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古诗词五首赏读:梅逐雨中黄

公历的六月,农历的五月,迎来了盛夏。

此时太阳朝北回归线进发并返程,此阶段,烈日当头,人和万物在太阳光里,影子最小。白天漫长,气温升高,一动,就让人汗流浃背。但是这一阶段,也是海洋暖湿气团,进入长江流域的阶段,在这里经久徘徊,带来丰沛连绵的降雨。这里的气候,高温高湿。而这一段时间的江南雨季,在历史上,称为“梅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树是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树种。原产中国的南方高山。正是山林气候,使得梅树喜欢阳光雨水,却又能忍耐山地小寒。原始社会末期,中国的土地上是由各种原始部落组成,长期生活在南方丛林的部落,自有一套生存的饮食。其中这山地酸甜的野生梅子,可以提升食欲,治疗肠道疾病。随着部落的融合,这些梅子,也作为珍贵的特产,进入不产梅树的北方。

尤其是在商朝,由于贵族嗜肉,又爱好大鼎煮食这一饮食传统,加入梅子的肉类,可以令肉食去腥提鲜,增加食欲,且利于消化。商朝有专门掌管饮食的王家厨房,不仅用梅子入汤羹,而用梅子制作各种酸味醋。但是这一时期的梅子,主要还是来源于南越部落的进贡,和商朝的贸易所得,所以流行在贵族之间。

商王武丁,曾经询问自己的大臣,该用怎样的人才,大臣傅悦,此时正在和商王吃饭,就着大鼎里的汤说,如果要有用的人才,那么他就应该像盐和梅一样,能够让一锅汤的美味都调和起来,达到人人爱吃的效果,这样的人才能够辅助治理国家,能够让所有人有向心力。

那么梅子在当时,还是由征服和贸易带来,虽然在现在看来不可思议的交谈,在当时却还恰如其分。那是梅子作为果实,最高光的时刻。后世往往用这个典故,来形容进入朝堂,能够参与国家决策治理的重要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周朝,重视种植,梅树大量从南方引进到北方,至少是中层家庭,实现了酸味自由。

在北方终南山,种植有大片的人工梅园,冬天梅花开的时候,有位皇帝还亲自上山去查看。这说明梅果在当时,是关系到人们生活的重要物资。与此对照的,是拥有梅树果园的家族,可以高调选婿,就靠着梅子,可以通过婚嫁攀上有权势的贵族。

不过到了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各自为政,贸易阻塞,有一次南越国使者穿着简陋,给梁王进贡的只是一枝梅花。当时梁王的丞相大怒,认为这是有意不敬和挑衅。但是这位使者却不卑不亢,说,我们这里贫穷,当地人为了生存,海里觅食,和蛟龙搏斗,没有穿长衣裳和留长发的习惯,但是我们献上了这里最好的梅花品种。

那么根据当时南越部落的条件,这里的梅树一定是当地最好的品种。

这可能也是长江流域梅树的源头之一。

那么为什么后来,梅树的种植多集中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和南方一带呢?

这是因为,西周到汉朝,气候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北方气候变冷,能耐小寒的梅花,在黄河流域很难长期存活。梅树的种植和梅果的产地,全线南移。

到了汉朝,很多南方人捍卫国土,北上驱除匈奴。著名的边塞名曲《梅花落》,就流行了。那天上的雪,像极了故乡的白梅花。

唐朝的李商隐,在北扶风山林,看到一树野梅花,这非常难得,这也许是周朝曾经在北方广种梅花的遗留。但是北方已经很难有大片的梅花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梅树的种植移到了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广袤的江南地区,这里遂成为梅子的重要产地。好的梅子醋,盐梅,就是通过这里种植,采摘,加工,输往北方和各地。在宋朝米醋成为家常调料之前,梅子一直是人们生活重要的酸味来源。

而梅子黄时雨,既是对长江流域农历五六月份雨季的生动描述,也是表明了梅树在当时重要的经济地位。而江南的梅子,经过了春风夏雨,在农历五月的雨季里,进入了成熟期,风雨黄梅,更加酸甜可口,仿佛所有的风雨,都为成就一树灿烂的梅子,带给人们夏天的镇心可口。

而这段本来让人烦闷连绵的雨季,也因为梅子而清新起来。

梅雨,梅子黄时雨,让人在潮湿郁闷中,生出清新酸甜。

晋朝周处《风土记》有“黄梅雨夏至之日雨,名曰黄梅雨”。

那么也就是在晋朝时期,就有梅雨和黄梅雨这个说法,不过日期是在农历五月夏至左右的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帘卷丽日,翠幕蔽重阳。

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北周 · 庾信《奉和夏日应令诗 》节令

这是南北朝北周时期农历五月的节气诗,描写五月的物候之美。

这是农历五月重阳节左右,天气炎热,白天漫长。

然而麦子却在这样的气候里,在风中成熟。

而梅的果实,也在潮湿烟雨中次第黄熟。

梅花果实的成熟,对应这一时期的江南雨季,已经成为了农业和景观共识。

那么这里的梅雨,显然是将整个五月的雨,都称为黄梅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唐 · 杜甫《梅雨 》

有人拿着杜甫的《梅雨》说事,说唐朝的梅雨季,怎么是四月,怎么还包括四川?

这就是个人的感触了。

四川本来就有着温暖湿润的盆地气候,这里物产丰富,且许多果树的花期和成熟期都有别其他地方。在这里,气候湿润,烟雨缭绕,梅树的成熟期早。

而杜甫写的也极其生动现实。

这里的四月,梅子就已经黄了。

这里多云雾烟雨,长江在烟雨中流淌,细雨从天上扑面落下。

房屋笼罩在一片烟云当中,江上江水旋涡,仿佛有蛟龙游弋。

他说得没有错,在江南五月才能见到的梅雨风景,在四月的四川就见到了。

杜甫写这首诗还有一个寓意啊,因为这里是他最爱的君主唐玄宗安史之乱呆过的地方,龙气森森,连梅雨也提前来,梅子也提前熟不是?

