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麓山寺观音阁前,有一棵矗立1700余年的古松,犹如一位老者,看风云际会,观时代巨变。如今它已然成为一座精神地标,承载着长沙城的历史,守护着时代的记忆。

它就是湖南最美古罗汉松——六朝松。麓山寺前开山祖师将其栽植此处,见证着长沙城向上生长的力量。

万物皆有灵,六朝松将千年历史刻画成圆,一圈圈年轮编著成一部厚重的历史。

你听,风中那枝叶摇曳的声音,它在将故事细细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304年正月,西晋都城洛阳。

一个叫司马乂的将军,因参与后人所说的“八王之乱”,被对手活活烧死。司马乂是当时的长沙王,死时年仅28岁,做长沙王不到5年时间。王室纷争,硝烟四起,生灵涂炭。

这一年,生逢乱世的罗汉松,刚满25岁。

历史的年轮来到公元769年。

58岁的杜甫由岳阳白马潭出发,二月下旬至潭州(今长沙),停舟数日,在湘江畔,见水天一色,云蒸霞蔚,渔歌唱晚,白鹭归帆。此情此景,给予历经风霜的杜甫些许安慰,一代诗圣饮酒论诗,留下许多诗篇。

“不夜楚帆落,避风湘渚间”“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著处繁华矜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杜甫在游览麓山寺、道林寺时,作《岳麓山道林二寺行》。“塔劫宫墙壮丽敌,香厨松道清凉俱”,写的正是六朝松。

两年后的秋冬季,再遭贬谪的刘长卿也同样登上岳麓山。面对六朝松,他发出了“松老问谁栽”的疑问。

六朝松在年轮里记下了杜甫、刘长卿,而它也被写进盛唐的“诗史”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的脉搏跳动到公元1167年。

岳麓书院的山长张栻和远道而来的大学者朱熹,讲学论道两月有余,留下了千古佳话——朱张会讲,开创了中国书院史上不同学派之间会讲的先河。这一讲,“四方学者毕至,饮马池水立涸”,影响后世千年。

理学即道学,何谓道?“生生不息”谓之道。简言之,世间万事万物,循其自然生生不息方谓之得道。当然,人道、世间之道也应是这样。所谓生机勃勃,太平盛世!

这一年,见证朱张会讲盛况的罗汉松已经800多岁。

这一年,离靖康之耻只有40年;这时的朝代,还是半壁江山。

公元1917年4月,湖南长沙岳麓山下。

山蹙愁眉,蔡锷、黄兴魂归故土。一葬蔡锷,二葬黄兴,开中国近代史上“国葬”的先河。此二湘人为谋求国家独立民主共和殚精竭虑出生入死,被誉为“辛亥脊梁”。据统计,岳麓山上下葬的“辛亥”志士,仅有名有姓的就有30人。

青山有幸埋忠骨,我以我土葬国魂。

这一年,麓山罗汉古松已经年满160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就在岳麓山国葬盛大举行的时候,众多观礼者中,有一个青年却开始了新的思考。

世道沧桑,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个青年叫毛泽东,“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青年毛泽东同蔡和森等在岳麓山下,评说国家大事,究天人之理,探革命之道。

为国家谋独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是一个革命者找到的初衷。从麓山出发,他找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

