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网络传来的最新消息,军方有意重启“雪鸮”战斗机,项目将由601所主导。就是当年沈飞公司研制,参与我空军五代战机竞争,却落败给了成飞研制的“威龙”。

据悉,项目被命名为歼-14“鹰隼”。机长22米,翼展16.7米,装两台俄制AL-41推力矢量发动机。外形与我军现役歼-20相似,主要用途将聚焦在对地攻击和任防空任务上。

歼-14“鹰隼”,是沈飞在俄制“侧卫”系列战斗机优异气动布局的基础上,增设了一对鸭翼,同样拥有一定的隐形性能,但隐形性能却逊色于同期参与竞标的成飞歼-20“威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网络上搜索到的相关图片来看,歼-14“鹰隼”机体尺寸,明显要比同框的歼-20“威龙”要大,网友能够判断这就是一架加上了鸭翼构型的放大版苏-27重型战斗机。

“雪鸮”原型机,相对而言较为复杂的翼面布局,固定式垂直尾翼,提高了该机的机动性能,却也增加了该机操控的复杂性,让飞行员的驾机体验不如参与竞标的“威龙”。

另外,“雪鸮”原型机体量较大,满油满弹状态下起飞,显得比“威龙”要比笨重等多方面的原因,或许也是沈飞“雪鸮”当年在与成飞“威龙”竞标中惜败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空军选择了歼-20“威龙”,这款战斗机独创性的采用了全动尾翼+垂尾+鸭翼+DSI的气动布局方式,具有良好的升力和高速机动性,能够有效弥补发动机推力不足的缺点,保持良好的空中机动性能。

现在,WS-15“峨眉” 涡扇发动机,已经开始大批量生产,歼-20装上推重比10.8,最大推力18.5吨的WS-15,成为歼-20“完全体”,也即歼-20B型,巡航速度能达到1.8马赫,拥有强大的机动能力,能充分发挥出歼-20原本设计的技战术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歼-20B的横空出世,让美军方都深感震惊,在提交给国会的一份报告中称,换装WS-15的歼-20机动性能比装备F119-PW-100发动机的F-22“猛禽”还要强悍。

此外,以对地攻击为主兼具一定空战性能的F-35联合攻击/战斗机,最大飞行速度只有1.6马赫,也难以取得对巡航速度1.8马赫歼-20的优势。

东海防空识别区,中美隐形战机的空中对峙,几乎贴近实战的环境中,表明单发的F-35无法抗衡双发制空型歼-20,美军方将希望寄托在F-45“洛·马六代机”,即NGAD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机上,期待能在2030年左右先于中国空军装备,从而取得在亚太地区的空中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背景下,成飞公司集中力量生产歼-20B型(装WS-15发动机),短时间内比如在2025年,将歼-20基本型(装俄制AL-31F发动机)、歼-20A型(装WS-10C发动机)和歼-20B型的机队规模扩展至500架,是非常有可能的,这与1945(19fortyfive)、动力战区军事专栏(the drive)等军事网站的报道基本上相吻合。

那么沈飞是否有必要再重新启动采用普通的菱形进气道,整体设计要落后歼-20一大截,机体尺寸比歼-20大,起飞重量也超过歼-20的所谓歼-14“鹰隼”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本文作者看来军方重启歼-14“鹰隼”项目的说法,确实值得商榷。说严重点中文网络上的这个说法,其实就是空穴来风。项目重启的可能性,至少目前看来微乎其微。

此前,“雪鸮”原型机就是已经落败的竞标方案,在当下航空科技日臻发达的当下,这款被淘汰的五代隐形战斗机,那就更加没有理由再复活了。

对于沈飞来说,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障18“福建”舰的重点配套项目——歼-35战斗机,能够在2024年下半年或者2025年上半年,这艘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的电磁弹射型航母入列时能够飞上舰,让中国海军在隐形舰载战斗机领域与海军强国并驾齐驱,至少在技术上不存在代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