何况,这里正是梅子黄时雨,非常应景。

只是这个梅雨,不是写的专属于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梅雨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梅县边黄梅雨,白头浪里白头翁。

九江阔处不见岸,五月尽时多恶风。

人间稳路应无限,何事抛身在此中。” 唐 · 白居易《九江北岸遇风雨》

实际在唐朝,黄梅雨,梅雨,就已经范围和时间很准确了。

唐朝的医学家陈藏器曰:江淮以南,地气卑湿,五月上旬连下旬尤甚。月令土润溽暑,是五月中气。过此节以后,皆须曝书画。梅雨沾衣便腐黑,浣垢如灰汁,有异他水。但以梅叶汤洗之乃脱,馀并不脱。

这已经将梅雨定位在江淮以南,时间是农历五月,上旬和下旬,连绵有雨。此时到了溽热的暑天。梅雨沾在衣服上,就发黑腐烂,梅雨洗衣裳之后的水,特别脏,此时用梅树的叶子夹在衣服里洗,这些黑色的印记会消失,不会影响衣服的色彩。过了这个时段,要赶紧晒书画。

梅雨处于高温高湿下的雨水,此时潮湿,最容易滋生微生物和细菌,衣服书画容易腐烂发黑。白居易在九江,从长安带过去的衣服都发霉变坏,其中有一双情人送的绣花鞋,色黯花草死,那个心痛。而刘禹锡则发现自己的朝服全部发霉,那可是清贫官员最要命的打击,经济和精神损失巨大。

不过陈藏器说的用梅树叶子洗涤衣裳,大约也是唐朝的洗涤小窍门吧。梅树叶子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回到这首诗,只能说白居易很不幸,因为到九江做官,有大段的水路,梅雨季节,正是暴雨连江,江水满涨的时期,又加之有季节风,在江面更烈,这哪里是在旅行,这是在博命。

恰好这个行经的地名,叫黄梅县,黄梅县边遭遇黄梅雨的风暴,白浪连天,载着两鬓斑白的他,贬谪到南方做地方官,这真是他的人生至暗时刻。

也就是这样的经历,使得白居易从愤世嫉俗转变成一个顺应天命的隐者。因为和恶劣的气候和政治命运缠斗,需要的是冷静和忍耐。有了生命,才有理想和理想的实践。

所以多病的白居易活成了唐朝官员的老者,用一种平忍渐进的方式,实践着他改良社会的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日雨不止,蚯蚓上我堂。

湿菌生枯篱,润气醭素裳。

东池虾蟆儿,无限相跳梁。

野草侵花圃,忽与栏干长。”北宋 · 梅尧臣《梅雨》节录

梅尧臣姓梅,自然对于梅的一切都感兴趣。他专门种植梅树,并发现种植了新品种的红梅。

梅雨天气,那一定是要喝酒,观赏梅雨之中的万物。他的妻子也很知趣,备上一餐酒菜,让他自己喝,自己静静发狂或者冥想。

这倒也给梅尧臣空间,尽情观察梅雨里的一切。

比如,这梅雨三天不停,蚯蚓从泥土里爬进房屋,篱笆边的枯根,长满了蘑菇,不在雨中,衣裳都沾满了水汽。蛤蟆在水中跳跃,野草疯长,几天功夫就长的和栏杆一样高。

院墙外到处都是雨,远山遥不可见,去哪里都不方便。

但是正是这样的天气,最适合家里蹲,还可以培养培养夫妻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淩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

月楼花院,绮窗朱户。

惟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空题断肠句。

试问閒愁知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北宋 · 贺铸《青玉案 横塘路 》

梅雨季节,高温高湿,时热时冷。从周朝开始起,就认为农历五月,到处有毒,最好在家里呆着。出门不是被太阳烧烤,就是被风雨肆虐,人们忙着避暑避毒,防止蚊虫叮咬。

虽然有着做不完的事,但是梅雨季节那么漫长,难免心情沮丧低落。

爱情的悲伤,也在这个郁闷的季节,显得格外酸涩。

我曾经是在某个池塘边,看见你的背影,孤独远去。

你那美丽的年华,谁能伴你度过?

你住的地方,是哪处高楼,是哪扇窗户,只有春天知道你在哪里,我却无法像风飞翔,知道你在哪。

我如今寂寞徘徊在这梅雨天,只看到了烟云寂寞,只听到了自己的悲伤。

你问我有多少哀愁?

我只能说,这江边雨中的草,这五月风中的叶,这摇曳在风雨中的黄梅树,都是我的悲伤。

梅子雨,我的泪,我憋屈的黄了的爱情啊。

这诗词千古,因为写尽了爱情相思的酸楚——酸黄酸黄,

不是我在流泪,是梅雨湿润了脸庞,是梅子太酸,是单恋的蝴蝶,也打湿了翅膀。

不过五月郁闷的多雨时节,想办法哭一场也好。哪怕以爱情的名义,舒缓一下雨季带给人的压抑和郁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雨,已经成了现代科学定义的自然季节现象,是东亚大气环流春夏之交季节转换期间特有的气候现象。现代梅雨,有着更准确的各地进入梅雨期的时间。

梅雨已经不关于梅,因为现在种植梅树,明显已经少于唐宋时期。

但是梅雨的名称,这么唯美而悠久的保留下来。

让人想起雨季里青翠枝叶下黄色的果实,以及那些起在季节里的爱和哀愁。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