自此,这个人的名字,与麓山脉搏和中华大地连在一起,脉动搏出的是一个时代的旋律。

公元1949年8月4日。历史年轮上又一个特殊日子。

湖南通电和平起义,次日,解放军进入长沙城。

麓山的脉搏再一次和华夏大地共鸣共振。

而在此前夜,麓山脚下桃子湖路2号,一个普通的公馆里,一张普通书桌因为起草湖南和平起义通电稿,而承载了一桩决定着3000万三湘儿女命运的历史重任。

此刻,和这张书桌相隔不远的麓山古松,正在夜风中深深吐纳,频频颔首。

它知道,一千多年了,它所经历的无论是武力战争,还是文化论争,没有哪一次能最终脱得了苍生在上这个主题。而这次,纷争可能真正彻底结束了。

苍生的幸福是最大的幸福!古松在祈盼,明天早晨,一轮不一样的旭日从东方升起。

长沙,“王”的时代结束了。万事万物开启了自主成长生生不息的模式。

弹指一挥七十年,麓山风物几多变迁。

虽然,山中仍有战争遗址,但滚滚松涛中再也不用掺杂那些践踏生灵的金戈铁马之声了。虽然,至今还有人来山上打水摘果或者吃斋礼佛,但他们都是回归山野崇尚自然养生的游客,而不再是那些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进山躲难的灾民。

早就没有人要砍伐树木当柴烧了。早就没有人要打猎捕鸟补充家用了。

爱晚亭旁红枫如画,岳麓书院绿树成荫。白云缭绕,泉水丁冬。打坐1700年的麓山罗汉松,终于领略到了什么叫太平盛世,它终于可以舒心地伸展一下身手了。

一桥飞架,天堑通途。

1700岁的罗汉松第一次看到这种渡河方式。

橘子洲大桥,银盆岭大桥……一座座大桥如彩虹跨江。伴之而来还有一条又一条的过江隧道、轻轨、地铁,它们像一条条血脉,把一江两岸城市连成一体。

留存千百年的渡口逐渐消失。罗汉松当年见证过的谈笑有鸿儒朱张渡口,而今只留下一块牌匾,两个塑像。

渡船变成游轮。防洪堤成了风景。

每当橘子洲烟花节,东风夜放花千树,麓山古松,就会在古老的寺庙里,见证山下那个真正的不夜城。

这个城,人们叫它现代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仰望山顶,山峰叠嶂,绿荫匝地。

岳麓山被称为长沙城的“绿心”“绿肺”。山下的城被称为“生态城”。生态城的口号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山水自有文章。

绕着山,湖来了。

山腰,穿石坡湖杨柳依依。山脚,桃子湖桃花盛开。梅溪湖碧波荡漾,西湖风景如画,后湖静影沉璧。一山带五湖,生活在画中。

而在“绿心”“绿肺”的怀抱中,千年罗汉松深扎生命之根,老树新发,枝繁叶茂,彰显着生态岳麓的魅力。

幸福的前提是自由。而自由之路必得智慧之光照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麓山南来,湘江北去。在巍巍麓山和悠悠湘江之间,一座崭新的“大学科技城”横空出世,闪耀出夺目的智慧之光。

这里簇拥着20多所高校院所,66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这里汇聚了40余名“两院”院士、30余万名在校大学生、10余万名科研人员,是三湘乃至华夏大地当之无愧的自主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地、高端人才集聚地。

智能智造,湘江西岸的岳麓人得以率先领略“创新之城”智慧生活的便捷。

历经十多个王朝的罗汉古松,从来没有想到它的存在,最终会和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脉搏产生联系。长沙园林大数据显示,长沙市区共有百岁以上古树1300株,其中岳麓区770株,占60%。麓山寺六朝罗汉松1740岁,为长沙“树王”。

长沙,“王”的时代早已结束,但“树王”的见证还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

六朝更迭,唐宋风雨,明清烽火,近代硝烟。

几多风云激荡,多少悲欢离合?

历史的年轮跨入新时代。从2016年开始,一场针对千年古松的系列保护运动提上议事日程。

敲掉水泥,扩大树池,松泥换土,让古树自由“呼吸”。

冬天铁架护身,让老树腰板更硬;平时挂上“吊针”,让老树远离病虫。

八年呵护,年年“体检”。而今,“树王”依然活得很好。最近景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现场对六朝松进行了测量:胸围2.5米,地围3.2米,冠径10.1米,冠幅面积有100平方米。树枝比小罗汉松的树干还粗。

千年风雨从容过,老树逢春发新枝。新时代,新征程,湘水麓山,千年老树,万里长空。

“树王”有幸,终于遇上了美好时代。

“树王”,正以全新的姿态,和万事万物一起,见证并享受着幸福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