不自觉回响起

“朋友一生一起走”的经典老歌

但随着该词的频繁使用

其内涵好像逐渐走歪淡化

沦为一个 平平无奇的指称

所谓:天下皆可称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服务行业人员最爱用这个称呼

相较于帅哥美女的轻佻

“朋友”则朴实感满满

一声叫下去

直接拉近关系,亲切感满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其靠谱亲切的特质

不少盗号的都会假借“朋友”接近你

等你通过好友验证

看到对方发来的奇怪消息后

才反应过来你们根本不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求帮忙”也是“朋友”出现的一大场景

一些平日里不咋联系

突然想深夜叙旧的人

就会动用“朋友”这颗

试图融化你的糖衣大炮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演艺圈里也特别喜欢“朋友”这个称呼

每当有啥绯闻时,甭管实锤如何

只要不碰上纠缠到底的娱记/粉丝

一句“我们只是朋友啊”就能解决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硬说的话,其实当代的“朋友”用法

都只能算小打小闹

类似上文中所述的

“借他人之言,传我腹中之事”搞的大新闻

从古代到近代比比皆是

比如“或曰、窃闻”

其实就是文言文版

“我听朋友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一领淡鹅黄/

换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

中学课本中学过的《陈涉世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胜和吴广在绸子上写下

陈胜为王”放在鱼肚里

还在夜里装成狐狸的声音大喊:

“大楚将兴,陈胜为王”

这便是把狐狸当成朋友

替自己找了个天选的“甩锅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抛开大人“装神弄鬼”不谈

古人也会霍霍孩子

拿童谣来当表达想法的好工具

石人有双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至正十年河南北童谣

比如上面这首元代末年著名的童谣

看起来像是孩童们玩耍时的随口吟唱

但实际上,是红巾军领袖刘福通

先把刻有童谣的石人埋在黄河工地上

再让儿童到处传唱

当开河民工挖出石人,读到石人身上的童谣时

便在童谣的影响下加入红巾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诗中,很多诗人

也习惯借用朋友的言行

来表达自己的意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是王维的这首《送别》

明面上写的是送别友人归隐山林

但仔细分析其背后的意蕴

“君言不得意”

不是正是表达自己郁郁不得志

渴望归隐山林的想法吗?

真是疑编无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