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伞,是典型的象形文字,从这一点来看,应该是先有伞具,后有“伞”字。起码说明,伞的历史比仓颉悠久多了。

伞,是从帽子、斗笠、蓑衣及毡房等派生出来的,它先是用于遮风雨,既而用来挡烈日,后来又成为饰品。比起一般雨具,伞显得儒雅、高贵,让女人更漂亮,让男人更绅士。它是跋涉者晴朗的一片天,它是热恋者温情的小世界,它也可能是流浪者在雨中撑起的小家园。

伞,是一个城市的精灵。一袭青布长衫,举起一把油纸伞,古镇就弥漫了诗意。一簇碎花的旗袍,纤手执着一把细花阳伞,那街巷就充满了芬芳。当你站在高楼之上,俯视着城市,你会看到一道靓丽的流动的风景线:七彩的阳伞、雨伞,就是那跳跃的音符,演绎一首舒特曼的小夜曲,而那花伞之下,可能就是你梦寐以求的景色。

伞,随着社会发展已赋予它更多的内涵。无论是阳伞还是雨伞,无论是花布伞还是油纸伞,它都给人一种踏实的依靠。所谓的饱带干粮晴带伞,就是一种未雨绸缪,火伞高张时要撑伞防晒,雨后送伞也并非马后炮,它表现出朋友间的用心良苦,那么卷旗收伞也就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手中有伞;下雨不慌;心中有伞,一生晴朗。

大型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作者刘春华用的唯一道具就是一把油纸伞,而不是刀枪包箱,有画龙点睛之妙。一把伞画出了山雨欲来、血雨腥风,画出了披荆斩棘、运筹帷幄,画出了东方欲晓、众志成城。一把油纸伞,尽收了大革命时代的惊涛骇浪、波澜壮阔。

诗人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他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愁的是雨,但又不完全是雨;他怨的是那丁香一样的姑娘,但又不完全是那姑娘。看来都是雨伞惹的祸。

一把伞同样可以成就一桩美妙的爱情。男人在雨中执伞前行,遇一女子拿手包举在头顶作伞慢跑,男人便绅士般把伞举了过去,女人略显防备之意,但还是不自觉地放下手包,先是若即若离,继而是紧紧相随。虽然谁都没有说话,且彼此衣衫湿尽,但在那不足一平米的天空下,一股热情油然而生,最后男人说:虽然我们不曾相识,但我知道,我要找的就是你!两人终于相识相拥,相濡以沫,执手到老,互为人生中的一把伞。

俗语云:执伞者易湿,执杖者易伤。人们在优越的环境中,容易麻痹,往往适得其反。可见有伞也不一定能防雨,保护伞也不一定是避风港。

陈世美,驸马爷的“大红伞”没能罩住自己的头颅;同样,和珅,皇帝老儿亲家的“保护伞”,也未能让他的项上人头幸免。

跳伞是人们常说,但不常见的活动。给跳伞者准备的是降落伞,目的是让跳伞者放慢速度,让灵魂与躯体不要分离得太远。跳伞是绝望中的希望,但是谁也不希望,怕的是不能平安着陆。

有糊涂先生把“伞”写成了“命”,贻笑大方。其实,我不以为然。仓老先生造字时,肯定有所考虑。命,这么贵重的东西,为什么赋予它“伞”形?我想冥冥之中它们肯定有着某种关联,毕竟伞与风雨有关,而风雨又同命运有关。

人生如伞,要经风雨,顶烈日,要撑得开,收得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是人们最常见最普通的植物。古语中有:“天涯何处无芳草”,“举目之内必有草芥”,说明草的平凡和普遍。草,只要有土壤、阳光和水分,它就能恣肆生长。当然也有室内的草,虽终日不见阳光,也一样生机勃勃。也有河边的草,根下不曾有一点土壤,也一样郁郁葱葱。

大别山中的霍山有一种叫米斛草的,没有阳光没有水分没有土壤,它仍然可以活上两三个月。无独有偶,覆山赤芝草貌似枯朽,即使在地下室里也可茁壮成长。可见草的生命力极强,真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有专家说,草的品种有几百种之多,我想无外乎是仙草、芳草、绿草、药草、野草、荒草、茅草、毒草之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故草遍地皆是。如今,草也堂而皇之地被人们认可,来愉悦身心,装点环境,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增加湿度,疗愈沉疴,也兼或成为牛羊美味和燃料。

在植物大家庭中,草是最卑微的,可任人操摆、践踏、剪制和焚烧。以草命名的称呼多为低下或通俗之类。无名小辈称之为草民,落魄上山称之为草寇,不懂礼数称之为草莽,半拉子文字叫草稿,未经完善的文书叫草案,胸无点墨称之为草包,展示点混饭吃的小手艺的百姓称之为草根明星,其一干人等称之为草台班子。诸葛亮南阳旧居称草庐,刘备去了之后称为芳庐,潦倒书生的房屋称之为草堂。

说到草堂,我想起了杜甫草堂和纪晓岚的阅微草堂,哪里还有一点草的影子?杭州的西溴草堂,福建莆田的夹祭草堂,吉林的三惜草堂,可能都是一些穷酸文人的自谦罢了,又多少透着些摆谱,大有屈居杜甫第二的不甘。真正的草堂是杜工部笔下被秋风吹破的茅屋,而现今的草堂早已变了味道。

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草”多有贬义,如拈花惹草、斩草除根、草草了事、草菅人命、风吹草动,落草为寇,草间求活等等。坊间有言:是树高于草,是官习过民。通过草的衬托,树的高大形象不再,官的跋扈嘴脸尽致。

万物皆有灵性,草也莫能除外:公园的草坪边有个温馨提示牌:小草也有生命,请君脚下留情。往往提示牌背后就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我常费解,到底是先有路后有牌,还是先有牌后有路?是谁第一个走的?又是谁不拿小草当生命的?终不得而知。一棵草竟是人的素质试金石。

想当年八公山草木吓退了苻坚多少铁骑人马,解东晋危难于水火;诸葛亮几船草芥借得曹孟德利箭十万支,成就了联吴抗魏大业;三皇神农尝百草,独吞苦涩而断肠,为救百姓苦难;李时珍一双草鞋踏遍青山,笔下本草恩泽千秋万代。

唯墙头草是为人所不齿的,因为它风吹两边倒,遭人唾弃,但现实生活中却常常出现。

吴三桂就是一棵典型的墙头草,拿着大明的俸禄,李自成来了,他倒向闯王,清兵来了他又留起了辫子,为了一个女人竟不顾民族气节,坊间有云:吴三桂掉了草帽头子,反了半个天。这“草帽头子”便是陈圆圆的雅号。

兔子不吃窝边草,据说是为了自保,让他人发现不了,其实那草就是兔子的炕头,自己的老本,大有君子顾本之誉。

然而,现在专门流行一种手艺,叫“杀熟”,诸如传销、卖保险、卖储蓄产品、黑中介等等,专找熟人“杀”,然后再一步步地“套牢”。别看那些人看起来多亲切,实际上你在他们面前就是一根草,而他就是那只专吃窝边草的兔子。

稻草是大熟之后的废弃物,也可作牲口的粮食,但多是一把火焚之于田野兼作有机肥。

有人把稻草扎成人样,吓唬鸟兽,保护庄稼果实,每每奏效。但把稻草人用来吓唬人,那就实在不敢恭维了。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亦短亦长,草民之语,戚戚其心,各自思量。人同草木,弱小堪伤,心耽风雨,不耐严霜,润者终枯,青者易黄,当自珍自惜,更应尽职尽责,使命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